天天看点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19世纪中叶,朝鲜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加上又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威胁,使朝鲜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交织在一起,朝鲜封建统治阶级依然固守闭关锁国政策。《海国图志》的传入给朝鲜的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朝鲜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官员开始觉醒,认识到朝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开始关心西方以及全世界,接触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接受中国进步人士的思想主张,传播《海国图志》的新知识与思想,积极寻求挽救国家和民族的道路。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一、《海国图志》传播到朝鲜

1845年3月,在“赴京使行”中的奏请兼谢恩冬至副使权大肯最早把魏源的《海国图志》带回了朝鲜。李氏朝鲜建立后,奉行“事大主义”,每年都定期派遣使臣到中国。朝鲜后期的官员许传的诗文集《性斋集》卷16中记载:“海国图志五十篇,清内阁中书魏源所辑也。咸丰中,洋夷为患于中国,连年不解。源作计入洋中诸国,采其地方大小、山川险夷、道路远近、风教善恶、器械精粗甚悉且详,乃归而为此书,可谓为天下万世长远虑也,非豪杰之士能之乎?史野权尚书(大肯)以使事至燕京得此书而还……宪庙闻之,遂命进览,以御笔题其函而还之。圣人之有意于治者,正如是矣……”由此可见,朝鲜掌权者比较重视魏源的《海国图志》。

1850年前后,朝鲜考古学家金正喜收藏了《海国图志》。在年轻的时候,他跟随父亲金鲁敬访问过燕京,在燕京滞留期间与清王朝的学者广泛交流了思想。回到朝鲜后评论《海国图志》说:“魏默深之学,于近日汉学之中别开一门,不守诂训空言,专以实事求是为主”,并多次说到它是朝鲜有识之士值得一读的书籍。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李圭景是朝鲜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中详细地介绍了从中国传入朝鲜的书籍,“中原近日出奇书甚多,而来于我东者亦夥,如海国图志数十册、阮氏全书一百册、瀛环志略十余册、寿山阁丛书一百二十册……此皆海内奇书也。”

吴庆锡是朝鲜开化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1850年后多次来到中国。吴庆锡之子吴世昌回忆,“吾父吴庆锡,身为汉语翻译官,多次随使团到中国。他逗留于中国时,见闻世界各国角逐的情况而有所感想。而后研究列强的历史与各国的兴亡史,来欲了解自国政治的腐败及落后于世界大势的情形,且得领悟自国将总会发生悲剧的局面而慨叹。所以,他从中国归国时,携带各种新书。”吴庆锡把带回朝鲜的《海国图志》等书籍转给了刘鸿基阅读。

朴珪寿是朝鲜开化思想的奠基人,他作为朝鲜高级官员多次出使中国,亲眼目睹西方列强侵略下的清王朝的状况,见闻西方的新知识,并将自己阅读过的《海国图志》一书传授给了金玉均、金允植等门人。金允植后来谈到:“俞榘堂(俞吉浚的号)吏部,少有俊才,自髫断时,出语不俗。朴瓛斋(朴珪寿的号)先生尝见其诗,知其为国器,大加奖劝,授以魏默深《海国图志》曰:以时外洋事不可知也,吾以是自奋”。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二、朝鲜学者对《海国图志》的认识

朝鲜学者对魏源的渊博学问十分钦佩。朝鲜王朝的史料《龙湖闲录》中抄录了魏源的另一个著作《圣武记》卷六《国初征抚朝鲜记》,并附言到:“圣武记者并言,清国用兵始末,自其开国至于道光时凡十六卷也,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内阁中书舍人邵阳魏源所撰。曾于3、40年前,我使行主燕一知旧,能文章者随往,与魏源论文归言,其淹博足为燕之巨擘,固已心识之。”由此可见,魏源的著作己受到朝鲜学者们的关心。

自1845年以来,魏源的《海国图志》经“赴京使”、官员和思想家们传到朝鲜,进而将书中介绍的新知识和思想传授给了青年一代。在闭关锁国的朝鲜社会,《海国图志》对于朝鲜学者认识新知识以及对外观和海防思想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第一,朝鲜的官员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源于魏源的《海国图志》

根据《承政院日记》记载:“上曰:安南琉球之大小何如?淳翼曰:详在海国图志”,“上曰:鲁西亚云者,是何地也?使曰:是俄罗斯国也。上曰:然则何以谓鲁西亚?使曰:鲁西亚即俄罗斯之一名也。”

1860年以后,朝鲜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争夺的对象,1866年11月面对法国舰队的到来,朝鲜进一步注重对《海国图志》的研究。根据李圭景的《中原新出奇书辩证说》中记载:“‘海国图志’五大州诸国事宗,赵领相寅永及崔上舍汉绮收藏于家”。

由此可见,当时担任朝鲜议政府领议政的赵寅永和朝鲜后期实学派代表人物的崔汉绮收藏了《海国图志》。崔汉绮在参考《海国图志》的基础上,于1857年5月编写了《地球典要》。在《地球典要》凡例中记载到:“‘海国图志’出于初刊,阜集西士之荒诞神异诸书之随闻辄录,要无遗失。未得纲领者,易致眩惑。‘瀛环志略’出于挽近,规整渐就端绪,未免太简”。可见,《海国图志》传到朝鲜,给部分官吏和学者们认识世界地理知识方面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第二,朝鲜的部分官吏和学者受到《海国图志》的影响,逐渐认识到闭关锁国解决不了朝鲜的问题,主张朝鲜需要开放门户,与各国通商交流,其对外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如朝鲜开化思想的奠基人吴庆锡和朴珪寿等,他们多次出使到中国,看到和接触到西方的新知识,对资本主义世界表示出强烈的求知愿望,并对魏源的“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产生共鸣,提出“远溯前代之得失,傍照中国之利弊”“外洋事不可不知”的主张,反对朝鲜的闭关锁国政策,改革不合理的弊政,使朝鲜有所变革。

到19世纪下半叶,受朴珪寿、吴庆锡、刘鸿基等开化思想家影响的金玉均等进步青年们开展“开国上疏运动”,主张朝鲜以适当的方式打开国门,要求学习西方,实行内政改革,发展资本主义,使朝鲜迅速开化,成为近代化国家。

朝鲜开化思想家学习和吸收《海国图志》的新知识和思想,其对外观也发生了变化,正如“朝鲜开化思想的形成起到外因作用的是来自于中国的洋务书籍”,朝鲜的对外观转变为对应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朝鲜民族自主的开化思想。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第三,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着朝鲜的部分官吏和学者,他们开始关心朝鲜的海防安全

特别是1866年法国军舰侵入朝鲜,进一步关心海防问题,并谋求海防对策。《海国图志》的海防思想,对朝鲜的海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根据《阮堂先生全集》记载:“‘海国图志’是必需之书,在我似若他家数宝。红舶或有涉境之时,在重门撃析之义,又何可少觑觇国审势者,有可仿而行之者。我人每心粗不能细看,甚可歎。虽不能尽其船制,如使帆一术,足可以仿而行之,其无一个有心人歟”。

尹宗仪在阅读《海国图志》后,结合朝鲜的海防实际,于1848年编写了《辟卫新编》。该书的卷6《备御炒略》中抄录了《海国图志》卷99《用炮测量论》中《用象限仪测量放炮高低法》《附制象限仪尺寸》《演炮须知中线准则论》《色相求算法图说》四篇,强调了海防的必要性。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他从朝鲜的海岸情势出发,提出了近代朝鲜的海防理论。金正喜在阅读《海国图志》后,对出没于朝鲜沿海的西方“异样船”急剧增加而深感危机,主张采取《海国图志》的海防策来加强朝鲜的海防。金允植参照《海国图志》提出了关于朝鲜海防政策的建议。朴珪寿提出设置火炮军,以此防止西洋舰船的侵扰,火炮军日后成为对抗西方舰船的核心兵种。大院君命人依照《海国图志》的说明,模仿了在大同江击沉的美国商船“舍门号”制造了西洋蒸汽船。朝鲜依据《海国图志》的武器图制造出了水雷炮、火轮船等西方近代武器并得以利用。

尽管这些仿照还很幼稚粗糙,但毕竟是在《海国图志》影响下,朝鲜提出符合国情的海防策略是一种努力,是魏源《海国图志》的海防思想对19世纪中叶朝鲜海防思想的形成起到较大影响的先例。

19世纪,这本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书传到朝鲜,为何被奉为“奇书”?

综上所述,19世纪中叶面对欧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制度即将崩溃的历史性转折,《海国图志》通过各种途径传到朝鲜,对仍然坚持闭关锁国的朝鲜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朝鲜的部分官吏和学者被《海国图志》的新知识和思想所唤醒,他们在认真研读《海国图志》后,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以及对外观和海防思想等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特别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于朝鲜这样闭关锁国的国家而言作为开放门户的现实性方案而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