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在周培公去世后为其守夜?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因为周培公的去世,不仅取消了晚朝,并且向群臣宣布他要为周培公守夜。

周培公,是康熙能够平定“三藩之乱”的最大功臣。

凭借着一封康熙皇帝老师伍次友的推荐信,本是一介布衣的周培公为康熙所重用,特别是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前后,周培公展现了过人的胆识与卓越的才略:在群臣议事的过程中,仅仅凭借没有灯芯的蜡烛就判断出宫中太监要谋反;在情势极为艰难的环境下,又仅仅凭借着三千家奴军队就剿灭了察哈尔的叛军;随后转战西北,剿抚并用拿下了王辅臣父子;而之后又挥师南下,在与吴三桂本部的军队较量中,也是频频取胜。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在周培公去世后为其守夜?

但是,尽管周培公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他终究是个汉臣,也因此为康熙皇帝和朝中满洲权臣的警惕,在即将取得“平三藩”胜利的前夕,被康熙从前线召回,进而调到了东北出任盛京提督。

十年之后,康熙亲临盛京,可是此时的周培公已经在久病缠身,卧床不起,再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并向康熙献上了自己倾注十年心血所绘的《大清皇舆全图》后,也离开了人世。而知道了周培公的去世后,康熙皇帝随即宣布取消晚朝,并且向群臣宣布他要亲自为周培公守夜。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在周培公去世后为其守夜?

康熙皇帝为周培公守夜,是一种忏悔,也是对于周培公的深深歉意,更是对周培公深深的敬意。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逝者守灵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孝庄和苏麻喇姑去世后,康熙常坐于这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女人的灵位前一边嗑瓜子,一边守灵;还有一次就是在周培公去世之后,康熙在周培公所绘的《皇舆全图》前常坐,为周培公守夜。如果康熙为孝庄和苏麻喇姑的守陵是为了感恩与怀念外,他为周培公的守夜则更多的是忏悔,以及对于周培公的歉意。

周培公是平定“三藩之乱”最大功臣,康熙在临近最终胜利的时候将周培公召回,并且将周培公调任做了盛京提督。尽管提督是朝廷的封疆大吏,盛京更是满清的故都,让周培公去做盛京提督明面上是莫大的荣誉,但是实际上就是把周培公调离了权力的中心,同时,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平息舆论。但是周培公是南方人,对天寒地冻的东北本就非常的不适应,加上心中多少会有些的郁闷,年纪轻轻就把性命交代在了任上。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在周培公去世后为其守夜?

即便是心中有着再多的委屈,有着再多的不快,但是周培公没有请功,没有提出离开,而是继续专心致志的为国家效力,在康熙到来的时候,为了平台他举荐了姚启圣,为了让康熙洞悉天下,制作并献上了《皇舆全图》,这都说明,尽管实际上是被康熙“放逐”到了东北,但是周培公的心依然系着康熙,系着整个大清王朝。

当康熙看到周培公的《皇舆全图》的时候,也最终明白了周培公的用意,看到了周培公对于他和朝廷的忠心,而此时的他更加明白的是自己的行为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于自己对待周培公的方式和态度,是深深的懊悔与基督的歉意,而心中满是自责的康熙,对于周培公也是更加的肃然起敬。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在周培公去世后为其守夜?

康熙为周培公守夜,并且是传旨让所有在外候召的大臣知道他为周培公守夜,这是在向朝臣肯定周培公的功绩,同时也是在向朝臣、在向天下检讨自己的错误。

当得知周培公去世的消息时,康熙当即宣布取消了晚朝,并且让李德全告诉所有候召的官员,他要为周培公守夜。

康熙之所以把这个消息告诉群臣,目的有两个,第一,表明自己对于周培公的重视,这是对于周培公功绩的肯定;第二,便是他在告诉朝臣,自己愧对于周培公,希望通过这样方式来作为弥补,同时更是在向天下检讨自己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从自己开始就没有真正的做到满汉一统,公平对待,这才有了周培公的悲剧结局。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在周培公去世后为其守夜?

周培公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仅仅是因为他是汉臣,就遭到了康熙和朝中权臣的猜忌,如果说索额图和明珠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排挤周培公的话,而自己才是真正的愧对于周培公之人,而康熙每天都在倡导着满汉平等,就连自己都没有做到。周培公可以不顾一切的忠心报国,而康熙却以满汉有别未有区别对待,这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和笑话。

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将为周培公守夜的守夜的消息告诉了群臣,实际上,这就是康熙对于朝臣的检讨,是对于天下人的道歉,也是在自己内心深处反省自己没有能够正确对待周培公以及像周培公一样忠心可鉴的汉臣,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这样的错误而导致的像周培公这样的悲剧,不能再次发生了。

所以在这之后,康熙对待汉臣乃至对待所有朝臣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待姚启圣、李光地、施琅以及陈廷敬、张廷玉等,都与之前是截然不同的,而这也算是周培公的另一项功劳吧。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在周培公去世后为其守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