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风雨辽乾陵,为何近千年来不断被盗墓贼光顾?

通常来说,游牧民族政权崇尚简葬,不喜奢靡,但是由于萧太后对辽朝特殊的历史贡献,以及辽朝不断接受汉化,在其死后,辽圣宗给母亲萧太后进行了风光大葬,陪葬宝贝无数,大概也正是这些宝贝,让萧太后死后不得安宁。

由于契丹发源于现在的辽宁地区,其墓地选在了锦州市北镇市的一个村子里,也就是辽乾陵,在辽国政权衰亡以后,这里就成了盗墓贼经常光临的地方。

辽乾陵第一次遭到大规模破坏是在辽朝末期,在东北崛起的金国,不断侵蚀辽国的势力范围,辽乾陵所在的锦州地区不久沦陷,由于金国比辽国更野蛮,更缺钱,在公元1119年将乾陵盗掘,里面的珍宝被抢掠一空。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此后,金国迁都汴京,辽国故地因为战乱更加荒芜,此时南方一些盗墓贼大规模涌入,将辽国的陵墓进行了洗劫,辽乾陵也在其中。

辽朝被推翻后,晋朝与蒙古大肆征召契丹人参加战争,最终使得契丹民族融入到其他民族当中,契丹文化也逐渐消亡,辽朝墓葬处于安静时期,清军入关后,禁止中原人口到东北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辽朝的大规模墓葬。

一直到清朝被推翻后,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引发一系列的盗墓事件,辽乾陵在这时被当地饥民给挖掘了。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此后,在抗战时期,热衷于中国历史,尤其是热衷辽金元清历史的日本人,再次将目光聚集到辽乾陵上,为其侵略提供理论依据,辽乾陵再次被盗。

由于战争时期的破坏,以及辽文化的冷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不关心辽乾陵在哪里,到1971年,人们在挖防空洞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座辽代墓葬群,经过专家考察,这就是辽乾陵。

上个世纪90年代时,辽乾陵中的宝贝开始逐渐问世,比如萧太后的皇冠和凤袍在1991年分别现身锦州和丹东。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辽朝萧太后的黄金寿衣价值34亿,为何无人敢盗?

1995年,有消息传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存世,引发考古学界的极大震撼。这件黄金寿衣又叫做“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是由一万根细小的金丝织布手工织成,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彰显了辽朝时期的最高技术水平,对后世学者研究契丹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关资料显示,著名的文物专家裴元博将萧太后的黄金寿衣誉为国宝级别的文物,他估价起码可以卖到34亿,之所以是这个价钱,大概他认为,当时汉朝的金缕玉衣的最高估价为24亿,萧太后的名人效应比汉朝的王爷要大,所以比他们多10个亿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至于,为何萧太后的黄金寿衣为何能够保存下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由于寿衣不显眼,所以好几波盗墓贼并不识货,所以错过了;另一种说法是,寿衣不吉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寿衣的价值都不高,所以盗墓贼一般都不会去触碰。

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不成立的,首先来说,盗墓贼不识货说,如果一个两个人错过的话,倒是情有可原,但是从古到今经历这么多波盗墓贼还能错过,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其次再说盗寿衣不吉利的说法,如果盗墓贼有忌讳的话,估计也不会盗墓了。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某一次大规模盗墓的过程中,将所有萧太后的东西全部盗走,并且保存在一处,所以才会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集体出现,这也再次反证,如果盗墓贼漏掉寿衣,为何寿衣会和凤冠等文物在同一时间问世?

其实,我查了很多资料,关于这件黄金寿衣的资料很多,甚至连工艺都说得很详细,而且还有很多高清图片,但是我有一点不太清楚,所有的资料都显示这件寿衣在1995年出现过,但是现在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博物馆,或者被何人收藏,都没有消息,所谓估值34亿,也只是一句没头没尾的废话。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与大家如此关心这件寿衣相反的是,萧太后的辽乾陵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如果说在21世纪之前,辽乾陵受到破坏,我们无法阻止。

让人震惊的是,在2003年盗墓贼打入地下八米多深,已经破烂不堪的辽乾陵再次遭到盗掘,可怕的是这一消息一直到2006年才被《辽沈晚报》报出,此前,连那个两尺多宽的盗洞都没有人管,甚至有胆大的村民,也可以下去“参观”。

我想历史的悲凉,莫过于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