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多次遭遇灭顶之灾的省,每逢战争人口就锐减,和中国命运紧连

自从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分裂割据便不再是中华文明的主流,即使有过几次短暂的军阀混战,也总会被一个更强大的政权统一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分裂其实是在筛选强者,在民心、军力、政治、经济等方面都能占据优势者,才能重新统一,成为中华正朔。

为了防范再次出现割据,历代王朝都动足了脑筋。看看我们现在的省份划分,曲曲折折的分界线中,蕴藏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使有心分裂的地方势力很难凭借天险抗拒统一。不过,有一个省份可以算是例外,那就是四川。

一个多次遭遇灭顶之灾的省,每逢战争人口就锐减,和中国命运紧连

四川本身是一个大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几乎完全与其他省份隔绝。在上古时代,四川地区存在的古文明也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三、四万年前就有古资阳人和古蜀文明,他们留下的三星堆遗迹充满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被很多人猜测为外星文明。

从三星堆可以看出,古蜀文明既受到了其他中华古文明的影响,又有很大的区别,说他们是独立进化而来的,并不算过分。直到秦国征服巴蜀,四川才正式成为中国的版图。

蜀道虽难,却挡不住关中汉子的步伐。秦国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刘邦也是以四川为根据地,进而夺取汉中、关中,乃至整个天下的。我们的民族被称为汉族,四川的贡献着实不小。

一个多次遭遇灭顶之灾的省,每逢战争人口就锐减,和中国命运紧连

后汉三国,占据四川的蜀国实力最弱,但频频向最强大的魏国发起北伐,其匡扶汉室,恢复中原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不过,诸葛亮未尽全功,由此开启了四川的内敛模式。

自此之后,每逢中原板荡,四川总是会脱离朝廷自立,而且满足于偏一方,完全没有了当年刘邦争霸天下的志气,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都是如此。他们凭借天险自立为王,只愿意向中央表面称臣,实则是想做土皇帝。

一个多次遭遇灭顶之灾的省,每逢战争人口就锐减,和中国命运紧连

从地理条件来看,他们的梦想也不算过分。四川有南北两个方向可以进入,从北方汉中入蜀,只有几条狭窄的通道,很容易防守。即使被突破,还有剑阁等天险屏蔽着成都平面,再多的大军也不得不拥挤在山道上,兵力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出来。

从南方入蜀的通道位于横断山脉,更加艰难险峻,再加上那边又是开发不足的云贵高原,根本无法支撑大军作战。事实上,四川一直是西南地区的物资供应基地,云贵更加离不开四川。所以想从南线进攻四川,难度远远超过北线。

可让人意外的是,四川的割据政权几乎都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便被新崛起的中央政权给降服。魏灭蜀汉、宋灭后蜀都是很轻松的,过于险峻的地形反而使守军麻痹大意、不思进取。一旦发现敌军入川,便惊慌失措,缺乏抵抗到底的决心。

一个多次遭遇灭顶之灾的省,每逢战争人口就锐减,和中国命运紧连

不管怎么说,这种特殊情况在客观上使四川多次免遭兵祸,人口、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到北宋时期,富饶的四川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其中以苏轼为最杰出代表,由此可见四川的文风之盛。

但是宋朝之后,刚刚摆脱割据之苦的四川,却在屡次抗击外敌入侵时,遭受人口大灭绝。蒙元灭宋和清灭明的战争,都使四川人口锐减,不得不从湖广大量移民,才能补充人口损失。

蒙军无法突破长江天险,便企图从四川迂回到长江防线的侧后方。宋蒙在四川展开数十年的拉锯战,四川十室九空,残存的人口只有原来的百分之几,四川省一度被并入陕西。但蒙古也付出一个大汗和大量军队的伤亡。直到元末,湖广人口大量入川,才使川内人口有所恢复。

一个多次遭遇灭顶之灾的省,每逢战争人口就锐减,和中国命运紧连

明末又是一次惨烈的人口灭绝,张献诚的农民军和清军在四川展开激烈战斗。双方都没有留下足够可靠的文字记录,我们只知道,原本有三百多万人口的四川,在清初只剩下八万人。又是湖广填四川,五十年后人口才恢复。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交通和信息沟通不便,一马平川,百姓无处可逃,更进一步放大了乱军的残暴,使四川多次几近灭顶之灾。所以,现代的四川人已经与上古时代的蜀人完全没有关系,只有在少数山地密林中,可能还有古蜀人的传承。

近代以来,四川与内陆的各方面联系得到大大地强化,三十万川军北上抗日、重庆成为抗日战争的陪都、四川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四川与整个中国的命运从未如此紧密地相连在一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