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谢志高的画,手下无妄笔。他是当今中国人物画坛中可以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的为数不多的高手之一。造型的化境,正是他艺术的张力。流行的狂躁虚妄与他无缘。”这是谢志高的老同学、著名画家林墉对他的评价。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谢志高,1942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汕头市。195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1980年毕业,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1988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创作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院名誉教授。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众所周知,中国水墨人物画,尤其是以现代人为描绘对象的水墨人物画,作为美院专业学科,由专业教师对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培养,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事。那个时候进入美院学习的人,刚好是40年代初出生的。也就是说,恰好是这批人,成为了新水墨人物画的首批学员。早于他们的,受不到相对成熟的专业基础的教学训练;晚于他们的,又开始受到过于频繁的政治运动的干扰。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他们毕业后都有过打入社会底层,在苦水、碱水和酸水里各泡三遍的人生历炼,但又有各种机会拿起画笔从事宣传创作,未曾荒废学业和手艺。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又有幸考上美院的专业研究生,继续追随大师深造。毕业后或留在母校任教,或进入专业画院成为职业画家。谢志高的人生履历就是这一代人的标本,一个完美的标本。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他的绘画风格南北兼融、刚柔相济、骨韵并存、豪婉双美、色墨两浃、塑写同步。他画北方北人,朴茂拙实,但又水墨韶秀;他画南方南人,水色虚灵,但又有几根骨线支撑基本力度。他在用水墨的高雅灰度控制住全画的基本色调后,往往会以岭南人对颜色的偏爱添上几笔绚丽的色彩;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他在用雕塑和素描精琢人物头脸的同时,又不忘以书法的线条写意人物的身段。这种南北气质的统一,使他同时胜任南方和北方的题材,并很地道的做出同时适合南北口味的大餐小菜,正是谢志高的本事,这本事也就成了他在这一代人中的个性。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谢志高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创作是很艰苦的。要创作一幅作品,首先需要深入生活,接着是收集素材,最后才是落笔作画。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谈到笔墨的传承与创新、古画与西画的关系时,谢志高说:“对于古代绘画,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借鉴,一种精神上、审美上的领会。”他认为,传统中国画的美学原则是“贵在传神”,是以线为主要造型语言,要经过提炼和概括,以找到适合表现人物的线条。而在技法方面,人物画主要是从古代山水画、花鸟画的笔墨中汲取营养。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中国写意人物画》中谢志高认为:“画家风格成熟的标志是其创造的图像语言连续性与独一无二性的统一。连续性说明他有所承继、有所延续;独一无二性,说明他的创造和发挥。没有连续性的独一无二性,容易把艺术创造引向过分荒诞,而失去“控制”。缺少独一无二性的连续性,又几乎是创造性品格的丧失,于艺术发展无益。”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谢志高的水墨人物小品画宛如淙潺的清泉,他的主题性大画又仿佛是恢弘的情感彩虹。他的笔墨兼具南方的灵秀之美和北方的豪迈气势。著名画家林墉曾说,谢志高“以南方人的细腻飞动、清新明丽给厚茸的北国风光披上了轻纱。……而他笔下的南方图画,却由于长期的北国风雪的荡涤,都自然而然地糅进了一股苍莽的阳刚,平添几分硬朗的正气。”这种凝重与灵动兼具的笔墨正是谢志高人物画的风格。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谢志高说,我未曾偷懒。勤勤恳恳地劳作,清清白白地做人,对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世界万物,皆有不知。知识如浩瀚大海,我乃沧海一粟,何其渺小,何其脆弱。芸芸众生中的我,穷毕生之力投身于艺术,乃爱好使然。但结果如何,后人自有评说……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谢志高在《自序》中写道:经几十年的努力实践,锤炼了较强的造型能力,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笔墨,吸取西方的素描与色彩的营养,融汇南方与北方的艺术风味,逐渐形成刚柔相济,朴厚清新,端庄优雅,形神兼备的个人艺术风貌。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大道无垠。这是我一贯的信条,如今已是老翁,仍激励自己要脚踏实地,认证努力地画好每一幅画,跟上时代,跟上年轻人,一息尚存,笔耕不止。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艺术世界】白手对青天,笔下任舒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