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政府在战争初期并未做好防御准备,德军成功在10天内突袭苏联600公里。当战争结束时,苏联约有2660万公民丧生。为了快速恢复人口,苏联决定颁布新的人口政策,这些政策是否人道?

所有参加二战的国家,伤亡都非常惨重。虽然战场上还以男兵为主,但苏联在卫国战争后期无兵可用时,还是决定让少数女兵参战。不过这依然无法改变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 ,甚至在苏联首都的街头,都很难看到一个青年男性。
为了赢得战争,大批士兵仅仅训练几个月后就被派上战场。二战期间苏联红军累计损失人数高达1150万人,全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青壮年被迫参战。可以说,当战争结束时,苏联已经丧失一半人口。然而苏联却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当时人口恢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那么苏联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在列宁时期,女子流产是合法的。可是当二战结束后,苏联政府规定,除了孩子患有遗传性疾病,或出生会危急母亲健康的情况外,一律禁止流产。这项法令的公布,是为了解决苏联未来20年兵源不足的问题。虽然纳粹已经被消灭,但美国正试图和苏联争霸。因此苏联必须扩充自己的军队,来应对美国的威胁。
虽然苏联和美国一样,地广人稀。但美国在二战中损失不大,不论是德国还是日本的军队,都未攻至美国本土。美国只是在太平洋和欧洲西线战场作战。因此,美国可以迅速摆脱战争的阴影,而苏联则不得不面对人口变少的问题。
第二,苏联政府决定增加子女补贴金额。因为战后苏联经济并未快速恢复,很多家庭只能实现温饱,所以不愿再生育小孩。苏联政府规定,每个苏联家庭只要拥有第四个孩子,就能按月领取补贴。当孩子年满5周岁时,政府将不再提供援助。
不仅已婚夫妇可以得到这笔补贴,未婚母亲的前三个孩子每月也可以得到一笔钱,直到她的孩子年满12周岁。这项补贴政策的颁布,无疑能减轻苏联父母养育孩子的负担。可以提升生育积极性,缓解苏联的人口压力。不过在人口迅速增长后,不堪重负的苏联政府很快宣布削减一半补贴金额。
最后一项政策是争议最大的,苏联将女子法定结婚年龄从18岁改为16岁。虽然只提前2年,但这项政策却并不人道。首先,16岁的女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本应上高中的年纪,却要结婚生子,很难想象这些女生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其次,青春期是懵懂的,很有可能因为一时冲动私定终身。当激情褪去,发现自己所托非人,这些女生该如何度过余生?
法定年龄在18岁以上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女生年龄越小,生育时风险也就越大,对孩子也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未成年女性不仅骨骼和身体器官并未发育完全,而且生产时有可能会难产。所以16岁的女生不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不适合做一个母亲。
但苏联为了解决生育率低,人口基数小的问题,还是决定将女性结婚年龄提前2年。此举虽然能短时间内快速恢复人口,但也会造成不少社会问题。这样做有损害民众利益的嫌疑。虽然苏联的确成为战后人口恢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这项政策真的有些不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