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一生酷爱读书,他还要求他的战友们多读书。
比如,主席就多次推荐人们读《红楼梦》,其中包括他的爱将-开国上将许世友。
可是,戎马一生、文化不高的许司令哪有这份兴致,他认为《红楼梦》“写的都是吊膀子的事,有什么好看的。”
主席知道后不气不恼,对许司令说:“你没有看过《红楼梦》怎么就可以妄下结论?看完五遍才有发言权。”

主席说了话,许世友二话不说,立即遵照执行。
回到南京军区,他马上吩咐人四处寻觅,好不容易搞到了厚厚的一本《红楼梦》。
许司令要看《红楼梦》!这下可忙坏了南京军区不少人,为让许司令省点事,他们开动脑筋,最后把一厚本《红楼梦》精简成了5万字的“浓缩本”。
许世友最终从《红楼梦》中读出什么名堂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许世友从此以后开始重视军队的文化工作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在许司令亲自过问和支持下打造出来的文艺佳作。
主席对许司令的进步非常满意,许司令也绝对听从主席的命令,哪怕是“读《红楼梦》”这样艰巨的任务。
在众多开国将帅中,许世友将军绝对算得上主席的“铁杆粉丝”,在许世友将军那里,主席的话就是命令,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不过,曾几何时,许世友将军与主席之间可不是这样的关系,有几次甚至“火光四射、刀光剑影”。
那是在红军大学期间,许世友以红四军师长的身份参加学习。
在清算张国焘罪行的过程中,红四方面军出身的许世友与红一、二方面军学员观点不一,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许世友感觉“压力山大”,却怎么也解释不通,他情绪低落,心一横,准备对抗到底。
脾气暴躁的许世友左思右想,突然想出来一个主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何不离开这里,换个地方继续闹革命。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詹才芳、王建安等红四军学员,而且做好了行动计划。
许世友没有想到,他最信任的战友、前红四军政委王建安“变卦”了。
关键时刻,王建安将许世友等人密谋出走的情况汇报了红军大学保卫处...
结果,许世友他们没有能够跑出延安,就被抓了起来。
关押期间,许世友意外收到了主席托人送来的一条哈德门香烟。
这种香烟在当时的延安非常稀少,嗜烟如命的许世友抽着主席送来的烟,嘴里却不是滋味。
其实,许世友将军有非同寻常的英雄经历,一贯英勇顽强,战功赫赫,这些早就引起了主席的关注。
当时,红四方面军另一位领导人、许世友将军的老上级徐向前刚刚到达延安,主席立即找来徐向前,详细了解了许世友将军的情况。
从徐向前的介绍中主席得知,许世友一贯讲“义气”,凡事敢做敢当,生性鲁莽却作战勇敢,只是读书不多,是个典型的好汉式英雄。
主席同样出身于农民家庭,对许世友将军这样农民出身的英雄武将,主席既能够理解他的言行,又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位英雄好汉的心口如一、耿直真实。
主席亲自跑去探望许世友,本来想跟这个赫赫有名的英雄好汉好好聊一聊,许世友却误以为主席是来算老账的,情绪失控的时候,差一点动了拳头。
这一下事情就闹大了,很快,一份枪毙许世友的报告呈送到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人命关天!”主席仔细看完相关材料后,当即下令:“枪下留人!”
与此同时,保卫部门的同志正在关押许世友的房子里,让他在“处决决定书”上签名。
许世友提出要求:“要我签名可以,但是我要见一下主席!”
主席一口答应了许世友的要求。
没想到许世友将军又提了个要求:“我许世友是个当兵的,必须允许我带枪。”
许世友此举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验证主席是否真正信任他。
许世友一言既出,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
连许世友自己都没有想到,主席很快就有了回话:“许世友同志可以带枪来见我,枪膛里别忘了上子弹。”
当许世友接过罗瑞卿递来装满子弹的手枪时,心绪复杂,百感交集,不由得双手颤抖起来。
主席真不是一般人啊,许世友从军以来出生入死,以往都是别人夸他“英雄好汉”,没想到主席的气度、胆魄如此之大,大得不可思议。
英雄好汉许世友第一次对一个人佩服得如此五体投地。
在主席的办公室,主席开门见山地对许世友说:“红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是红军的宝贝,张国焘的错误应该由他自己负责,与你们这些同志是没有关系的……”
许世友“扑通”一下就要给主席下跪,主席微笑着把他搀扶起来,诙谐地说:“许师长,我们这就叫‘不打不成交’啊?”
许世友将军一时说不出话来,这个刚强的汉子眼里全是泪。
这时,主席提笔写下一个“仕”字:“你许仕友这个‘仕’字不太好啊,我帮你改成‘世’,今后,你要做全世界人民的朋友,而不光是官老爷们的朋友,好不好啊?”
“主席,我听你的,今后我就叫许世友了。”许世友心悦诚服地向主席道歉:“主席,我知错了!”
主席诚恳地说:“许世友同志,你的出生和过去我都了解,你为工农大众打了很多仗,你是个英雄,你的性格我非常喜欢!”
主席接着说:“都说文武搭档打天下,一个巴掌拍不响,可我只是个文人,没有你这英雄武将怎么可以呢?”
许世友挺直腰杆向主席发誓:“我许世友在这里保证,今后,一辈子听主席的话,听主席的命令,绝不含糊!”
许世友忠实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对主席忠心耿耿、言听计从,而主席手下又增添了一员“心腹悍将”。
在后来几十年的战争岁月中,特别是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主席几次点了他的将,而许世友将军也一直没有让主席失望过,将军因此也成了少数几个可以带枪晋见主席的军人。
许世友后来经常对人说:“主席肚子里有墨水,站得高、看得远,我这个名字还是主席改的呢。”钦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将军晚年曾经感慨地说:“主席太了解我们这些人了,不管你心里有多苦、有多想不开,他三言两语就给你解决了,心服口服,不服不行。”
许世友将军与许多开国将帅一样,他们有信仰,也有敬仰的对象。
主席的智慧、才华、气度以及出色的领导艺术让他们折服,以至于忠心耿耿、终身追随其左右,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