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丑陋”的人性

现在是早晨4点50,还有3个多小时,就要走进考场,参加一场连续10个小时的考试。其中有一部分需要背记的内容,但到现在还没有开始复习,并不是因为胸有成竹,而是对这样的考试不屑一顾,即使增加考试难度也是低级别的,不具任何挑战性。

“丑陋”的人性

其实,人生每天都在经历考试,既有大考,也有小考,既在考查智慧,也在考验人性。之所以在这个时间坐下来写文章,是因为昨天发生的一件事而对自己的坏脾气耿耿于怀、对自己的不理智不能释怀,具体情节不再描述,但问题的起因是自己情绪的管控出了问题,是自己的心性没有经受住考验,自己丑陋的人性暴露无遗。

“丑陋”的人性

心灵的成长很漫长,心智的成熟很艰辛,曾以为随着年龄见识的增长、阅历学识的丰富,自己也会更加理智理性,其实不然,人性中的丑和恶是我们要面对并战胜的,否则,成长成熟将是空谈。以下关于丑陋人性的总结,完全是对自己的反思,无需任何人对号入座,但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丑陋”的人性

一是虚伪,喜欢被奉承,即使那是假的;不喜欢被指责,即使那是真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人在生活中一直都有,个别的在职场还走的顺、走的快,因为他们看透了人性,迎合了大多数人被认同的心理,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我既不善于、也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但却渴望被人认可,被人赞美,这是人性使然,极其丑陋。我去年用了3个多月时间通过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执业资格。自己再清楚不过,之所以能通过考试,是因为运气的眷顾,没有其它,但对别人诸如学习能力强、悟性高之类的恭维也是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心中那个丑陋的、另一个自我恨不得跳出来,拍一下对方的肩膀,说一句:“你再表扬两句”,这是多么的虚伪虚荣,却又乐此不疲。但对善意的提醒、正确的批评,却极易心生不快、心怀不满,甚至被无心的言语、无意的举动所激怒,然后在情绪失控、思维混乱中把事情办砸。前几天写了一篇《关键对话》的读后感,但很快自己就在“关键对话”中失了方寸,想一想,真是可笑,也是莫大讽刺。或许,人的心里总有一个柔弱的角落一戳就痛,其实那就是虚伪的自尊在作祟,但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也绝非难事,要坚定的相信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更不是完人,而且离完美差的还很远很远。

“丑陋”的人性

二是自我,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忽视别人的力量与参与。社会性是人最本质的属性,最直接的体现是我们逃不开绕不过的亲情友情、同学同事,还有社会分工、协同合作,即使鲁滨逊在荒岛成功求生,最初的那些工具也是社会的创造和产物。但人的本性会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我也是这样。《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好,天下鲜矣”,大意是:对于喜欢的还能看到不足,对于不喜欢的还能看到优点,这样的人很少。我也概莫能外,我会放大别人的缺点,忽视别人的长处,但对自己却很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是说给别人的。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中、群体里,你的作用就是有限的,这既是人的有限性决定,也是因为人的能力是有边界的,即使是伟人,也不可能什么都会做。“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我肯定不是一个君子,差的还很远很远。

“丑陋”的人性

三是懒惰,遇到困难就焦躁,无所事事又迷茫。人类的一切发明和创造,都是在减少痛苦,增加快乐,这是人的需求,也是人的本性,反映出的是对安逸轻松的追求,折射出是人的懒。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成长是经历磨练、战胜困难,一帆风顺的人生既没有挑战,也不会有收获。我也很懒惰,既有身体上的,也有思想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遇到麻烦的工作任务,我的心里会焦躁不安,不想面对,甚至排斥,但什么事情都没有的时候却又觉得生活过于波澜不惊,多多少少会有些迷茫,却又不愿主动解锁这个世界那么多的未知,让自己变得充实强大。《麦田里的守望者》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去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其实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悲观和无耐,我觉得,不敢面对、不愿牺牲,其实也是一种懒,根子是怕失去、怕失败,所以就会疏于磨练心性气宇、怠于强化意志品格。所谓棱角磨平了,都是在自欺欺人,都是在虚以委蛇,如果把懦弱当成理性、隐忍当成理智,并不是真正的理性理智,而是在为懒惰和逃避找借口。我想,如果战胜了懒惰的天性,再找到理性和个性最佳的结合点,或许,你会天下无敌,毕竟,智商情商手拉手,打遍天下无敌手,因为,洞悉了人性,就接近了智慧。我本人就是一个低智商低情商的动物,距离智慧还差的很远很远。

人生最远的距离,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路程;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让自己在成长成熟的路上走的更远一点。

现在是6点30分,收笔,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