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哥哥做皇帝后赐弟弟毒酒,弟弟只说了一句话就逃过一劫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虽然延续时间只有半个世纪,确是皇帝换得最频繁的年代,小佛在想,那个年代的人,手中但凡有军权,可能都做过皇帝梦吧。今天小佛要给大家讲的人原本是一个流浪儿,在机缘巧合加自己的努力下竟然做了皇帝。

哥哥做皇帝后赐弟弟毒酒,弟弟只说了一句话就逃过一劫

南唐开国皇帝李昪(没错,他就是大诗人李煜的爷爷)出生于混乱的唐朝末年,出生穷苦家庭(当了皇帝之后,为了显示自己做皇帝是名正言顺,硬是将自己与李唐王朝扯上关系),年少时父亲失踪,为了生活,他在外流浪,“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不过,他运气好,遇到了南吴太祖杨行密,杨行密觉得他长相不一般,他日必会不同于寻常人,遂将李昪收为义子,只可惜,杨行密的儿子们并不接纳这个弟弟,杨行密无奈之下将李昪送到手下大将徐温府中,徐温哪敢不从,当即将李昪说是自己的儿子,并为之取名:徐知诰。

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

杨行密果然没有看错人,李昪成年后除了“身长七尺,广颡隆准,为人温厚有谋”外更是做官的一把好手,他对待下属和百姓非常宽容仁厚,治理的地方更是府库充盈、百姓安居,在那个乱世比较少见。对外人宽厚,对养父母自然是孝顺有加,徐温对这个养子便是另眼相看,有意委以重任,而这自然就招来徐温其他儿子的不满,尤其是徐温长子徐知训,多次找李昪的麻烦,更是想置之死地,害怕自己的兄弟锋芒盖过自己,“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

哥哥做皇帝后赐弟弟毒酒,弟弟只说了一句话就逃过一劫

有了义父的支持,李昪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后来甚至在人们心中他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徐温,“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徐温病死后,李昪靠扶助新皇帝杨溥登基慢慢地开始把持吴国的内政,被封中书令。此时,吴国的皇帝就是提线木偶,手握大权的李昪想起当初在徐温家所受的欺负,便四处寻找机会,要出一出他的恶气,而运气不好被他盯上的人便是徐温次子、镇海节度使徐知询,这个人算起来是他弟弟,可是,两个人曾经为了争权闹得不可开交,“(徐知询)自以握兵据上流,意轻徐知诰,数与知诰争权”。

之所以选中他,还是因为当年徐温离世的时候,李昪没有出现在葬礼上,徐知询曾经狠狠地责怪了李昪一通:“先王违世,兄为人子,初不临丧,可乎?”

李昪不愿意把动静搞得太大,就想着毒死自己这个义弟算了,于是邀请徐知询到家里做客,用毒酒招待自己的弟弟,并祝酒道:''愿弟寿千岁“,徐知询似乎预料到哥哥不怀好意,觉得酒里有毒,便故意分了一半给哥哥说:''愿与兄各享五百岁。”李昪知道酒里有毒,哪敢去接,还是旁边一个伶人眼力好,一番插科打诨之后把两人杯子的酒一股脑儿喝掉,抱着酒杯就跑了。

哥哥做皇帝后赐弟弟毒酒,弟弟只说了一句话就逃过一劫

徐知询因为自己的一句话,逃过一劫,而那个伶人则走出室外后就死了,“知诰密遣人以良药解之,已脑溃而卒。”而李昪呢?不久之后直接把吴国皇帝“请”下台,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不过另有说法,李昪在给徐知询毒酒的时候已经是皇帝了。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卷六十二》、《资治通鉴》、《南唐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