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哥做皇帝後賜弟弟毒酒,弟弟隻說了一句話就逃過一劫

衆所周知,五代十國雖然延續時間隻有半個世紀,确是皇帝換得最頻繁的年代,小佛在想,那個年代的人,手中但凡有軍權,可能都做過皇帝夢吧。今天小佛要給大家講的人原本是一個流浪兒,在機緣巧合加自己的努力下竟然做了皇帝。

哥哥做皇帝後賜弟弟毒酒,弟弟隻說了一句話就逃過一劫

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沒錯,他就是大詩人李煜的爺爺)出生于混亂的唐朝末年,出生窮苦家庭(當了皇帝之後,為了顯示自己做皇帝是名正言順,硬是将自己與李唐王朝扯上關系),年少時父親失蹤,為了生活,他在外流浪,“世本微賤,父榮,遇唐末之亂,不知其所終,昪少孤,流寓濠、泗間”,不過,他運氣好,遇到了南吳太祖楊行密,楊行密覺得他長相不一般,他日必會不同于尋常人,遂将李昪收為義子,隻可惜,楊行密的兒子們并不接納這個弟弟,楊行密無奈之下将李昪送到手下大将徐溫府中,徐溫哪敢不從,當即将李昪說是自己的兒子,并為之取名:徐知诰。

楊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狀貌,養以為子。而楊氏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溫,乃冒姓徐氏,名知诰。

楊行密果然沒有看錯人,李昪成年後除了“身長七尺,廣颡隆準,為人溫厚有謀”外更是做官的一把好手,他對待下屬和百姓非常寬容仁厚,治理的地方更是府庫充盈、百姓安居,在那個亂世比較少見。對外人寬厚,對養父母自然是孝順有加,徐溫對這個養子便是另眼相看,有意委以重任,而這自然就招來徐溫其他兒子的不滿,尤其是徐溫長子徐知訓,多次找李昪的麻煩,更是想置之死地,害怕自己的兄弟鋒芒蓋過自己,“溫嘗罵其諸子不如昪,諸子頗不能容,而知訓尤甚,嘗召昪飲酒,伏劍士欲害之”。

哥哥做皇帝後賜弟弟毒酒,弟弟隻說了一句話就逃過一劫

有了義父的支援,李昪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後來甚至在人們心中他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徐溫,“溫雖遙秉大政,而吳人頗已歸昪”。徐溫病死後,李昪靠扶助新皇帝楊溥登基慢慢地開始把持吳國的内政,被封中書令。此時,吳國的皇帝就是提線木偶,手握大權的李昪想起當初在徐溫家所受的欺負,便四處尋找機會,要出一出他的惡氣,而運氣不好被他盯上的人便是徐溫次子、鎮海節度使徐知詢,這個人算起來是他弟弟,可是,兩個人曾經為了争權鬧得不可開交,“(徐知詢)自以握兵據上流,意輕徐知诰,數與知诰争權”。

之是以選中他,還是因為當年徐溫離世的時候,李昪沒有出現在葬禮上,徐知詢曾經狠狠地責怪了李昪一通:“先王違世,兄為人子,初不臨喪,可乎?”

李昪不願意把動靜搞得太大,就想着毒死自己這個義弟算了,于是邀請徐知詢到家裡做客,用毒酒招待自己的弟弟,并祝酒道:''願弟壽千歲“,徐知詢似乎預料到哥哥不懷好意,覺得酒裡有毒,便故意分了一半給哥哥說:''願與兄各享五百歲。”李昪知道酒裡有毒,哪敢去接,還是旁邊一個伶人眼力好,一番插科打诨之後把兩人杯子的酒一股腦兒喝掉,抱着酒杯就跑了。

哥哥做皇帝後賜弟弟毒酒,弟弟隻說了一句話就逃過一劫

徐知詢因為自己的一句話,逃過一劫,而那個伶人則走出室外後就死了,“知诰密遣人以良藥解之,已腦潰而卒。”而李昪呢?不久之後直接把吳國皇帝“請”下台,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不過另有說法,李昪在給徐知詢毒酒的時候已經是皇帝了。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卷六十二》、《資治通鑒》、《南唐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