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王朝》中,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为何被康熙凌迟处死?

王辅臣,本姓李,号“马鹞子”,山西大同人,是明末清初的地方割据军阀。康熙帝继位后,招安为陕西提督,镇守西凉。后来,在三藩之乱爆发时,王辅臣作壁上观,首鼠两端,妄图坐收渔翁之利,最后被大将军图海和周昌所迫,在康熙二十年(1681),畏罪自杀。可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王辅臣确是被凌迟处死的。那么,电视剧版的《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

首先,王辅臣自身的本质就令康熙帝深深的不信任。

“在其位,谋其职”这是对一个官员的底线要求。当一个官员在做事时,应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就是国家的利益。面对三藩之乱,王辅臣本身手握重兵却为了自己考虑,迟迟不肯出兵救援。因为他的反水,三藩之乱的战争走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后来面对必败的结局,他又果断调转矛头,再次降清。

这样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人,又怎么能得到康熙的信任呢?

《康熙王朝》中,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为何被康熙凌迟处死?

再次,王辅臣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在清朝满汉之争的隐形背景之下,地方官员们都需要有较为敏锐聪慧的政治头脑。驻地的官员们最重要的是学会“维稳”,也就是保持自己和当地满族高官的有良好的关系,而在这一点上很明显是不及格的。在康熙十三年(1674)之时,王辅臣的副将邵苓芝就曾因粮饷问题与八旗军营发生了较大的冲突,大大激发了满汉之间的矛盾,这无疑是令康熙帝感到十分不满的。再加上王辅臣与其他官员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都令康熙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

《康熙王朝》中,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为何被康熙凌迟处死?

最后,作为一个帝王,康熙是非常希望树立一个宽仁的形象的。

而王辅臣就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典范,一个三姓家奴,造反归顺后竟然可官至太子太保。这样一个帝王是多么难得的啊,已经宽仁至此,只要大家知错能改,尽快弃暗(吴三桂)投明(清朝),帝王不但既往不咎,还可以有高位厚禄,何乐而不为呢?可以说,王辅臣是康熙笼络人心,归顺招安的一块活招牌

。遗憾的是,那句老话说的依然不错“飞鸟尽,良弓藏”,当三藩之乱已被平定,局势逐渐稳下来后,王辅臣这个典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康熙并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帝王,清算王辅臣那是肯定的。王辅臣也机灵了一回,他明白自己的下场,十分上道地自杀了,康熙见他如此知情识趣,也难得的放过了他的亲眷。

《康熙王朝》中,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为何被康熙凌迟处死?

其实我们也都清楚,历史上的王辅臣实际上是自杀身亡的。然而不管是自杀而亡亦或是凌迟处死,王辅臣都是难逃死亡结局的。而电视剧版的《康熙王朝》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以更加血腥的方式结束了王辅臣的生命,也许其目的就在于突出封建社会帝王的残暴性,批判封建社会的局限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