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徽因儿子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她坚持查阅试卷,最终结局如何

民国时期的女子,恰逢新旧思想的交替,女权运动的兴起,她们的光芒也得以绽放,惊才艳绝,傲然于世。如果说张爱玲是天赋异禀,文笔惊世的绝代才女;陆小曼是兼具才华和个性,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性情女子;那林徽因便是清淡婉约,气质和才情让人折服的人间四月天。

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是她的才华,还有她的爱情。她也曾春心萌动,他乡遇知己,与风雅渊博的徐志摩暗生情愫,成为徐志摩心中的缪斯女神,两人常有书信往来,一度有婚嫁的心思。可徐志摩此人早有妻儿,并非可托付终身之良人,徐梁两家父母出面敲打徐志摩,两人分道扬镳。

林徽因儿子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她坚持查阅试卷,最终结局如何

门第相当,志趣相投,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

自古世家大族的婚姻,都逃不开门当户对四个字。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学习他们喜欢的建筑学,梁思成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的儿子,曾经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林徽因家族祖上进士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所以两人门第相当,又郎才女貌,志趣相投,双方父母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祝福。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林徽因儿子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她坚持查阅试卷,最终结局如何

婚后两人恩爱有加,相敬如宾。共同的理想让她们始终投身在建筑事业上,梁思成的严谨踏实加上林徽因的细致坚韧,两人在当时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建筑事业贡献巨大。特别是对山西古建筑的调查和实测工作尤其突出,让这些被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建筑开始走向世界。

林徽因儿子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她坚持查阅试卷,最终结局如何

婚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两人都受过良好的中西方教育,对待子女的文化学习也密切关注,特别对于儿子梁从诫,起名之意就是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李诫那样的建筑学家。所以林徽因希望他以后能子承父业,继续为中国古建筑发光发热。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梁从诫也非常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儿子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她坚持查阅试卷,最终结局如何

两分之差,儿子落榜,林徽因坚持查阅试卷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当时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担任的就是建筑系教授和主任,所以在外人看来梁从诫继承父母衣钵是板上钉钉的事,完全不会出岔子。可是儿子竟然落榜,而且不多不少就差两分,这让林徽因很是不解和失落,坚持要查阅试卷,想看看儿子究竟是差在了哪里。

待林徽因翻阅试卷时,最后看到了梁从诫在试卷上写的一句话:我一点都不喜欢建筑,我喜欢的是历史。

少年心性,梁从诫竟然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林徽因看完后一度愤怒交加,因为这算是儿子对父母之命的反抗,但冷静之后她又开始自责,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自己孩子真正的爱好,把建筑学强加在他身上,确实也是自己的失责,儿子并非不够努力,也不是考不上,而是建筑学非他所想而已。所以回去之后,林徽因并没有责怪儿子,更没有强迫他再学建筑,而是支持他研究历史。

林徽因儿子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她坚持查阅试卷,最终结局如何

不负众望,成功录取,梁从诫自有他的广阔天地

1953年,梁从诫在北大历史系学习,曾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毕业后远赴云南,在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子。回到北京后继续从事世界史研究,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也经历了十年浩劫,直到1978年再次回到北京,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

林徽因儿子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她坚持查阅试卷,最终结局如何

梁从诫对环境保护意识先知先觉,早在1993年就领导并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之后就一直投身于环保事业,参与文物保护的活动,在学术界也颇有影响力,曾获得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评价他:

“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民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

林徽因儿子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她坚持查阅试卷,最终结局如何

林徽因和梁思成对中国的奉献不用多说,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梁从诫虽然未能将父母的事业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但是他也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在他挚爱的事业上。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才是能让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