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包头人物:阿勒坦汗,美岱召的主人公,呼市大召前的塑像本尊

阿勒坦汗(1507年—1582年),明史籍亦称俺答、安滩、闇达等,系成吉思汗17世孙,祖父是实现蒙古大一统的"中兴烈主"达延汗,父亲巴尔斯博罗特是右翼三万户济农(副王)。阿勒坦汗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9年)作了统领十二个土默特部落的首领。

阿勒坦汗骁勇善战,冠绝当时,足智多谋,富有韬略,守土拓疆,军功卓著。他率领军队先后6次征讨兀良哈部;4次进军青海,征服卫郭特和撤拉卫郭尔;多次深入新疆征讨瓦刺(西蒙古)四部……终于称雄北徼,长北方诸部。在与明朝的军事斗争中,采取声东击西,诱敌深人,绕道奇袭等战术,多次进入今山西、河北,一度包围北京。阿勒坦汗一生对外进行45次大战役,可谓屡战屡胜,取得赫赫战功。为此,蒙古汗廷赐他索多汗称号。蒙古人尊称他为"圣狮"。

阿勒坦汗在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土默特部经济,使丰州滩得到空前的开发。土默特部原来以畜牧为主业。阿勒坦汗主政后,畜牧业得到更大发展,畜产品自给有余,逐年增加,具备了同内地贸易的经济条件。阿勒坦汗发展农业,主要依靠出边的汉人。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白莲教徒吕鹤、赵全、王廷辅、李自馨、丘富等投奔土默特。阿勒坦汗妥善安置了他们,而且听其意见,出榜招纳边内汉人,在板升周围从事农业生产。数年之间,板升汉人达5万余人,开田万顷,村连数百,"耕种市直,花柳蔬圃",与中原内地无异。又过10年,汉人发展到10万。大批汉人愿意迁移来此的主要原因,是阿勒坦汗采取薄赋轻徭政策,"岁种地不过(纳)粟一囊,草数束,别无差役"。所以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再度与明朝互市时,土默特部再没有提出用牛羊换粮食的要求。手工业方面也呈现繁荣昌盛景象,产品有弓箭、戈矛、盔甲、皮箱、摇车、银碗、金杯、金鞍、辔、踢脑、金印、念珠、酒、高烛等,并出现烧砖、造纸等手工业中心。

经济繁荣,推动了城镇和寺庙建设。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阿勒坦汗到边境招收各种匠人来土默川筑城建寺;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修建了"五座塔"和八大板升;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在今美岱召村修筑大板升城,作为土默特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穆宗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至明神宗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又仿元大都的体制建城,明朝廷赐名为"归化"(今呼和浩特),后逐步成为内蒙古中西部的政治、经济中心。

阿勒坦汗是蒙汉友好的开创者。他祖父达延汗时期,蒙古各部落同明朝在北边关系紧张,贡市早已中断,烽火连年不息,给蒙汉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阿勒坦汗崛起后,顺应蒙汉人民和睦相处,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要求,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到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期间,曾连续派使者入明,要求互市。表示"令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但均遭拒绝,并诛戮使者,甚至悬赏格"擒斩俺答,赏银千两"。于是激怒阿勒坦汗,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大举入边,以精锐的铁骑,攻古北口,围顺义,长驱直入,逼通州,掠密云、昌平,转而进攻京师。腐朽的明军不堪一击,蒙古骑兵径至安定门以北教场口。阿勒坦汗又"求入贡"。后扰昌平诸陵寝,转掠西山、良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戌之变"。在这种情况下,翌年三月,明朝勉强答应与阿勒坦汗通马市。阿勒坦汗不满足,又投译书于宣大总督苏佑,求贡市。四月,明朝开大同镇羌堡、宣府新开口和延宁马市。阿勒坦汗亲至马市,向明朝廷献"九白之贡",以示I成意。互市时,嘱咐诸部首领"毋饮酒失事",挑选"身腰长大.毛齿相应"的好马入市。但后来因明朝罢沿边马市和拒辽东开市,又引起双方战火。隆庆四年(公元157o年),阿勒坦汗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投奔明总督王崇古,明朝廷接受阁臣张居正等的建议,优待把汉那吉。阿勒坦汗初担心其孙遭不测,曾拥兵十万压境,后得知把汉那吉安然无恙,在三娘子规劝下,阿勒坦汗愿"啮臂誓,世服属无贰"。双方这才贡市不绝。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三月,明朝封阿勒坦汗为顺义王。封各部管领为都督、同知等官。阿勒坦汗上谢表,进贡马509匹,镀金鞦辔、马鞍各一副。明朝接受大臣建议,相继在大同、宜府、延绥、宁夏、甘肃等地开马市11处。同时,又开了便于蒙汉人民自由贸易的月市或小市。从而"东自海谷,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

阿勒坦汗为维护蒙汉友好关系,使贡市不受干扰破坏,采取了不少有力措施,禁戢部落,惩罚破坏者。

阿勒坦汗原来信仰萨满教。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西藏的阿兴喇嘛来到土默特,向以阿勒坦汗为首的土默特贵族、官员介绍了黄教的教义、教规,并劝阿勒坦汗邀请西藏活佛索南嘉措来土默特传教。阿勒坦汗从此皈依佛教,明朝廷应阿勒坦汗请求,颁给他金字番经及遣喇嘛番僧传习经咒。阿拉坦汗后派遣使者前往甘丹寺礼请索南嘉措,索南嘉措约阿勒坦汗在青海相见,为此在青海的察卜齐雅勒(今共和县境内)地方建寺,作为会晤之所。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寺建成,明朝廷赐名仰华寺。八月,阿勒坦汗陪同索南嘉措前往新落成的仰华寺,举行盛大法会。阿勒坦汗敬封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之尊号("达赖喇嘛"称号,即由此而来);索南嘉措敬封阿勒坦汗"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之号。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阿勒坦汗偕同达赖喇嘛的全权代表栋科尔满珠锡里胡图克图回到土默特。从此,黄教开始在蒙古右翼地区广泛传播。

阿勒坦汗为巩固其统治,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接受顺义王封号后,改称"大明金国",设置职官体系;晚年还制定《阿勒坦汗法典》和税改办法。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腊月十九日,阿勒坦汗逝世,其妻三娘子继承他未竟事业,率领子孙,维护蒙汉和睦相处40余年无兵戎之患,边鄙旷土皆得耕牧。

资料来源:《包头市志·卷一》2007年6月。黄翔(阴山小虫)整理于2021年12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