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去描述一个城市的历史?或许它们经历过战火硝烟,是沉重的;或许它们有着悠久的文化,灿烂的文明,是厚重的;又或许,它们有着卓然的地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凝重的。
读过许许多多的城市史,似乎都会写到它们的“重”,然而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格雷厄姆·罗布的这本《巴黎:光影流动的盛宴》却让我看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轻”,它绝非是言之无物的“轻飘飘”,而是盘桓于光与影之上的时空流转,穿梭于古与今之中的光怪陆离。
可以说,《巴黎:光影流动的盛宴》既是一本城市史,同时也是一本趣味横生的游记,一部精彩纷呈的故事集,或许这正应了格雷厄姆的写作初衷——“但愿这本《巴黎》可比拟一部微型的《人间喜剧》,城中居民娓娓道来他们的亲身经历,汇集成巴黎的一段段过往”。
格雷厄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写起法国城市史来可谓是无比的驾轻就熟,作为一位专攻法国文学的评论家,格雷厄姆对于法国文化历史的研究自是颇有心得的,他多次来到巴黎,认真观察着巴黎的著名建筑甚至大街小巷,深入了解着巴黎的文学文化和历史,反复揣摩着封存于历史时光中的人物和事件,然后将它们尽数呈现在他所撰写的“真实故事”当中,让他笔下的巴黎仿若会反光一般明艳动人,也使得那些光背面暗藏的阴影无所遁藏,明与暗、新与旧的汇聚之中,巴黎就这样以它最本真的姿态,在斑驳的岁月长河里绽放出流光溢彩。

格雷厄姆撰写过许多法国名人传记地理历史相关作品,也正是因为他所做出的这诸多与法国和巴黎有关的成就,使得他在2009年时荣获了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2年又被授予巴黎市金质奖章,可谓与巴黎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此刻,我们不如就跟随着这位对巴黎有着深入了解的英国“旅者”一起,穿越几百年的时光,“亲手”揭开笼罩这座城市的历史迷雾,感受“光之城”巴黎留在历史当中的光与影。
格雷厄姆号巴黎旅行专车的起点始于法国大革命前夕,终点落在2010年,二百余年的风云变幻随着每一站故事的起承转合,勾勒出一副独特的巴黎全景。
波德莱尔曾以“美妙与诗意充盈巴黎人的生活——奇迹包围着我们;眼不能见,却呼吸它一入空气”这样柔和美妙的句子来描绘梦幻般的巴黎,实际上,巴黎城中有着许许多多冷硬的哥特式建筑,混淆错乱的街区,城市光景也常常会隐藏在蒙蒙雨雾之中,但曾经发生在那些建筑里、街道中的真实故事,却交错编织出了一份专属于巴黎的诗意和浪漫。
巴黎有一处十分特别的地方,那就是皇家宫殿,或许寻常人根本没有办法将庄重高贵的“皇家”二字与一种特殊的职业——妓女联系到一起。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那段动荡岁月里,皇家宫殿已然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沦为巴黎妓女最好的落脚点。
曾几何时,这座宫殿让无数人艳羡,它是一座梦幻之城,被称为“巴黎的首都”,各种气派和奢华在这座宫殿之中都不过是寻常光景,甚至十分夸张地说,囚犯被关押在皇家宫殿都不会想着重获自由,年迈的骑士逛一圈皇家宫殿都能变成神采奕奕的美少年。
越是鲜明的对比,就越是让人不胜唏嘘,如今来到皇家宫殿的游客看着眼前的这份清幽闲适,感受着它厚重的历史,大概不会想到它曾经是拿破仑都难以撼动的“令年轻人泥足深陷之地”。
在读到格雷西永的时候,我险些以为自己“误入”了一部悬疑小说的剧情之中,不信你看,“格雷西永仍然是个垃圾遍地却不会有人多看一眼地方,哪怕偶尔有变了形的人头从垃圾堆里冒出来,滴溜溜地打着转又重新消失了一样”。
前一秒还十分诗意地描绘着塞纳河的水带走了城中的纷纷扰扰,下一秒镜头就转向这样可怖的一面,因为当时的格雷西永就是这样一番场景,即便身在巴黎,却并没有能让人联想到巴黎的东西,在格雷西永,人们看不到浪漫和诗意,触目尽是破旧与疮痍。
然而也正是在这里,曾出现过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做过警察、也蹲过监狱曾越狱潜逃、也曾屡破奇案、曾出过书、也曾接受过巴尔扎克会见的“保安队长”欧仁-弗朗索瓦·维克多。
传奇人物必然伴随传奇事迹,所以格雷厄姆写起维克多的故事也写得宛如侦探小说一般精彩纷呈、悬疑迭生,维克多人送外号“难不住”,脾气坚韧又古怪,传说中他身怀缩骨绝技,法国没有一座监狱能够关住他,他是团飘忽不定的鬼火,也是一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猎犬,各种谜团到了维克多手里都可以迎刃而解,他化身神探屡屡立功,仅凭一个黄窗帘就能抓住疑犯……
怎么样,关于维克多的传说是不是神乎其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也只能一边隔着闷酒,一边感叹着:“真正的天才从来不会被他的时代所认可。”
实际上,维克多为巴黎所做的事情并不只有“抓坏人”这么简单,除了管控良民、改革治安,维克多还曾染指政坛,成为推动政局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能让拉马丁赞许说“若得维克多一人囊助,足以掌控大局”。
当然,这些传说未必全然属实,但可以肯定的是,维克多的离世相较于他生前的种种离奇而言,实在是过于低调,曾经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就这样化为“徘徊于十九世纪巴黎上空的无处不在的鬼影”。
提起法国著名的文学大师普鲁斯特,我想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追忆似水年华》,有趣的是,格雷厄姆在《巴黎:光影流动的盛宴》中也讲述了普鲁斯特的故事,只是他并未以大名鼎鼎的《追忆似水年华》为主题,而是剑走偏锋地说起了普鲁斯特与地铁的故事……
巴黎地铁早在1900年就已经通车,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与人们争相体验巴黎地铁的情形全然不同的是,普鲁斯特彼时依然静静地待在他的公寓之中。巴黎地铁站的洗手间在炎炎夏日里散发着丝丝清凉,而普鲁斯特也如一尊狮身人面那样坐在他的洗手间里,感受着外面的世界。
据普鲁斯特自称,他因为自幼体弱多病,外面的空气会引发他严重的气喘,所以普鲁斯特几乎不会离开他的公寓,所以那些来自于外部的声音,成为了他每日不可多得的特殊体验,轰隆而过的地铁如此,打错了的电话也是如此,似乎那些和那些没有实体的声音对话,可以短暂地驱散他心中的忧愁与焦虑,直至空袭的警报迫使他不得不离开那里。
在《巴黎:光影流动的盛宴》,还有许许多多的由建筑和人物引出的故事,它们有的听起来玄乎其玄,有的充满着晦暗的回忆,有的让人心痛落泪,也有的让人心驰神往,譬如被格雷厄姆称为“所谓的胜利方和战败者都是同谋”的巴黎和会,那些胸前配着黄色的星星徽章、被一辆辆白绿相间的公交车运送至被称为“无处之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孩子们,以及地狱之路、藏骨堂和地下王国……
格雷厄姆将巴黎洋洋洒洒几百年历史尽数凝聚于光影流转之中,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奇制胜”。诚如《纽约时报》的书评家德怀特·加纳所评——“他在作品中能言善道,勇往无前,仿佛玩真心话大冒险似的,敢在历史的车流中逆向行驶,甚至是违章停车。他的书就像现调出来的绿茴香酒那样带劲儿,有着纯正的巴黎风味”。
巴黎:光影流动的盛宴(读城系列) ¥10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