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香山叶正红》总编剧盛和煜:以春雨般的感情呈现蓬勃的开国气象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记者 刘雨涵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将于12月16日晚在央视一套收官。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该剧连续三周收视率稳居全国榜首,屡创新高。该剧还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追剧,引发热烈反响。有观众点赞:“走进历史现场、走进历史深处、走进人物命运,《香山叶正红》用‘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让课本上的历史鲜活起来,拉近了观众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距离。”

临近收官,该剧总编剧盛和煜接受了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记者的采访,回顾了这部剧的创作历程。谈到《香山叶正红》,盛和煜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开国气象”,而这也是他喷薄而发,牵头创作这部戏的初衷动力。

“蓬勃的开国气象”是这部剧想要呈现的主题,“香山叶正红”这个诗意化的剧名则是他艺术生涯中少有的一次“冲口而出”。他表示《香山叶正红》是一次“守正创新”的创作之旅。对于如何让历史剧走近年轻人,已创作众多经典作品的盛和煜表示现在年轻观众的视角正在转向真正有历史格局、有审美价值、有文化品味的历史剧。

《香山叶正红》总编剧盛和煜:以春雨般的感情呈现蓬勃的开国气象

《香山叶正红》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守正创新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香山叶正红》剧本的创作起源或初衷是什么?

盛和煜: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份历史资料。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入城式。毛泽东只提了一个简单要求,解放军队伍必须经过东交民巷!2月3日,当解放军威武之师在红旗引导下,行至前门箭楼时,突然向右拐了个弯,挺进东交民巷。顿时,两旁观看入城式的成千上万北平市民,个个热泪盈眶,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看着这份资料,我也热泪盈眶。

洗刷了百年民族耻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开始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新时代。这一刻,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说到这部戏的创作初衷或主旨,如果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开国气象”。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从创作角度看,《香山叶正红》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盛和煜: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就是必须保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政治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而创新,我们作了三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变回顾总结式为正在进行式。比如我们写渡江战役,江水的涨落、敌情的变化,都是正在发生的,编剧应该跟着剧情的发展走,而不应该“胸有成竹”。创作者角度的转换,会使我们的叙事更真实、更生动。

《香山叶正红》这个题目,受到很多朋友的称赞与喜爱,“题好一半文”嘛。但这个题目的产生,我却是不假思索,冲口而出,好像它早就存在那里,这真是我艺术创作生涯中一次偶然的现象。这个题目赋予了这个题材诗意,而“正红”是过程,更能呈现那种意气风发、蓬勃生长的开国气象。

二是在重大事件铺排的同时,突出人物情感。我们的人物,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通过情感来表现。三是宏观叙事作品要采撷尽可能多的精采细节。比如这部剧中有关毛主席帮警卫战士柳二勇写信的细节,就让人感动、温暖,甚至感受到一丝优雅。

《香山叶正红》总编剧盛和煜:以春雨般的感情呈现蓬勃的开国气象

感情是春雨,会使重大历史题材变得温润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除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伟人领袖,剧中解放军团长姜莱阳、青年干部萧静娴、中央警卫员柳二勇等小人物也有血有肉、格外出彩,深受观众喜爱。在人物塑造,写人物上,您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盛和煜:在人物塑造上,我想每个编剧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就我自己而言,还是强调应该通过人物性格来塑造人物。比如毛泽东提到解放军北平入城式的要求时说,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解放军必须经过东交民巷!这是何等的气慨,这是何等深沉的民族情感,这是何等激扬的民族精神?这样的话,除了毛泽东,谁又讲得出来?这就是通过性格,塑造了人物。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这部剧在叙事上是多维视角、多线并行,既有浩浩荡荡的历史事件也有惊心动魄的敌特斗争,既有伟人的战略部署,也有小人物的成长,更有破解黄炎培“周期率”、化解柳亚子“牢骚”的佳话。您如何看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这种繁而不乱的多线叙事?

盛和煜: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叙事上必定是多维视角,多线并行的。那么,这种叙事怎样做到繁而不乱?这对编剧的功力的确是个考验。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最主要的一条线索,其他的问题也就好办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纲举目张”。那么,这部剧的最主要线索是什么呢?进京──和谈──渡江──(以天津和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建设──筹备与召开政协会议。这条线索,我们在编剧术语中称之为“动作贯穿线”。牢牢把握住这条动作贯穿线,来组织和带动其他线索发展,就会达到繁而不乱的效果。

《香山叶正红》总编剧盛和煜:以春雨般的感情呈现蓬勃的开国气象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剧中有很多“名场面”令人动情,印象深刻。比如游击队队长张淑花一家的分离和团聚;政委王开山的母亲留字条,每天在村口大树下等儿子回来;毛泽东拜访柳亚子,一直在门外等候,直到柳亚子午睡醒来。您是如何在宏大历史中融入这些充满人性温度,令人共情的场景的?

盛和煜:这些“名场面”,有的本来就存在于真实历史之中,我们只是将其发掘出来,稍加艺术处理而已;有的则是编剧柳桦他们的艺术创作。我一直认为,感情是春雨,它会使重大历史题材变得温润。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香山叶正红》塑造了姜莱阳、萧静娴、柳二勇、张淑花、赵玉甜、黄阿毛等一些虚构人物。您觉得在真实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虚构人物的必要性和辅助性是什么?

盛和煜:虚构的、小人物的出现,是我们在创作之初就决定的,是一个非常自觉的行动。马列主义唯物论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那么在《香山叶正红》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怎么可能没有人民群众的出现?而姜莱阳、萧静娴、柳二勇他们,就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无数人民群众的代表。他们的作用决不仅仅是辅助性,他们也是主角。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香山叶正红》的主题内核是什么?作为编剧,您认为这部剧在当下有哪些现实意义?

盛和煜:这部剧的主题就是呈现蓬勃的开国气象,表现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意气风发去奋斗、去建设的真实历程。这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我们的民族、祖国和人民,奋斗终生。

《香山叶正红》总编剧盛和煜:以春雨般的感情呈现蓬勃的开国气象

年轻人青睐有历史格局、审美价值、文化品味的历史剧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您和刘和平、朱苏进、江奇涛被称为“历史剧编剧四大家”。如何让年轻人走进历史,爱看历史剧?这是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创作角度,您觉得应该如何让历史剧变得“好看”又有意义?

盛和煜:惭愧。其实我们国家写历史剧的高手很多,像龙平平先生和他的《觉醒年代》我就蛮喜欢。如何让年轻人走进历史,爱看历史剧,我觉得应该关注,无须担忧。那些怪力乱神或以皇权为叙事轴心的所谓历史剧,已经让我们的年轻观众感到腻味,他们的视角正在转向真正有历史格局、有审美价值、有文化品味的历史剧,这是令人欣慰的现实。

至于如何让历史剧变得“好看”又有意义,我个人的体会是,不要去想着“收视率”,那只会导致创作者和观众集体沉沦。我创作和参与创作的电视剧“收视率”从来就很高,但我至今弄不懂也不想去弄懂“收视率”这个词,这不是编剧关心和能左右的事。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作为国家一级编剧,您创作了《香山叶正红》《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毛泽东》等优秀作品。在当下市场语境下,您觉得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难点和突破,分别是什么?

盛和煜:《恰同学少年》和《血色湘西》是我主持并参与创作的两部作品,但此两部作品最主要创作的编剧是我的大弟子黄晖,这里郑重说明一下。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难点和突破,是篇大文章,是个大工程。在《香山叶正红》这部作品中,我们作了一些创新突破的尝试,由于巴特尔导演、唐国强老师与剧组全体演职员的巨大努力,出品方和平台巨大的支持,领导和专家们始终的关怀,特别是广大观众的热情鼓励,使得其表现优异,这让人欣慰、激动。但我知道我们做得还不够,还有可以提升的创作空间。所以,我们愿意好好听取各方面意见,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新突破,真正做出一点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