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丨一蓑烟雨任平生

青未了丨一蓑烟雨任平生

孙秉伟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

青未了丨一蓑烟雨任平生

岛城知名的硬笔书法家崔振东先生送给我一帧其遒劲的硬笔书法作品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佳句出自苏轼《定风波》:(词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作者被贬谪黄州谪任团练副使后的第三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苏轼因往其间,途中遇雨,即景生情,写出如此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徒生波澜的佳作来。

苏轼(1037——1101)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可叹如此一代文坛宗师,在其宦海四十余年中,却是颠沛流离,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胸的浩然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苏轼因反对新法,被人从其诗句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肆意罗织一个“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羁押四月余,遭受狱卒毒打,垢辱通宵。得免一死后,“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遭人奚落羞辱,甚至被人推搡漫骂。加之中年丧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人间凄苦,何胜于斯?他从杭州始,至密州、移徐州、贬黄州、去登州、远贬惠州、再贬儋州,终卒于常州。西去东来,南迁北徙,渡河涉海,足迹几乎是半个中国。车马舟楫,路途遥遥,瘴雾疾病,贬所荒远,长途跋涉,千难万苦。堂堂三州太守、一代文豪大家,一腔建功立业志,却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

面对这“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几十年的厄运连连,苏轼这位旷世奇才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他没有“凄凄惨惨戚戚”,而是以穿透历史风云的洞察力、看破红尘的淡然一笑、极不平凡的自我解脱能力、亘古少见的宽阔胸襟、深藏厚植的艺术底蕴、惊世骇俗的言行笔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笃守信念,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汲取阳光雨露,寄情千山万水,凭吊旧时战场,抒发家国情怀,关心苍生疾苦,造福一方百姓。途中、马上、月下、江海、景地、庙宇、书斋、田头、乡间、溪边、芳草……风雨兼程,触景生情,妙笔生花,笔耕不辍。用如椽巨笔,为民族谱写了傲人的辉煌篇章,为斯民留下了传世的艺术瑰宝。即使到了生命之烛快要燃尽之时,他依然腰不弯,头不低。临终前两个月,面对金山寺自己的画像,他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自嘲的口吻自我调侃,寓庄于谐,清新豪气,足见在其一生的旅途上,彰显的是潇洒倜傥,写尽的是豁达泰然。

我将崔先生的书法作品置于案前,反复揣摩。恍惚间似见到近千年前的早春二月。料峭春风,寒意阵阵。在去沙湖的一条小道上,风雨骤至,穿林打叶,众人皆狼狈。惟东坡老先生竹杖芒鞋,身披一蓑,徐步而行,从容吟啸。

“一蓑烟雨任平生”,活生生地把一位心系“家事、国事、天下事”,从不畏惧一切诽谤打击,任何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难的生活境遇,都压不弯铮铮铁骨的一代宗师形象勾画了出来。其豪放洒脱,令人肃然起敬。

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上,人们都期盼艳阳高照,春风得意。但古往今来谁都不可能不遇风雨。不尽人意的事情不消说,各种失意、磨难、挫折、失败也会连连不断,甚至厄运有时都会接踵而来。对待人生风雨的态度,人们却大相径庭。生活的弱者可能要心结难解,愁眉难展,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以至于“破罐子破摔”,丧志轻生。而生活的强者却不是这样。他们深深地懂得生活的辩证法,深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之理。以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伫听风雨,惯看霜雪。不以一时一事之成功而得意忘形:不以一时一事之失败而垂头丧气。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新时代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着无数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未知世界,成功和失败,得意与失意,总要相伴相生。当一个人“闯荡江湖”无果,只收获了一腔悲愤和苦涩;当一个人职场失意,因不堪重负而不知“家在何方”;当一个人身体遇上“不测风云”,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想到了“世界末日”;当一个人头上雾霾不散,恶运纠缠,命运多舛,“死的心都有了”。……

此时,你不妨回想一下苏轼一生的遭遇和苦难,借鉴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除却浮云,登高望远,清风拂面,心静如水,豁然开朗,从容泰然。你或许也会傲立江岸,望着“江山如画”,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诗篇直吐胸襟;你或许也能在融融的月光下,“把酒问青天”,激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你或许还能“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或许还要“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停杯且听琵琶语”寄托你的闲情逸致;你或许还会满怀对美的憧憬,作为墙外行人细听“墙里佳人笑 ”。你不会被雾霾、疾风、暴雨、冰雪所淹没。更不会在牢骚、哀怨、愁苦、悲怆中沉沦。你会找个背人处,擦干盈盈泪水,舔净伤口上的血迹,挺直腰板,昂首挺胸,目光炯炯,重新出发,“直挂云帆济沧海”。用你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披一蓑烟雨吟啸前行,如苏轼所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积极投入到新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去,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和追梦,尽享那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去迎接人生的“柳暗花明”。

 

作者 孙秉伟 中共党员 本科学历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青岛市琴岛作协会员。

青未了丨一蓑烟雨任平生
青未了丨一蓑烟雨任平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