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一直以来,东北北部都是我国的重要地区,但历史上各朝各代对它的统治方式却不同,一般有以下这三种方式: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第一,任命部落首领为地方统治者,中央会通过朝贡和封赐等方式来控制该地区,这就是“羁縻统治”。第二,在战略基地建城堡,驻扎军队,并迁入一定数量的人口,使其成为完整的生活体系,这就是镇戌体制。第三,采用郡县制度进行统治。

在明末清初时,由于俄国大肆入侵黑龙江,导致边疆出现重重危机。为了拯救边疆,清政府改变明代的“羁縻统治”,实行镇戌体制,从而加强巩固了清代东北北部。

在明朝时期,东北一直实行传统的“羁縻统治”。直到清朝建立,北部人口开始大量南迁,此时北部的诸多部落首领依然和清廷保持密切联系,这也说明了此时黑龙江流域依然是属于中国的。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而俄国当时和中国并不相邻,它属于欧洲国家,远在乌拉尔山以西。直到16世纪后期,俄国开始东征,并在经过半个多世纪后,成功占领了西伯利亚的三大河流域。但因为地理局限,中国不了解西伯利亚发生的一切,俄国也同样不了解中国黑龙江。

直到明崇祯十四年时,两个俄国总督从一些土著居民口中了解了一些关于黑龙江的事情,出于好奇,他们组织了探险队前往黑龙江。

两年后,第一支俄国探险队顺利到达黑龙江流域,并向当地居民强行征收实物税,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当地居民极大的愤怒,便不再提供食物给他们。无奈之下,这些俄国殖民者只好返回俄国。但随后,越来越多的俄国殖民者相继来到黑龙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特别是哈巴罗夫匪徒,他在进入黑龙江流域后,便率领军队大肆屠杀当地人,逼迫他们逃离家园。不仅如此,他还一路率军到达上溯松花江,直接威胁到了东北内地的安全。而哈巴罗夫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奉了俄国总督之命,想为沙俄开疆扩土的。但他的做法却不仅让当地居民遭受了巨大灾难,还破坏了清王朝的边疆秩序。

于是当地居民便在1651年时,派遣他们的首领去面见管辖黑龙江流域的中国官员,说明情况和请求保护。此时清政府才了解到黑龙江发生的一切事情。

因为此时清朝刚刚建立,江山不稳,而黑龙江距离京城数千里之远,清政府根本就无法获知信息。况且当时的黑龙江还在实行传统的“羁縻统治”,出于尊重,中央一般很少会去过问边疆部落之间的事情。这次若非部落首领主动告知,或许清政府还不知情。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既然清政府了解了情况,自然不能不管。因此,清政府曾下令让驻守宁古塔的军队前往黑龙江下游,帮助当地部落围攻哈巴罗夫的军队,但结果却战败了。这次战败令清政府大为震惊,同时也促使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把驻守宁古塔的军官级别提高到将军,也就是说,要在黑龙江地区实行军事镇戌体制。

在顺治十年时,清政府任命“镶蓝旗梅勒章京沙尔虎达为昂邦章京,镇守宁古塔地方”。其实这并不是清政府第一次派兵驻守宁古塔了,为了加强控制东北北部的部落首领,在清朝建立之初,清政府就已经在宁古塔设置官员、驻扎军队和征收贡赋了。

后来,清政府认为黑龙江流域已经完全属于清廷,所以便没有再在此驻扎军队。也就在这时,俄国殖民者闯进了黑龙江。如今清政府在宁古塔驻扎军队,设置宁古塔将军,并改变了传统的边疆管理模式,实行军事镇戌体制,足可见清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边疆了。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宁古塔设镇以后,便开始抗击俄国殖民者。在顺治十一年时,清政府调集了上千名士兵在松花江边成功击溃捷潘诺夫匪徒。随后,又有数批俄国殖民者闯入了黑龙江上游,并企图征服黑龙江下游。好在此时清政府已设置宁古塔将军,并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防范,才没让这些殖民者得逞。边疆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不过,虽然俄国殖民者暂时退出了黑龙江,但由于之前十几年这些殖民者对黑龙江的大肆烧杀抢掠,致使黑龙江两岸人口大量减少。而战争过后的清政府又只考虑到军事方面,而没有考虑驻军和移民,这样一来,黑龙江的人口数量远远不足。

再加上中俄两国又没有交涉过领土问题,俄国殖民者很可能随时会卷土重来。后世曾有人对这段历史指出:“中国人所犯的错误真是令人遗憾,这表明了中国至今对其敌人估计不足,而敌人正是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又逐渐回来,并且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在17世纪60年代初,一些俄国殖民者杀害当地俄国总督后,逃到了黑龙江沿岸,并霸占了当地居民的雅克萨旧城,在此生活下来。这些殖民者修建城堡、开垦土地、牧羊牲畜,企图吸引更多的移民。

经过了二十年后,雅克萨的人口越来越多,周围的土地也得到开发,甚至在旧城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些自然村。于是,那些殖民者渐渐不再满足于一座城堡,而是开始向黑龙江中下游等地区扩展势力。这些殖民者为了长久占领黑龙江,便先后在流域各处建立了许多侵略据点。

随着俄国殖民者重建雅克萨,并逐渐将势力扩展至黑龙江中下游,企图将黑龙江左岸彻底分裂出去,清政府终于忍受不了了。此时已是康熙年间,清政府便开始出兵打击和镇压这些俄国殖民者。至于为何清政府要等到此时才开始打击俄国殖民者,原因有两个。

第一,起初清政府有些轻敌,并没将这些殖民者放在眼里,直到后来他们的势力壮大到威胁边疆时,清政府才重视起来。第二,在康熙十三年时,爆发了三藩之乱,清政府将大量兵力都集中在平定叛乱上,也就无暇他顾了。直到八年以后,三藩之乱平定下来,清政府发现俄国殖民者的势力在不断壮大,若是长期下去,必然会侵犯到黑龙江,故而,清政府不得不派兵打击镇压。

俄国政府也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野心,他们不仅公然在谈判桌上要求得到黑龙江的主权,还特意调查研究过那一代的移民条件。他们发现从雅克萨到黑龙江中下游“结雅河以东、阿穆尔河以北有一些草地,越过这些草地,在托米河下方有许多一望无际的牧场,非常肥沃,是适于种植庄稼的好地方,可与西伯利亚的一些牧场相媲美。

在这里可以开辟大量耕地,可以让上千或更多的国有农民来此移居。”此外,俄国官员还提议沙俄政府增派军队来此,并伺机占领黑龙江左岸。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知,当时的黑龙江流域地广人稀,若是中国不加强管理的话,必然会被俄国霸占。而清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其实早在俄国殖民者刚开始重建雅克萨时,黑龙江地区的中国官员就已经上奏朝廷,请求在一些战略要地,比如宁古塔等地增设军队。但是由于三藩之乱,清政府将军队调走,无暇顾及黑龙江流域,才会让俄国殖民者趁机扩大势力。

平定叛乱后,清政府便开始了攻击雅克萨的战前准备。由于黑龙江流域地广人稀,环境恶劣,军队作战困难,为此,清政府决定“永戌黑龙江”。在经过充分准备后,清军最终大胜俄军,两国就此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此后,黑龙江流域得到了安宁。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在清政府决定“永戌黑龙江”后,整个东北随之就被分成了三块,分别是盛京将军镇戌区、宁古塔将军镇戌区和黑龙江将军镇戌区。其中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镇戌区的镇戌职能最为突出。清初文人方拱乾曾经被流放宁古塔,他曾写文描述宁古塔将军镇戌区,“本朝控制诸夷,受人参、貂狐皮贡,爱留卒以戌之。有逻车国者,嬲诸夷,使不得贡,敌之不胜,又动大众,勤王师,遂择八旗八十人长戌焉。复立牛鹿章京、梅勒、昂邦,以重其任。”

由此可见,清朝长戌宁古塔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边疆秩序,其军事意义极为重大。而要想达到镇戌目的,就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让整个地区变得强大起来。可以说,东北北部地区镇戌体制的形成,对东北边疆社会变迁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第一,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羁縻统治”管理模式,使黑龙江得到了安宁。在历史上,虽然中央政府曾经在东北实行过镇戌体制,但却并没有完全摒弃“羁縻统治”,东北很多地区依然实行“羁縻”,相比之下,清政府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用地缘组织来代替氏族组织,从而清除了几千年来中原文化难以向北传播的阻碍。第三,因推行镇戌体制而形成的城、营、台、屯是流放人最早的聚居地,现在已经成为了东北北部政治文化中心。这些镇戌地的发展为以后大量移民提供了落脚处,从而促进了整个东北的发展。

从清初东北边疆危机谈起,浅析羁縻统治的弊端以及镇戍体制的形成

总之,实行镇戌体制不仅全面清理了东北北部空间,同时也给中原人北进和中原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更是为以后郡县制度的实行奠定了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