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12月13日有消息称,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已经开始筹备造车,小米双线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行业内的一片哗然。

同时还有爆料称,前通用泛亚的电动汽车项目负责人马永东加盟,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还有不少北汽的电子电气架构人员在近期也将加入智米。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12月14日,也就是小米双线造车的消息被曝出的第二天,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就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回应称,小米没有双线造车规划,智米是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集团不会直接参与智米的战略决策。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同时,王化还在该账户上就“雷军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相关话题展开解释,他表示,雷军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车相关的事务上,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他提出“相信大家还记得在投资会上雷总欣喜的透露‘目前小米造车的各项进展,比我的预期要快’,这个消息已经表明了小米造车的工作提速。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

这大概是小米自被传出要造车到宣布造车以来,辟谣最快的一次。无风不起浪,尽管双线造车的消息已被辟谣,但这其中不免也透露出小米造车中的艰难处境。面对已经挤满了对手的风口,小米的汽车之战要做的还有很多。

1

2011年,从一碗小米粥开始的手机故事到了2021年转向了新能源汽车,当年的小米手机刚好落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之上,在一众小米发烧友的推崇之下,小米成为了最年轻的世界500强。10年之后,小米还能再次落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之上吗?

众人所知,小米提出造车的时间实在算不上早。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2021年3月,小米宣布正式参战汽车领域,并宣布计划在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首批投入100亿元。自从官宣造车之后,小米就开始极速扩张自己的汽车队伍,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以及武汉等地。

到9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雷军,这就以为这小米汽车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里程碑。在前不久投资日上雷军表示,预计首款小米汽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

2024年,对于小米来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点。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参照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的蔚来、理想和小鹏来说,这三家企业分别成立于2014年和2015年,从品牌成立到成功交付第一款量产车,最快的也用了3年,这大概也是小米预计2024年推出第一款量产车时间表的来源之一。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一辆车的时间比较长,快一点也需要3年的时间。这就是说,需要小米汽车整体发展在一个良好、乐观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在2024年按时交付。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汽车不比手机,制造的时间周期更长,已经晚出发的小米看着已经地位稳固的蔚来、理想、小鹏已经能感受到时不我待,就连造车动机十分明显的阿里、华为、百度也先于小米一步。

去年10月,华为发布了可以与车企深度合作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并在一个月之后联合阿里、上汽推出了智己汽车。今年1月,百度官宣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后来又被曝出已经有猎头公司为其在江浙沪地区寻找汽车人才等。

没能先飞的小米,现在只能快飞。

2

雷军表示自2021年1月开始调研造车开始,75天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超过200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管理层内部讨论4次,举行了2次正式的董事会……在这一年里,小米汽车动作之频繁,节奏之快,无一不体现出其急迫和焦虑的心态。

催着小米汽车不得不抓紧进程的不仅仅是新能源领域的窗口期,也不只是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争夺战,更多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经说过,造车的创业非常难,没有两百亿不要来造车。这个观点当时引发了热议,然而实际上,截止到盈利,蔚来投入的资金绝不止200亿。李斌计算过,蔚来曾在4年内烧掉约220亿元,其中仅2019年便亏损113亿元。

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小米集团的净利润是130亿元,而2019年则为115.3亿元。显然,这样的资金根本没有留给小米汽车试错的机会。在新十年的一场“赌局”中,雷军清楚地认识到,造车的时间线越长,资金流失就会越严重,而小米整个集团都将会受到牵扯,甚至会影响其手机领域的业务。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效率对于小米来说就是给予自己的生存机遇。

小米从公布造车开始,似乎一刻也不敢休息。雷军知道,想要在新能源领域有所作为,其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是必须要涉足的重要一环。到今年8月,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变更中新增了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名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 20.14 亿元人民币增加至 28.11 亿元人民币,增幅为 39.54%。小米投资动力电池企业就进一步稳定了未来的电池供应。

今年11月底,北京经济技术开放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举行了“小米汽车项目”的签约仪式,相关签约的落地,一面正式宣布了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的事实,另一面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小米汽车将在北京建设30万辆产能的整车工厂。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新十年的小米已经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冗长的路,在手机业务冲击高端市场的同时,又开启了烧钱快、量产难的智能电动车行业。“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雷军曾经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这场发布会之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了一条朋友圈,“人生很短,应多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精彩。我们要为勇敢者鼓掌,无论结果如何,当越来越多人这样之时,世界才会更灿烂。”

【e汽车】辟谣双线造车背后是小米尚未走出来的造车困境

美团创始人王兴之前发布的一条信息,“见了一个比我年轻十岁的创业者,进一步增强了我对祖国的信心。”发布会后,他更新了这条消息,“某些比我年长十岁的创业者也有这个效果。”凑巧的是,王兴正好比雷军小十岁。

诚然,雷军的勇气是毋庸置疑的,但资本是不在乎情理,在真金白银的混战之后,雷军的勇气能否换成小米汽车的战绩,我们仍要保留问号。

3

当我们不再去思考“市场中是否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时,小米汽车出现和正常推进都成为了我们的期待,从目前来看,小米汽车的紧锣密鼓虽被外界看好,但绝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回想起早时王传福对雷军“小心耗时耗钱又耗力”的劝诫,此时看来也并非无稽之谈。

谣言可破,同样希望小米汽车的困境亦可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