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郁郁乎文哉”的宋金诗文枕

在瓷器上题写诗句与民谚为饰,开创于唐代长沙窑,自宋以降,至金元流行的瓷枕,更是把文字装饰表现得淋漓尽致。瓷枕平整的枕面非常适合书写绘画,大量的书法艺术便被用于瓷枕装饰,这些书于瓷枕上的诗词曲赋、民谣俚语,有的极富文人情怀,有的市井气息浓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爱好和生活习俗,使之在实用之外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宋金时期“郁郁乎文哉”的社会风貌。

一件金代磁州窑绿釉划花《季札》腰圆枕诗文,尽显其时文化追求。

“郁郁乎文哉”的宋金诗文枕

▌[金]绿釉划花《季札》腰圆枕

长26.5厘米 宽19厘米 高9.5厘米

此瓷枕装饰以绿釉篦划弦纹,两侧从右至左写有诗的题目“季札”,内用行楷刻划唐代诗人周昙《春秋战国门季札》七言诗一首:“吹毛霜刃过千金,生许徐君死挂林。宝剑徒称无价宝,行心更贵不欺心。”其中“挂”字为错字。枕面右部分文字“季”字下有明显涂改痕迹,原先应该是“季札”,后又抹掉重新写作“季”字。从字体上看刚健有力、潇洒流畅,但排版布局明显不够工整,个别字几乎写到框外。

“季札挂剑”典故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故事讲的正是季札在出使鲁国经过徐国,赠剑已故徐君的故事。徐君已死,季札就将剑挂在徐君墓前树上,以履行自己的原来心中的诺言。体现了春秋时期士人阶层重信义、高贵从容的贵族精神气质。

抄录流行于世的名人诗作,是磁州窑比较普遍的装饰手法。磁州窑地处河北,“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崇尚豪杰侠义,这件瓷枕亦是地域民风的真实体现。

另一件金代《春景》枕则以田园诗出镜。

“郁郁乎文哉”的宋金诗文枕

▌[金]绿釉划花《春景》腰圆枕

长28厘米 宽20.5厘米 高9.5厘米

此《春景》枕,除底部之外施绿釉,枕面边缘较高,中间微微下凹,枕的立面环周为绿釉素面,枕墙背面中间部位有一小圆孔。枕面上用篦状工具刻划出七条弦纹,形成豆形边框开光。开光内划分为三部分,两侧从右至左写有诗的题目“春景”,内用行楷刻划五言诗一首:“我爱陶家景,园林无尽情。春雷百果坼,寒食四邻清。”下笔生涩,章法稚拙,显然出自民间窑工之手。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疾》,与原诗略有出入,存在错字、改字现象。原诗为:“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其中“园”“邻”在此枕均为错字。正如枕面题目所言《春景》,这是一首清新自然、含蓄蕴藉的田园诗,表达对农家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但如深入了解此诗的原作者,就会发现工匠选此诗录于枕上,似乎又别有深意与寄托。

唐代诗人孟浩然,求仕无路后隐居鹿门山,向往陶渊明无拘无束的生活,此诗表达了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对“陶家”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类似题诗在磁州窑瓷枕上多有出现,表面上看是在咏物,实则更多地是抒写了个人心境。从一方小小瓷枕上,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宋金时期国家战乱动荡状态下失意文人的普遍心态。

本文选自2019年5期《收藏》杂志《风流亦在市井间:新乡市博物馆藏宋金元陶瓷诗文枕》一文,更多内容请关注当期杂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