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迎瑞虎,贺新春!虎年的到来,使年味十足的门贴门福和人们的服饰打扮等,都充满了虎的元素。

《说文解字》曰:“虎,山兽之君也。”从古至今,老虎都被认为是“百兽之王”,其勇猛雄健的品格深受大家的喜爱与崇拜,也是在民间化身正义和威武的“保护神”。

因此,大陆古代就不乏以老虎作为灵感进行的艺术创作,也产生了许多与“虎”相关的精美文物。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虎枕

春节期间,南越王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就正在展出这些“虎”元素的文物。虎年观虎行大运,快跟随小南一起看看吧!

南越王博物院珍贵“虎”文物持续展出

南越王博物院的“虎”元素文物造型品类多样,无论是动感的造型还是吉祥的寓意,都在秦汉文物中独树一帜。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西汉错金铭文铜虎节

这件“西汉错金铭文铜虎节”以铜合金铸成一只蹲踞状的老虎,虎的毛斑铸出弯叶形浅凹槽,贴以金箔片,高11.6厘米,长19厘米,厚1.2厘米。

“节”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信物,是使者持有的一种凭证,铜虎节上的错金铭文“王命命车徒”5个字,说明这是一件调动车兵的信符,应该是南越文王赵眜生前调兵遣将的令符。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件铜虎节,是迄今为止大陆唯一发现的一件错金铜虎节,十分珍贵。

在南越王博物院内,与“虎”相关的玉器数量、种类尤其多。比如下图这件“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是当时贵族的腰带,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长度,尤为精致。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龙虎并体玉带钩

萌趣虎枕惹人爱

枕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卧具,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秦汉时期就已有虎枕,而以瓷为虎枕,始于唐、盛于金。

南越王博物院是全国收藏历代陶瓷枕最多的博物馆,约700件馆藏陶瓷枕中,有30余件与“虎”题材相关。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1月26日,微展览“虎年话虎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该展览共展出南越王博物院枕类藏品19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3件,另外还有近年新征集、首次展出的三彩虎形刻诗文枕、布枕等精美文物。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金代 山西南部窑场三彩虎形刻诗文枕

为什么古人要把枕头做成老虎的形状呢?早在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虎头作枕,辟厌恶”的记载。

在古代,虎常象征着威严和执法无私,传统风俗常取虎之神威以镇妖邪,威风凛凛的老虎便具有了辟邪驱凶的作用。古人相信,以老虎作枕,便不会有不祥之物干扰自己的美梦。

陶瓷虎枕又可分为虎形枕和虎纹枕,虎形枕是模仿老虎的形状制成的寝具,因其形象多为伏卧状,又称伏虎形枕或卧虎形枕。

南越王博物院此次展出的虎主题瓷枕中,就有一只“萌”态可掬的金代山西长治窑褐地黑白彩虎形枕。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金代 山西长治窑褐地黑白彩虎形枕

这只金代彩绘虎形枕均以卧虎为枕座,只在虎头、尾、爪部位塑出大致凹凸轮廓,再用墨彩画出条纹状虎斑与口、眼、鼻、耳等。虎身比例夸张,头部巨大且与身体融为一体,四肢明显缩短。通气孔多位于虎鼻孔处,隐而不露,颇显制作者巧思。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宋代 河北磁州窑黑褐彩雁兔纹卧虎形枕

这只宋代河北磁州窑黑褐彩雁兔纹卧虎形枕,在唐代兽形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赋予新的寓意。传统圆雕技法也在此时被引入瓷枕的制作中,渐臻熟妙境地,为工匠塑造动物形体提供了技术支持。

下图瓷枕则是典型的“虎纹枕”,瓷枕上的虎纹,多伴有草木、树石为衬。宋代,老虎造型多作蹲伏状和悠闲状,造型准确传神,极具中国水墨味道和文人气质;金代绘画老虎多作趴伏状和行走状,造型稚拙随意,画风粗犷质朴。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宋 河北磁州窑“张家造”开光坐虎纹腰圆形枕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金 河北磁州窑“张家造”开光坐虎纹腰圆形枕

除了南越王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金代磁州窑虎形花卉纹枕,虎形为枕,表现了古人的崇虎习俗,以及祈求尊贵威仪、镇邪驱魔和逢凶化吉的愿望。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金代 磁州窑虎形花卉纹枕

特色广雕藏猛虎

广雕,指以广州为代表的具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雕刻工艺及其制品。材质有玉石、象牙、玳瑁、贝类等。

在广东省博物馆中就有一件广雕藏品,那就是摆放于四楼历史展厅的清代“贝雕狮虎鱼龙摆件”。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清代贝雕狮虎鱼龙摆件

这件贝雕摆件上的各种动物纹饰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有不同的动物,如小鸟,野猪等,更重要的是画面中央还刻画了一只雄姿英发的老虎。

实用器具虎添色

广东省博物馆三夹层陶瓷展厅,有一件藏品与“虎”的联系,就直白地体现在它的名字上——虎子。虎子是茧形器身、圆筒形器口的容器,是古代盛水器(也有一种说法是溺器)。因其形似卧虎而得名。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西晋 虎子

摆放在粤博三层陶瓷展厅的这件西晋年代的虎子,有着圆润饱满的瓶身,用于盛水和倒水的出水口位于瓶身的一侧,整件器具的形状恰似蓄谋已久,张着巨口将要扑向猎物的老虎。

走进粤博四楼的历史展厅,还可以看到明代的“龙虎斗砚”。顾名思义,龙虎斗砚中,既刻有龙又刻有虎,龙虎相斗,龙腾虎跃。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明代 龙虎斗砚

这方龙虎斗砚的石材为端砚中的宋坑石,曾为明代广东籍著名理学家陈献章先生所使用。端砚又名端溪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市)而得名,由于它有与众不同的石质、石品和花纹,以及“发墨不损毫”的特点,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了解了这么多与虎相关的文物,相信大家在新的一年一定能够虎气十足,虎虎生威!

+ 云游Tips +

广东省博物馆于2月1日至6日期间,每天上午10:00准时播出“粤赏新春:专家云导赏系列活动”,包括“水墨丹青应时作”“粤菜新烹迎壬寅”“巧夺天工花阶砖”等多个展览和主题,关注广东省博物馆公众号即可了解详细信息。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南越王博物院“虎年话虎枕”微展览正在王墓展区展出,时间至3月27日。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2月1日至6日,南越王博物院两个展区也准备了7场现场活动、2场直播活动。

虎年看虎:文物里的“虎虎生威”

【记者】关雨晴 实习生 张琪

【图片】由南越王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提供

【作者】 关雨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