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母子因战争分离,凭旧照片相认,再见时儿子27岁,母亲却永远31岁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很多家庭家破人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许多人都义无反顾的加入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去。有的甚至是全家出动,都想为国家出一份力。其中虽然以男性居多,但女性也不在少数,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位。

母子因战争分离,凭旧照片相认,再见时儿子27岁,母亲却永远31岁

赵一曼,原名李昆泰,又名李一超,出生于1905年,是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家中是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则操持家务,管理着子女和丈夫的生活起居。李昆泰家中共有九个兄弟姐们,她排行第七,从小备受宠爱。

1913年,8岁的李昆泰进入私塾学习,深知学习机会不易的她,刻苦用功成绩很好。1926年考入宜宾女子中学,读书时,有着出色领导才能和热爱祖国的她经常组织学生,抵制洋货。同年10月,李昆泰考进黄埔军校,并在学校认识了共同学习的陈达邦。

母子因战争分离,凭旧照片相认,再见时儿子27岁,母亲却永远31岁

1927年,李昆泰和陈达邦同时被选派去苏联学习。因为晕船,李昆泰在船上吐得一塌糊涂,身为组长的陈达邦精心照顾着她,李昆泰对他产生好感。在进入学校学习时,李昆泰改名为李一超,由于李一超没有学过外语,陈达邦帮她指导方法,提高很快。

陈达邦天资聪慧,俄语、法语、英语成绩都很好,并且能够应用,苏联老师讲俄语,很多同学听不懂,他就主动当翻译,同学们佩服他,李一超就是其中一个。两人长期相处,情投意合,经校方批准,在192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两人结为夫妇。

母子因战争分离,凭旧照片相认,再见时儿子27岁,母亲却永远31岁

婚后不久,李一超就怀孕了,于是先独自回国产子,而陈达邦继续完成学业。1929年1月21日,李一超在艰苦的环境下,生下了陈达邦的儿子,取名为“宁儿”,而后李一超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于是决定将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中。

这个决定让李一超和陈达邦夫妻两人很是不舍,于是带着儿子到上海的一家照相馆中,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一式两份,一个给儿子,另一个自己留着身边。1931年,李一超奔赴东北前线工作,改名为赵一曼,在想念儿子时,就拿出照片看看,想着儿子已经长成什么样了。

母子因战争分离,凭旧照片相认,再见时儿子27岁,母亲却永远31岁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在酷刑之下,铁骨铮铮的赵一曼没有吐露任何信息,坚定这自己的信仰。

为了能从赵一曼口中得到情报,日军践踏送到医院治疗。在治疗期间,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受到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不幸再次被捕入狱,老羞成怒的日军在将她游行示众后,残忍的杀害了。

母子因战争分离,凭旧照片相认,再见时儿子27岁,母亲却永远31岁

由于在来东北后,赵一曼改了名字,陈达邦在赵一曼去世后都不知情。直到1956年,陈达邦才得到消息确定,赵一曼已经牺牲。悲痛的陈达邦带着已经27岁的儿子去祭拜赵一曼,分隔多年后,母子才以此方式相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