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子因戰争分離,憑舊照片相認,再見時兒子27歲,母親卻永遠31歲

抗日戰争的爆發使很多家庭家破人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時許多人都義無反顧的加入保衛祖國的戰鬥中去。有的甚至是全家出動,都想為國家出一份力。其中雖然以男性居多,但女性也不在少數,趙一曼就是其中一位。

母子因戰争分離,憑舊照片相認,再見時兒子27歲,母親卻永遠31歲

趙一曼,原名李昆泰,又名李一超,出生于1905年,是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家中是一個封建地主家庭,父親自學中醫,為鄉裡看病,母親則操持家務,管理着子女和丈夫的生活起居。李昆泰家中共有九個兄弟姐們,她排行第七,從小備受寵愛。

1913年,8歲的李昆泰進入私塾學習,深知學習機會不易的她,刻苦用功成績很好。1926年考入宜賓女子中學,讀書時,有着出色上司才能和熱愛祖國的她經常組織學生,抵制洋貨。同年10月,李昆泰考進黃埔軍校,并在學校認識了共同學習的陳達邦。

母子因戰争分離,憑舊照片相認,再見時兒子27歲,母親卻永遠31歲

1927年,李昆泰和陳達邦同時被選派去蘇聯學習。因為暈船,李昆泰在船上吐得一塌糊塗,身為組長的陳達邦精心照顧着她,李昆泰對他産生好感。在進入學校學習時,李昆泰改名為李一超,由于李一超沒有學過外語,陳達邦幫她指導方法,提高很快。

陳達邦天資聰慧,俄語、法語、英語成績都很好,并且能夠應用,蘇聯老師講俄語,很多同學聽不懂,他就主動當翻譯,同學們佩服他,李一超就是其中一個。兩人長期相處,情投意合,經校方準許,在192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兩人結為夫婦。

母子因戰争分離,憑舊照片相認,再見時兒子27歲,母親卻永遠31歲

婚後不久,李一超就懷孕了,于是先獨自回國産子,而陳達邦繼續完成學業。1929年1月21日,李一超在艱苦的環境下,生下了陳達邦的兒子,取名為“甯兒”,而後李一超繼續從事革命工作,于是決定将孩子寄養在陳達邦大哥陳嶽雲家中。

這個決定讓李一超和陳達邦夫妻兩人很是不舍,于是帶着兒子到上海的一家照相館中,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一式兩份,一個給兒子,另一個自己留着身邊。1931年,李一超奔赴東北前線工作,改名為趙一曼,在想念兒子時,就拿出照片看看,想着兒子已經長成什麼樣了。

母子因戰争分離,憑舊照片相認,再見時兒子27歲,母親卻永遠31歲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擷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在酷刑之下,鐵骨铮铮的趙一曼沒有吐露任何資訊,堅定這自己的信仰。

為了能從趙一曼口中得到情報,日軍踐踏送到醫院治療。在治療期間,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勳與女護士韓勇義受到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不幸再次被捕入獄,老羞成怒的日軍在将她遊行示衆後,殘忍的殺害了。

母子因戰争分離,憑舊照片相認,再見時兒子27歲,母親卻永遠31歲

由于在來東北後,趙一曼改了名字,陳達邦在趙一曼去世後都不知情。直到1956年,陳達邦才得到消息确定,趙一曼已經犧牲。悲痛的陳達邦帶着已經27歲的兒子去祭拜趙一曼,分隔多年後,母子才以此方式相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