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可实现的却很少,是什么原因

众所周知,古代的嫡庶观念很重,即使同为皇帝的儿子,皇后所生和妃子所生,就有着天壤之别。就算是普通人家,庶子也总比嫡子矮一截,有什么好处,也都是嫡子先得。古人为何如此看重嫡庶之分呢?

笔者认为,是因为古人对身份的看重。古代采用一夫一妻多妾制,不管男人娶了多少女人,妻子只有一个。她往往是男方明媒正娶,其出身与男方门当户对,而妾可以不论身份,只要喜欢,男方都能纳进来。

如此一来,正妻生下的儿子,就有着高贵的血统,妾生下的儿子,身份自然就低了。同理,皇帝的儿子也是一样,古代的皇后,几乎都是出身名门望族,背后拥有很强的家族势力。

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可实现的却很少,是什么原因

一般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会由皇帝老爹做主,选一位名门望族之女,与其联姻。将来两人生下的儿子,不仅血统高贵,背后还有母亲娘家势力支持,地位自然就高。而皇帝妃子的出身,就参差不齐了,甚至连宫女,都可能成为后妃。她们原本就没有势力,出身又低下,她们所生的儿子,便远远不足嫡子。

诸位嫡子中,又以嫡长子的身份最为贵重,因此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一是因为他们血统纯正,根正苗红;二是嫡长子继位的话,会得到不少势力支持,能使江山稳固;三是由大哥继位,其余兄弟也没有异议(按理来说是这样)。

可纵观古代历代皇帝传位,真正实现传给嫡长子的却很少,特别是明清时期。清朝历代皇帝中,就只有道光一位,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可实现的却很少,是什么原因

一、造化弄人

刚刚提到清朝历代皇帝,只有道光是嫡长子身份继位。其实早在乾隆时期,他就很想立嫡长子,特别是在此之前,清朝并无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这使得乾隆皇帝这一想法十分强烈。

乾隆与富察皇后感情深厚,富察氏一族在当时也享尽恩宠,如果能立皇后之子为储君,对大清有利无害。所以当乾隆即位后,第一时间就秘密立储,将嫡长子永琏册立为皇太子。

本以为自己的愿望要成真,却不曾想,永琏在九岁时死了。后来富察皇后又生下永琮,乾隆再一次动了立嫡之心,奈何永琮两岁便夭折了。从此以后,富察皇后再没生下儿子,乾隆想立嫡长子的愿望,终究是落空了。

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可实现的却很少,是什么原因

二、其余嫡子不服

前面笔者说了一条,立大哥为储君的话,可令其余兄弟无异议。后面笔者加了一句,按理来说是这样,这是皇帝心中的想法。可实际上,其他兄弟根本不会服气。

要说像朱标这样的嫡长子,既有纯正的血统,又有治国的能力,还有老爹朱元璋撑腰的,其余嫡子自然不敢有意见。然而换成李建成这样的,就很容易受到其他兄弟的攻击。

李世民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不比哥哥差,只是因为比他晚出生几年,就要拱手让出皇位,这是李世民做不到的。再说李渊不比朱元璋,他就算立了嫡长子为储君,也没有坚定表示过,自己要力挺他,更不敢像朱元璋那样,将大权放给太子。

这一类情况,就属于皇帝也无可奈何,空有立嫡之心,可没有保护嫡长子的能力。这一种情况,在历史上也很常见。

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可实现的却很少,是什么原因

三、嫡长子自寻死路

李世民虽不是嫡长子,可他即位后,仍然想维护这一传统,于是他将年仅八岁的嫡长子李承乾,立为皇太子。

其实只要他好好表现,将来肯定能继承皇位的,但李承乾偏偏不安分。他忌惮弟弟李泰,屡次产生谋害之心,致使父亲对他越来越失望。暗杀李泰失败之后,李承乾索性效仿老爹,来个逼宫谋反。

可他哪里是李世民的对手,毕竟老爹对这些事有了经验,所以李承乾很快就被制服了。好在李世民爱子心切,没有处死李承乾,可他的太子之位,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可实现的却很少,是什么原因

再说说康熙的嫡长子胤礽,他的条件也如李承乾一般,不仅是正宫皇后所生,还从小被父亲捧在手心里。康熙对于胤礽,那是宠爱到了极点,将他立为太子后,就从未考虑过其他儿子。

第一次废掉胤礽的时候,尽管康熙很生气,却也没想过放弃他。不然的话,那些趁机劝说康熙改立太子的人,就不会受到牵连,八阿哥胤禩,也不会因此彻底失宠了。(注:因为大臣都建议改立胤禩,康熙认为胤禩结党营私,不顾兄弟之情,于是对他失望。)

康熙舍不得胤礽,最终还是复立了他。不过胤礽非但不知道珍惜,还变本加厉,做出不少出格之事,导致康熙忍无可忍。在爱子和江山之中,康熙选择了后者,胤礽也因此把自己作死了。

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可实现的却很少,是什么原因

这一种情况,主要就是嫡长子自己作死,原本可以坐稳太子之位,等到老爹一死,自己就能继承大统。谁知他们偏偏不安分,要挑战老爹的底线,皇帝也没有办法,为了江山,只能放弃他们。

除了这三种情况外,还有皇帝无子嗣的现象,比如明朝正德皇帝,他去世时没有子嗣,既然没有嫡长子,更遑论让嫡长子继位。

还有嫡长子无意皇位的情况,比如“让皇帝”李成器。

唐睿宗李旦登基后,想立嫡长子李成器为储君,可李成器却说:“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他认为弟弟李隆基比他功劳大,便坚持不肯接受李旦立储之意。?

古代皇帝都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可实现的却很少,是什么原因

其实说了这么多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用七个字来总结:计划赶不上变化。皇帝想立嫡长子的心,我们可以理解,可在皇权至上的古代,我们不能忽略其背景。

想做皇帝的人,不止嫡长子一个,为了争夺皇位,手足自相残杀,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加上嫡长子或许夭折,比如永琏;或许比皇帝死得早,比如朱标。这些都是无法预料的情况,因此才会造成,古代皇帝想立嫡长子为储君,却很少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清史稿》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