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四千年前 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四千年前,生活在西北内陆的先民们,为何会用东南沿海的贝壳交易呢?

齐家文化,站在阶级社会门口的先民们,他们会冶炼铜、铁,熟练运用琢玉技术,加工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神秘的东南沿海贝壳,掌握了冶炼技术的先民,来自新疆的玉石,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1 荒凉的广河,竟有海贝,它们来自台湾海峡吗?

2013年12月3日上午,广河县城,一座看上去有些简单的四层小楼内,十几枚光滑的贝壳,散发着淡淡的光晕,静静等待人们的参观。

这些贝壳,大小各异,均有孔,大者长约五六厘米,宽处三四厘米,上有两孔,如勺子状。有些贝壳还带着黑色,看上去好像被火烧过了一样。从孔的磨损程度来看,它们辗转了无数道手,甚至还经历了灾难。我被它们神秘的样子所震撼。

贝壳是水生物的躯壳,大体上有淡水和咸水两大类。一般而言,淡水贝壳,比较薄,颜色比较灰暗。而我们眼前的这些贝壳,则比较厚,宽大,带着光泽,显然它们并不是西北内陆长大的淡水贝壳。研究证实,这是一种来自南海或台湾海峡的贝类。

这里是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的一个展厅。展厅陈列的大多是齐家坪遗址出土的器物。齐家文化是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在洮河岸边的广河县齐家坪发现的一个古文化类型。齐家坪是第一个发现此种类型的文化遗址,因而人们将此种文化类型命名为齐家文化。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齐家文化是生活在距今4000年左右(3600年到4300年之间)的先民创造的一种文化类型,是我国最著名的文化遗存之一。齐家文化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大体范围在:东至泾渭水流域,南到白龙江,西至河西走廊东部至青海,北至内蒙古西南部以及宁夏南部。如此大的范围内留下了众多考古发掘遗址,其中广河齐家坪、西坪、永靖大何庄、武威皇娘娘台、兰州市青冈岔、秦安寺嘴坪、宁夏固原县海家湾、青海省贵南尕马台、大通上孙家、乐都柳湾、临潭磨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齐家文化遗址。

齐家先民们站在正向文明社会跨越的时代。此时,财富出现了分化,工具则是铜石并用,更是出现了大量装饰玉器。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文化类型。

广河县文化局的马宝明长期发掘研究广河本土文化。他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展出的齐家文物。在马宝明眼中,齐家文物展厅中展出的两个类型的器物很是神秘,除我们看到的贝壳外,还有玉器也很奇特。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玉器是齐家文化的典型器物,它同辽河流域的龙山古玉、江浙地区良渚玉器同列为中国三大古玉,齐家先民在玉器的雕琢上有着非常独到的技艺,他们掌握了玉器的薄片切割技术、钻孔和管钻技术,齐家先民们加工出各种玉器,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尤其是,齐家先民们掌握了一种钻孔技术,经过这种技术加工的玉器,会留下细细的螺旋纹。这种技术在玉器的加工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夏商周古玉加工技术的源头。齐家先民的玉,有来自榆中马衔山玉,也有产自武山鸳鸯镇一带的鸳鸯玉,自然还有一种产自青海的玉料,但最出人意料的则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马宝明认为:“大海贝壳和和田玉器的出现,说明在齐家先民们所生活的时代,商贸交流已经相当发达,那些古老商队能走得更远,其交易范围或许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的认知。”

那么,来自大海的贝壳和新疆和田的古玉,是在哪里出土的呢?在马宝明的带领下,我们直奔齐家坪遗址而去。

2 大地无言,它隐藏了一切,但又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

离开博物馆,穿行在县城的繁华街区,县城的街道在古朴和时尚中交织,人们在建设城市时,既保存以前的风貌,也修建了新区,展现了它时尚的一面。广河人对齐家文化非常重视,甚至还将齐家坪所在的排子坪镇改名为齐家镇。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出县城,往东而行,过三甲集后,就逆洮河而上。初冬时节,大地萧瑟,枯枝败叶,寒风中呼呼作响。齐家文化遗址在洮河岸边的一个坪上,齐家坪的对面是临洮县的新添镇。当年,安特生就是从新添镇乘坐羊皮筏子,过洮河,发现了齐家坪遗址的。

十几分钟后,山势逐渐变高,开始爬坡了。齐家镇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镇子很小,在一处三岔路口向右而行,不远处是齐家坪的小村庄。村民们在路口上好奇地张望着不速之客,穿过村子,走不远,看见一处院落,这就是齐家坪遗址管理所了。

齐家文化遗址的发现地名叫齐家坪,这里是一个背山面河的坪地,整个遗址一条大沟分为两半,面积大约150万平方米。这条沟有三四十米深,从村庄后面的山中一直延伸到了洮河,两边是黄土断崖。如今的齐家坪遗址是非常平坦的农田,庄稼早已收割,层层梯田,从洮河岸边逐渐向山里延伸。在过去则不是这样。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地面比以前要低不少,有些地方甚至要低1米多。”马宝明说。我们看到的齐家坪地貌,并不是它的自然地貌,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平田整地后形成的地貌。当时人们为修建梯田,挖高填平,地面也下降了不少,许多齐家墓葬也就这样渐渐地露出了地面。果然,马宝明的这个说法得到了证实,我们在田野中看到不少齐家先民们留下的打制石器。

齐家先民在安葬时,喜欢将石头打成石器埋葬在墓地中,这显示了他们有一种独石文化。可惜,已经无人知道他们为何要这样做。漫步在遗址上,已经看不到89年前安特生在此进行发掘的古遗址。它们早已被回填,重新埋入了地下。随着人口的增多,当年发掘过的遗址早已变成了村落农田。

山里的气温低,背阴处的积雪尚未融化,收拾过的农田,软软的,踩上去,深一脚,浅一脚的。马宝明带着我们先去了大沟边上,然后又拐到洮河边。河流是先民生活的依托,人类社会越进步对河流依赖就越小。人们所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往往都在水边。这是一处,高出洮河100多米的断崖,缓缓而来的洮河在这里拐了个大“S”形弯,或许它是在洮河下切中形成的。此时,夕阳逐渐西下,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空气中也飘散着淡淡的雾霭,给洮河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齐家文化正处在文明的前夜,他们站在青铜时代的门槛上。此时,彩陶已经开始逐渐衰落,红铜和青铜已经出现了,人们居住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半地穴房屋中。居民们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他们用骨铲、穿孔石刀和石镰等工具种植粟等农作物,也饲养猪、羊、狗与大牲畜牛、马等。那么,创造了齐家文化的先民们从何而来?他们是如何得到和田玉和海贝的。

3 一场史前大旱,随之引发连锁反应,齐家先民辗转南迁

自从89年前,安特生在这里发现了齐家文化后。关于这个文化类型的来龙去脉,就为众多的考古学家所重视。人们期待着这里出土的器物,能够解答许多未解之谜。在安特生后,又有众多专家学者来此。

1945年5月,考古学家夏鼐带人来此考古,后发表了《在齐家文化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考定》一文,并纠正安特生分期年代上的错误,第一次确定仰韶期年代早于齐家文化。1947年6月,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又来此,调查了齐家坪、石咀、董坪、上三甲集、格子等遗址,并撰写《甘肃史前考古报告初稿、临洮、临夏附近史前人类遗址调查简报》一书,将安特生所称的仰韶期改为“马家窑式”并首次发现齐家文化白石灰地面等。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看看这就是白石灰地面。”在马宝明的带领下,我们差不多绕着大沟北侧的遗址转了一圈,来到村边的一户人家附近。村里通往河边的路从这里经过,村民的房子高出路面大约两三米,在路边形成了一个断崖,断崖上有一道细白线,顺着地形起伏。

“这就是先民们的石灰地面。”马宝明说。白石灰形成细线,宽约半厘米,在这之上是一层一米多厚的黄土层。“从断崖边看,白石灰是一条,其实是一个面。这里曾经是先民们居住区,甚至还有大型建筑。”

断崖前面则是大片农田,马宝明说,1973年至1975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进行过发掘,发现墓葬117座,房子2座,还有灰坑等,出土千余件随葬物。其中有我们看到的贝壳,以及铜镜、铜斧等器物。铜镜、铜斧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中青铜镜,直径12厘米,厚0.3厘米,镜面光素无饰、扁平,背后有钮,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年代最早的铜镜。当时,先民掌握了范模浇铸技术,可以批量生产了。这枚铜镜现存于甘肃省考古研究所,今年夏天马宝明他们专程去拍了照片。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这块铜镜被人们称之为“中华第一镜”,从而否定了中国铜镜外来说,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北方铜镜是受斯基泰文化(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的影响。而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则比斯基泰文化早数百年。其实,齐家先民们不仅冶炼青铜,而且也逐步摸索冶铁技术。在临潭陈旗磨沟遗址,这个遗址中有仰韶、马家窑、齐家、寺洼等多个文化类型。人们曾发现公元前14世纪的铁块。这块铁成为中国冶铁的源头。在此之前,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铁是公元前5世纪,从伊朗传来的。

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海贝就是这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海贝是当时的货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贝币。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马宝明。对这些贝壳的来历,他认为和古老的丝绸之路有关系。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和丝绸之路有关,这说明早在四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开通。

4 史前“丝路”,无意识中形成一个商贸网络

齐家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类型,它的出现和消失都一样突兀。齐家文化出现之前,甘肃史前文化类型是马家窑文化晚期马厂文化。但是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之间却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实际上甘肃一些地方马厂文化和齐家文化还有并存的情况。在齐家文化之后,也没有找到直接继承了齐家文化的文化类型。

和早于齐家文化的马厂文化相比,齐家文化凸显了三个特征:有独具特征的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和镂孔豆等;二是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三是出现了大批的玉器,最为突出的武威的皇娘娘台齐家墓葬中,玉璧少的只有1件,多者达83件。而马家窑文化类型中很少有玉器。齐家文化的玉器不仅数量猛增,且出现了新的样式,至少有30种以上。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齐家文化的出现和一场大干旱有关。地理学家、气象学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在距今8000年左右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气候大体以暖湿为主,植被带有北移和西移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很稳定,其间出现了多次波动,在距今5000和4000年间多次出现气候恶化事件。齐家文化的出现和这次气候的波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活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游牧部族,南下寻找温暖和水草,和生活在这里马家窑文化晚期的马厂类型的居民发生了冲突。于是,两种文化的部族在甘肃陇中发生了碰撞。

创造了齐家文化的先民们,在长达数百年的迁移过程中逐渐接受了东西方不同部族的文化。他们在陇中扎根后,陇中就成为他们展示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场所。齐家先民们精湛的玉器加工技术和崇玉习俗,使齐家文化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类型。

然而,气候条件在继续恶化,齐家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三四百年后,又走向更为广阔的地域。曾经辉煌一时的齐家文化,也随着散布到了各个地方,分别发展成了一支独立的文化类型。在迁移过程中齐家先民独有的玉器加工技术,渐渐地失传了。“齐家文化之后的辛店文化、卡约文化等文化类型,则表现出玉器制造逐渐衰落状况。”马宝明说。辉煌过后成一梦,齐家古玉也在地下静静地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游牧民族在经商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齐家先民们在迁移过程中想必已经懂得了交换的重要性,到了广河这里他们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优势。

广河是丝绸之路南道、唐蕃古道必经之地。马宝明说,“丝绸之路”南路,大体上从长安出发,经天水、甘谷、陇西、临洮(古狄道)渡洮河,过康乐县虎关、流川到广河县城,渡过广通河(古大夏水)至阿里麻土(古大夏城),登上分水梁,经和政县陈家集,出牛津河口,渡过大夏河(古漓水)至临夏市(古枹罕城),再经北塬至炳灵寺峡渡黄河,至青海民和马营。然后,继续前行,或走唐蕃古道去印度,或经扁都口到河西走廊,或过当金山口,进入敦煌,同阳关道汇合。这条道汉时称为“羌中道”,南北朝时称“吐谷浑路”。特别是河西走廊战乱不休,交通阻隔时,这条道就尤为重要。而临洮又是阴平正道的起点,从此可以通往四川成都。

在四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简单交换中,这条古道已经开通,人们曾经在宁夏发现1万年前的鸵鸟蛋,这说明丝绸古道在那时就已开通。

台湾海峡贝壳,新疆和田玉:四千年前,齐家先民神秘的商贸之路

另一方面,齐家先民处在铜石并用时代,掌握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无疑,他们冶炼出青铜刀、青铜镜对周边部族而言有着无比巨大的诱惑力。在一次次的交换中不仅带来了外地物产,而且齐家先民吸收了外地的技术。于是,新疆的和田玉、台湾海峡的贝壳都辗转而来。于是,齐家玉器中的江浙良渚色彩就是这样出现的。

离开齐家遗址,已经暮色降临。让人们不解的是,齐家先民们创作了灿烂的文化后,他们又很快消失,留下了更多未解之谜。暮色中回看遗址,阵阵微风吹过,树木微动,仿佛向我们挥手致意。(时在2014年1月)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