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F1十大争议:舒马赫为冠军故意撞车 维特尔被罚丢冠造名场面

国际汽联主席让-托德在2019年时曾经说过:F1就是个有争议的世界。回顾过去几十年,F1的确出现过间谍门、轮胎门、撞车门、让车门等一系列争议事件,这一次社交媒体又出现了“FIAGATE(国际汽联门)”的标签。

1、1976年西班牙站

在1976年西班牙大奖赛上,英国车手詹姆斯-亨特比赛中力压尼基-劳达率先冲线,不过车检员赛后发现亨特驾驶的迈凯伦车尾宽度比规定的超出了1.5厘米,因此取消了亨特的资格,宣布劳达为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赛车车尾宽度的规定是在比赛日前一天才生效的,迈凯伦车队随即对这一判罚提出上诉,两个月后迈凯伦胜诉,官方说法是他们认为1.5厘米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亨特被恢复为西班牙站冠军收获了9分,当赛季亨特以69分领先劳达1分夺得车手总冠军。

F1十大争议:舒马赫为冠军故意撞车 维特尔被罚丢冠造名场面

2、1997年欧洲站

迈克尔-舒马赫78分领先维伦纽夫1分进入赛季最后一站争夺。第47圈,舒米与维伦纽夫争夺位置时相撞,国际汽联将此次事故的责任归咎于舒马赫,并剥夺了他在车手积分榜上第二名的成绩,舒马赫的战术赛后受到媒体广泛批评。

F1十大争议:舒马赫为冠军故意撞车 维特尔被罚丢冠造名场面

3、2005年美国站

拉尔夫-舒马赫练习赛期间在13号弯发生严重事故,之后米其林代表给国际汽联的赛事总监查理-怀汀写信要求对赛道进行改动,米其林阵营的7家车队共14辆赛车集体抗议退出比赛,最后只有普利司通阵营的6辆赛车参赛,现场车迷用嘘声和投掷杂物表达不满。

4、2007年迈凯伦

即所谓的间谍门事件,涉及对迈凯伦车队持有法拉利车队的机密技术信息和雷诺车队持有迈凯伦车队的机密技术信息的指控。经过两次听证会,迈凯伦在9月被判有罪,国际汽联开出了F1历史上最严厉的罚单:驱逐出车队积分榜;罚款一亿美金;但车手不受处罚。12月的另一次听证会,雷诺由于跟迈凯伦一样违反相同规则而被判有罪,但免受处罚。

5、2008年新加坡站

另一起撞车门事件,是由雷诺车队所制造的丑闻时间,该队在2008年新加坡大奖赛期间为了帮助阿隆索获得优势,下指令他的队友小皮奎蓄意地撞车。包括布里亚托利和西蒙兹等主要人员被禁赛,其中西蒙兹正是F1目前的CTO。

6、2010年德国站

车队指令争议的其中一案,法拉利车队在赛事中“疑似”使用车队指令,让积分榜较前的阿隆索赢得胜利,最终法拉利车队被罚10万美元。在此次事件后,国际汽联将罚款提高。

7、2012年巴林站

2012年巴林大奖赛,官方不顾举办地示威活动正在进行,以及暴力冲突不断的非常态状况,仍做出举办这场赛事的决定,被包括CNN、法新社等多家媒体形容为“颇具争议性”,《独立报》更是把这场赛事成为“体育史上最具争议的比赛之一。”

8、2013年季中测试

2013年梅赛德斯和倍耐力秘密搞季中轮胎测试;在被红牛和法拉利上诉后,国际汽联做出判罚禁止梅赛德斯参加当年的青年车手测试。后来被媒体称作秘测门或者测试门事件。

F1十大争议:舒马赫为冠军故意撞车 维特尔被罚丢冠造名场面

9、2019年加拿大站

比赛中处于领先位置的维特尔因为失误冲上缓冲区,回到赛道时差点与汉密尔顿相撞。赛会干事赛后对率先冲线的维特尔进行了加罚5秒的处罚,这次处罚导致他失去了分站赛冠军。维特尔赛后将一、二名的立牌互换,颁奖仪式上汉密尔顿也将获得亚军的维特尔“拽”到了最高领奖台。

10、2021年阿布扎比站

在拉提菲最后时刻发生事故触发安全车后,国际汽联最初给出指令不允许被套圈赛车解套,然后在第57圈又告知夹在汉密尔顿与维斯塔潘之间的五辆赛车可以解套,且安全车同圈离场,而后面被套圈的三辆赛车没有得到被解套的指令。维斯塔潘利用轮胎优势在最后一圈完成超越,并就此锁定年度冠军。梅赛德斯赛后就两点提前申诉被驳回,之后决定对这一判决再次上诉。(刘曦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