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F1十大争議:舒馬赫為冠軍故意撞車 維特爾被罰丢冠造名場面

國際汽聯主席讓-托德在2019年時曾經說過:F1就是個有争議的世界。回顧過去幾十年,F1的确出現過間諜門、輪胎門、撞車門、讓車門等一系列争議事件,這一次社交媒體又出現了“FIAGATE(國際汽聯門)”的标簽。

1、1976年西班牙站

在1976年西班牙大獎賽上,英國車手詹姆斯-亨特比賽中力壓尼基-勞達率先沖線,不過車檢員賽後發現亨特駕駛的邁凱倫車尾寬度比規定的超出了1.5厘米,是以取消了亨特的資格,宣布勞達為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賽車車尾寬度的規定是在比賽日前一天才生效的,邁凱倫車隊随即對這一判罰提出上訴,兩個月後邁凱倫勝訴,官方說法是他們認為1.5厘米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亨特被恢複為西班牙站冠軍收獲了9分,當賽季亨特以69分領先勞達1分奪得車手總冠軍。

F1十大争議:舒馬赫為冠軍故意撞車 維特爾被罰丢冠造名場面

2、1997年歐洲站

邁克爾-舒馬赫78分領先維倫紐夫1分進入賽季最後一站争奪。第47圈,舒米與維倫紐夫争奪位置時相撞,國際汽聯将此次事故的責任歸咎于舒馬赫,并剝奪了他在車手積分榜上第二名的成績,舒馬赫的戰術賽後受到媒體廣泛批評。

F1十大争議:舒馬赫為冠軍故意撞車 維特爾被罰丢冠造名場面

3、2005年美國站

拉爾夫-舒馬赫練習賽期間在13号彎發生嚴重事故,之後米其林代表給國際汽聯的賽事總監查理-懷汀寫信要求對賽道進行改動,米其林陣營的7家車隊共14輛賽車集體抗議退出比賽,最後隻有普利司通陣營的6輛賽車參賽,現場車迷用噓聲和投擲雜物表達不滿。

4、2007年邁凱倫

即所謂的間諜門事件,涉及對邁凱倫車隊持有法拉利車隊的機密技術資訊和雷諾車隊持有邁凱倫車隊的機密技術資訊的指控。經過兩次聽證會,邁凱倫在9月被判有罪,國際汽聯開出了F1曆史上最嚴厲的罰單:驅逐出車隊積分榜;罰款一億美金;但車手不受處罰。12月的另一次聽證會,雷諾由于跟邁凱倫一樣違反相同規則而被判有罪,但免受處罰。

5、2008年新加坡站

另一起撞車門事件,是由雷諾車隊所制造的醜聞時間,該隊在2008年新加坡大獎賽期間為了幫助阿隆索獲得優勢,下指令他的隊友小皮奎蓄意地撞車。包括布裡亞托利和西蒙茲等主要人員被禁賽,其中西蒙茲正是F1目前的CTO。

6、2010年德國站

車隊指令争議的其中一案,法拉利車隊在賽事中“疑似”使用車隊指令,讓積分榜較前的阿隆索赢得勝利,最終法拉利車隊被罰10萬美元。在此次事件後,國際汽聯将罰款提高。

7、2012年巴林站

2012年巴林大獎賽,官方不顧舉辦地示威活動正在進行,以及暴力沖突不斷的非常态狀況,仍做出舉辦這場賽事的決定,被包括CNN、法新社等多家媒體形容為“頗具争議性”,《獨立報》更是把這場賽事成為“體育史上最具争議的比賽之一。”

8、2013年季中測試

2013年梅賽德斯和倍耐力秘密搞季中輪胎測試;在被紅牛和法拉利上訴後,國際汽聯做出判罰禁止梅賽德斯參加當年的青年車手測試。後來被媒體稱作秘測門或者測試門事件。

F1十大争議:舒馬赫為冠軍故意撞車 維特爾被罰丢冠造名場面

9、2019年加拿大站

比賽中處于領先位置的維特爾因為失誤沖上緩沖區,回到賽道時差點與漢密爾頓相撞。賽會幹事賽後對率先沖線的維特爾進行了加罰5秒的處罰,這次處罰導緻他失去了分站賽冠軍。維特爾賽後将一、二名的立牌互換,頒獎儀式上漢密爾頓也将獲得亞軍的維特爾“拽”到了最高領獎台。

10、2021年阿布紮比站

在拉提菲最後時刻發生事故觸發安全車後,國際汽聯最初給出指令不允許被套圈賽車解套,然後在第57圈又告知夾在漢密爾頓與維斯塔潘之間的五輛賽車可以解套,且安全車同圈離場,而後面被套圈的三輛賽車沒有得到被解套的指令。維斯塔潘利用輪胎優勢在最後一圈完成超越,并就此鎖定年度冠軍。梅賽德斯賽後就兩點提前申訴被駁回,之後決定對這一判決再次上訴。(劉曦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