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民国历史,其实不难发现,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并无平等可言,即便是一个明媒正娶的太太,想要得到丈夫的尊重也绝非易事,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她4岁便父母双亡,成了孤儿,还被人贩子转卖了4次,在做了丫环后,连小妾的名分也没有,却凭借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从不逾越规矩,后深受大家族的器重,家中的事物,事无巨细都由她一人掌管,这个人就是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

王桂荃是四川广元人,她的童年生活相当悲惨,当时家中只有几亩薄田,全靠父亲的辛勤耕作,一家人才能勉强度日,而母亲在王桂荃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继母,继母相信了算命先生的胡言乱语,说王桂荃命硬克父母,于是经常虐待她。
4岁那年,父亲不幸暴病身亡,无依无靠的王桂荃被人贩子买去,几年的时间中被转卖了4次,最后被卖到了李惠仙的娘家,光绪十二年,李惠仙回家探亲,见王桂荃聪明伶俐手脚勤快,于是就带她到梁家做了丫环。
当时风华正茂的梁启超嫌她王来喜这个名字太恶俗,所以给她随口改为了王桂荃,没想到,这个名字和梁启超陪伴了一生的岁月,在王桂荃心里,梁启超温和儒雅又才华横溢,她十分崇拜他,1903年,王桂荃成了梁启超的侧室。
当初梁启超和谭嗣同一起创办了一夫一妻世界会,他不能食言,所以他连小妾的名分都给不了王桂荃,可王桂荃依旧是无怨无悔,在为梁启超生下六个孩子后,她仍然没有向梁启超索取名分。
对王桂荃,梁启超做不到对结发妻子李惠仙那般恩爱有加,但起码是尊重她的,他曾对长女梁思顺说:"她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她能伺候我,分你们许多责任,你不妨常常写信给她,令她欢喜。"有一年李惠仙生的孩子染上了白喉,王桂荃守护在医院里,衣不解带,孩子最后也转危为安,可她自己的亲生女儿却也因白喉在生死线上挣扎,她分身乏术,女儿因护理不周不幸夭折,王桂荃很是伤心,却只能偷偷的躲在卫生间里边哭边洗衣服。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于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王桂荃陪伴着他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时她看着遗物,仿佛没有了魂魄一般,梁启超虽然一生都在著述讲学,名满天下,可死后却没有积蓄钱财,他还留给王桂荃一大家子负担和九个尚且年幼的孩子,其中最小的思礼才不满五岁。
在家庭极其艰辛的时候,王桂荃从柴米油盐酱醋到缝新补烂洗洗换换,她坚强独立的性格一直影响着子女们,9个儿女的印象中,母亲似乎没有发愁的时候,总是以一副乐观的态度迎接生活的考验和磨难。
因为王桂荃的坚忍和勤奋,她的子女们成年后大多成了才俊,其中梁思成还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地院士,1941年,王桂荃变卖了家产,还向朋友借了钱,为儿子梁思礼凑齐了400美元送他出国,梁思达则去了云南,梁思宁参加了新四军。
子女们一个个离家,导致家里空空落落,只剩下王桂荃孤零零地身影,家中也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温馨的氛围,但万幸的是,王桂荃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孩子们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可没想到王桂荃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却住在乡下一间破旧的牛棚里,悲苦的走完了85年的人生。
好心的乡亲们偷偷拿了一张破草席把她埋在了山坡上,等王桂荃的子女们都找来的时候,只能看着乡亲们指着的方向,在那杂草丛生的荒坟前痛苦,子女们不顾梁启超的忌讳,都称呼王桂荃为妈,他们内心都认可了这个母亲,儿女们在北京香山梁启超和李惠仙的合葬墓旁,为王桂荃立了一个卧碑,碑后有一棵白皮松,碑上便刻着她的名字,王桂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