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罪恶滔天,为何能逃脱审判,还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顾问
冈村宁次的军事生涯基本都与中国相关,日本侵华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他的参与,称他为“侵华日军第一人”也不为过。在华期间,他曾带领日军组织数次扫荡,大好的中国河山,荒冢累累,就是这样一个壕无人性的战争罪犯,最后却逃脱了审判,而且还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顾问,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变故呢?
时间进入1945年,国民党第四方面军在司令官王耀武的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0000余人。 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44年起,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就先后转入对日伪军的局部反攻,仅这一年就作战20000多次,毙伤日伪军26万人,收复国土80000平方千米。 至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军队已发展到91万,民兵200万,建立了19个解放区,面积达95万平方千米,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对日本占领的大多数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战略包围。
国际方面,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场战事结束。苏、美、英三国首脑为了处置德国,解决他们对欧洲及其他问题的安排,于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柏林郊外波茨坦举行会议,通过了《波茨坦公告》。 在这个公告中,中、美、英三国要求日本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执迷不悟,他们只想着“本土决战”,叫嚣“一亿玉碎”,对波茨坦公告置之不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日本本土受到重大打击,日本国内陷入一片恐慌。 虽然大势已去,冈村宁次仍想做垂死挣扎。9日,冈村宁次向部队发布训示说:“苏联参战早在预料之中。我数百万精锐皇军正严守皇土及大陆。必须发挥最大勇猛之传统,为维护国体,保卫皇土,只有断然决一雌雄。本官决意率百战百胜皇军之最精锐部队,抱全军玉碎之决心,誓将骄敌歼灭,以挽狂澜于既倒。”
正当冈村宁次要带领侵华日军同中国军队决战时,却收到东京大本营密电,此文的核心内容透露了准备接受投降的实情。 看了这封电报,冈村宁次立即向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发了电报,要求拒绝《波茨坦公告》,继续作战。
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 8月9日,苏联红军150余万人,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分四路突入中国东北的中苏边界,对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击。 经过10多天的凌厉进攻,一举打垮了侵占中国东北多年的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在整个远东战役中,苏联军队共击毙日军83000多人,俘虏59.4万人。
8月15日10时10分,冈村宁次接到了东京发来的关于“天皇陛下已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陆第六十八号密电。他心中顿时明白了,战败投降已成定局,除谨遵诏命外恐别无他策了。 11时过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2000余名日军官兵,按平时遥拜天皇的队形,在南京市鼓楼广场东面集合,聆听天皇亲自播讲的投降诏书。
虽然投降的消息,冈村宁次早已知晓,但亲耳听见天皇裕仁宣布这个“悲惨”的结局时,他仍禁不住悲痛与绝望。正当冈村宁次倍感绝望之际,收到了蒋介石的一封电令,命令他的部队“暂保有武器及装备,保持现有态势,并维持所在地方秩序及交通,听候中国陆军何应钦总司令之命令”。
此时,蒋介石的军队大多在西南地区,蒋介石电告冈村宁次,为的是防止中国共产党就近“得利”,依靠日伪军先替自己看好地盘。日军败北,蒋介石的目标可要集中于“反共”了。 冈村宁次收到蒋介石的电令,心领神会,立即命令所属部队:“未得蒋统帅系统命令,对敌人的任何要求,坚决予以拒绝,必要时则采取武力行动。” 冈村宁次这个杀气腾腾的“命令”,公然继续把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看做敌人。根据冈村的命令,被八路军、新四军围困的日军作困兽斗,不但不投降,还使用了武力。
8月21日,冈村宁次按照国民党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命令,先派他的副参谋长今井武夫乘飞机去湖南芷江城,谈判投降事宜。
8月23日,今井武夫返回南京向冈村宁次作了汇报。 冈村宁次根据国民党备忘录的要求,迅速草拟了《和平后对华处理纲要》,坚决支持重庆中央政权的统一,关于移交武器、弹药、军需品等问题,要完全彻底地交付给重庆政府军队。
9月1日至5日,中国新编第六军被陆续空运到南京。
8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进驻南京。中国方面特意选择9月9日,在原国民党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受降签字仪式。
上午9时整,何应钦宣布受降仪式开始。首先,冈村宁次出示了日本政府出具的授权冈村宁次投降的证明书。然后,小林浅三郎从何应钦手里接受受降书两册,转身走回日方座位交给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将受降书一一阅读,手微微颤抖地签了字,虽然对方是旧日相识,而且一贯亲日,但还是由于心情慌乱,而将图章盖歪了。
何应钦接过受降书,代表中国战区签名盖章,然后,宣布受降仪式结束,命令日军投降代表退庭,整个受降仪式仅用了18分钟。当晚,冈村宁次即对所属部队下达了向中央军各受降主官办理投降事宜,交出武器、装备的命令。
受降仪式的第二天,何应钦便率一些高级将领,与冈村宁次举行了“亲切会见”。何应钦对冈村宁次说:“对日战事结束了,国共战争就要开始,我们对共产党作战困难不少,蒋主席说要请贵军协助。” 冈村宁次马上响应,说道:“我既受天皇之命向中国投降,就应该忠实地为中国政府效劳。”
10月21日,何应钦邀请冈村宁次举行第二次会谈。23日晨,蒋介石还亲自出马与冈村宁次会晤。这时的冈村宁次哪里像个阶下囚,俨然是一个座上宾了。
11月6日,国民政府在光复后的南京设立“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当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公布战犯名单,冈村宁次被列为第一号战犯。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冈村宁次和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人一起列入战犯名单。 冈村宁次知道后暗想,自己的“死刑也在所难免”。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此时却想方设法庇护他。
2月12日,何应钦派人转告冈村宁次:“总司令部参议政府不以战犯论。”这使冈村宁次悬着的心稍安下来。 不仅如此,在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挑起内战后,在何应钦、汤恩伯等人的建议下,冈村宁次竟被秘密聘为国防部高级军事顾问,以发挥他的所谓“军事天才”。此前,冈村宁次有名的《剿共指南》就已被译成中文后大量印发给国民党军各级指挥官。 这一年的年底,国民党当局把他从南京萨家湾原日军总部大院迁居到鼓楼以西金银街4号,以隐其行踪。
对这个侵华日军的总头目长期逍遥法外而且久无音讯,各界舆论纷纷向政府提出质问,国民政府一直以“此人目前仍任联络部长官,遣返侨、俘工作尚未结束”为由进行敷衍搪塞。而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几次照会国民政府,要求冈村宁次出庭,国民党当局照样制造理由,搪塞过去。
1948年6月,迫于国际、国内的压力,国民党政府迫不得已,只得把冈村宁次交出来,在国内对其进行象征性的审判。7月12日,冈村宁次接受法庭调查。8月9日,石美瑜庭长向国防部提出冈村宁次应扣押于战犯监狱,终获批准,冈村宁次被送进上海高镜庙战犯监狱。
8月23日上午9时30分,开始对冈村宁次公审。礼堂内座无虚席,外面广场上也挤满了人。开庭后,检察官首先宣读起诉书。 起诉书读完,对被告人和证人进行庭审。当审判正在进行中,庭长石美瑜忽然接到南京来电,说冈村宁次案子暂停审理。18时30分,石美瑜在法庭宣布:“今天只审不判,至此休庭。”全场愕然。 对冈村宁次一案的审判,就这样又拖延了下去,冈村宁次在有关人员的安排下不久离开战犯监狱。此后,国民党亲日派的要员,一个个都为使冈村宁次逃脱法网而奔走斡旋。
11月,在讨论对冈村宁次的判决问题时,何应钦等极力主张无罪。11月30日,汤恩伯派人透露给冈村宁次一个好消息,说蒋总统同意对冈村宁次判无罪。
1949年1月26日10时,时隔5个月后,法庭又对冈村宁次进行第二次公审。这次公审规模甚小,只有新闻记者20多人参加。一套审理程序过后,庭长石美瑜面色苦涩地从公文包内取出两份文件展示给众法官,一份是代总统李宗仁和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签署的命令:“冈村宁次遣俘有功,法庭应该宣告其无罪。”另一份文件则是抄写工整的判决书:“冈村宁次无罪。” 法官们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这时,石美瑜才说明真相:“此案上峰已经决定,我已身不由己。” 石美瑜告诉不愿签名的法官们:“你们要不签字,我也没办法。在隔壁房间里,已有国防部派来的5位军法官,在此等候。他们马上可以接办本案,宣布重新审理。我们5人就到看守所去。” 法官们被迫在判决书上签了字。这样,当天16时,冈村宁次竟当场被宣布无罪释放。
国民政府公开袒护日本战犯的罪行,引起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由于此时蒋介石已宣布下野,代总统李宗仁为争取和谈,下令重新逮捕冈村宁次,但时任淞沪警备司令的蒋介石的心腹汤恩伯却将命令扣压不发。汤恩伯还于30日上午10时,安排冈村宁次乘“维克斯号”轮船驶离上海黄埔港,逃回日本。这就是国民政府对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中国派遣军第三任总司令官的判决! 不仅如此,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后,企图“重振旗鼓”,在台湾成立了“军事实践研究院”,1950年,该院还聘请冈村宁次为其高级教官。
冈村宁次返回日本后,1955年6月,出任日本旧军人组织“战友联盟”副会长,后改任“乡友联盟”会长、名誉会长,从事复活军国主义的活动。这个曾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罪行的战犯,竟然被国民党政府放虎归山,逃脱惩罚,继续从事反人类活动,这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国里恐怕也是独此一例。 直至1966年9月,冈村宁次才因心脏病突发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