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奸臣当道,还是唐玄宗昏庸,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起安史之乱,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它是唐朝由繁荣昌盛逐渐转入衰亡的一个转折点,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直到763年才结束,前后长达有八年之久。

对于唐朝的影响,可以说是极为重大,也正是由于此事,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治国理政的抱负,而且开始信任宦官高力士,把国家朝政交于李林甫处理,逐渐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是奸臣当道,还是唐玄宗昏庸,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那么安史之乱到底是如何将正处于繁荣的唐朝转向一蹶不振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今天就这样和大家谈一下,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

一、征兵制度

由于当时的征兵制度开始是府兵制,说起府兵制,意思就是上百个军府散落在全国各地,平时这些军人种地,不用交税,但一旦有战乱发生时候,就会从中抽取兵力打仗。打完之后这些,士兵又回到自己所在的地方,等待下一次的征战。

由于这些士兵是临时抽调的,平时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所以战斗能力也相当差一点。唐玄宗时期是著名的开元盛世时期,经济文化极大的繁荣,所以他就认为自己千古一帝更加想要开疆拓土,成就伟业。

他大肆扩张领土,所以征兵的地方就多了,这些士兵不仅要种地养活自己,而且还要打仗,所以导致很多时候土地变荒漠了,所以到了后期有府兵制就改为了募兵制。

这一制度的改变,主要是为了去培养职业军队,一般会在国家专门的区域进行,并按时发放军饷,这样不仅能够使军队素质增加,而且所得的赋税就会随之增加,既能够保证军队的质量,又能够保证军队的供给。

是奸臣当道,还是唐玄宗昏庸,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用人不当的原因

募兵制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官职就是节度使,这个官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征兵以及筹措军饷,而安禄史就是当时其中的一个节度使。

皇帝沉迷于开拓疆土,完全没有料到节度使这个官职的权力过大,当时节度使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军队以及军饷,他们直接归中央管,但是唐玄宗他对于军队是没有半点戒心的。

除了安禄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就是宰相李林甫,宰相李林甫虽然有能力,但是过于谨慎,李林甫他为了对付其他大地家族,拼命提拔像安禄山这种出身军队的人,他们在中央有很高的影响力。

这样提拔他的话,就会成为自己忠心耿耿的下属,虽然在李林甫心中,安禄山是自己的一根枪,所以在自己的建议下,唐朝九个节度使的位置,安禄山就占据了三个,但是显然李林甫并没有,料想到安禄山没有听从自己的使唤。

第三个重要的人物是杨国忠,她是杨贵妃的哥哥,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上台,他跟安禄山是一个不太好的关系,因为此时安禄山手中的士兵能征善战,她很害怕安禄山起义,所以对于安禄山一直不得于重用。

是奸臣当道,还是唐玄宗昏庸,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唐玄宗的腐朽

主要是统治者的腐朽,唐玄宗统治以来素有太平盛世之称,他觉得天下太平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从而用沉迷酒色代替了励精图治。

从早年的积极听取意见,到后来逐渐转变为拒绝接受意见,甚至杀掉了很多进谏的人、他对于敢于进谏的人憎恨以及排斥,之后他罢免了张九龄等一批正人君子,任用李林甫,沉迷于杨贵妃,甚至是不学无术的杨国忠做宰相。

整个朝纲完全乱套,对杨氏一族的宠爱,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以及军事,铺张浪费,大肆修建华清池等,因此后代的皇帝多以玄宗为戒。

是奸臣当道,还是唐玄宗昏庸,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民族矛盾的逐渐激化

唐朝虽然较为繁荣,但是仍然存在着民族歧视,在唐玄宗期间多次进攻契丹部落,大肆提拔胡将排斥汉人,所以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安禄山打扮成利粟特族的光明之神,以此为号召,号召利粟族人组织叛乱。

此外,由于唐朝经济发达,而是其他民族不如唐朝,所以会使得经济不好的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掠夺,在唐朝不仅谷物丰收,交通便利,这样容易使其他民族红眼,他们为了有更多的财富,更多的物质以及更多的权利,而趁其不备发动动乱。

是奸臣当道,还是唐玄宗昏庸,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安史之乱的出现,中断了唐朝盛世,但是我们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评判当时的世界,我们可以说离唐玄宗昏庸,李林甫蠢笨。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站在当时他们的世界里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安史之乱到底是皇帝沉迷女色还是部下的权力过大,或者是其他民族的不断强大,到底是什么原因?

最终导致了整个唐朝由盛转衰,其实在今天来看仍然有很多种不同的见解,那么你觉得真正引起安史之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真正使唐朝之渐衰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参考文献:《新唐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