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成祖朱棣解决边患,六次亲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作者:呆瓜学史

明朝永乐八年至永乐二十二年期间,朱棣曾五次亲征,五次告捷,但在第六次出征时死在战场之上,其征战之气魄是史上历代帝王里罕见的。

明成祖朱棣解决边患,六次亲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朱棣剧照

话说,元朝末代亡国之君——元顺帝,亡国之后的他败走漠北。洪武三年,也就是朱元璋做皇帝的第三年死于漠北。之后,他的长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是为北元时顺帝。这个时顺帝其实荒淫无度,又蠢笨无能,却念念不忘失去的大元江山,一心想重夺山河。于是,他藏在蒙古国里想养精蓄锐,并伺机下手。

明成祖朱棣解决边患,六次亲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元顺帝

到了朱棣做皇帝后,北元在其养精蓄锐里分化为兀良哈、鞑靼和瓦刺三支,各自为政,其中以鞑靼的实力最强。可见这位时顺帝的领导才能不值一提。曾经的大元帝国现在分裂成三部分,其悲哀不言而喻。不过此三部分依然同属大元,只是相互之间又依存,又提防。

兀良哈所在地离大明最近,与明朝的关系不错。早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兀良哈曾派自己精悍骁勇的朵颜三卫骑兵为朱棣夺取皇权立下赫赫战功。有了这一层关系,朱棣对兀良哈就有了感恩之心。承诺把宁王朱权曾经的封地大宁转封给兀良哈的首领。可是后来,朱棣不想待在南京,想把京都迁到北京,而大宁离北京太近,朱棣就后悔自己的承诺了,于是这个承诺迟迟没有兑现。兀良哈的首领就对朱棣不满了,并因此埋下了祸根

明成祖朱棣解决边患,六次亲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元政府的分歧让三个分支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鞑靼的当权者鬼力赤自立为“鞑靼可汗”,而瓦刺部首领猛可帖木儿对这个“鞑靼可汗”很不服气,为了在气势上压倒鬼力赤的“鞑靼可汗”,便自称“瓦刺王”。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瓦刺虽说与鞑靼同源,但有了冲突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新仇,而不是旧怨。朱棣有能者之能,早就窥出其不和的内幕,更有了挑拨之心,于是朱棣便与瓦刺走得很近,而猛可帖木儿也想找个强大的靠山,于是有了亲明之举,年年朝贡大明,并得了大明的顺宁王封号。这一下惹恼了鞑靼的鬼力赤。他杀了明朝的来使,并发动部队开始进攻瓦刺,这一仗,明朝明显是不能袖身旁观的。两国交战还不杀来使呢!你一个小小鞑靼竟然敢这样藐视堂堂大明?

换一个角度想,这是鞑靼的愚蠢之举。想那朱棣一直对蒙古防范不已,早就想铲之而后快了,只是苦于没有战争的理由。偏巧你鞑靼竟然给了个理由,我不打你打谁?所以说鞑靼此举只能说损己利人了。

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朱棣派丘福领兵十万出发北征。丘福启程前,朱棣千叮咛万嘱咐,不可轻敌,用兵要谨慎,要懂得运筹帷幄,一定要凯旋。可惜这个丘福,空负了朱棣的一腔重望。他一意孤行又意气用事,中了敌军的奸计,十万将士,全军覆没。消息传到京城,朱棣是痛心疾首,十万将士,全军覆没!可以说这是朱棣一生中最大的败笔。痛定思痛,朱棣决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可是再次出征,谁可相倚?

明成祖朱棣解决边患,六次亲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用谁都比不得自己上。这是朱棣冥思苦想之后的决定。他堂堂的一国之君要带兵亲征。于是自靖难之役后,朱棣再次穿上戎装,带上自己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指鞑靼。开始了他为君生涯里的第一次亲征。

而此时的鞑靼正在为自己的大胜一边喝着庆功酒,一边谋划着怎么收回被大明夺去的江山。到处一片歌舞声平,却没想到,大明朝五十万的大军已然压境而来。 朱棣一路而来,势不可当。蒙古军毫无招架之力。别看鞑靼上一次大战告捷,其首领一听到这次是朱棣亲征,又带着五十万大军,连应战的底气都没了,带着自己的手下,择路而逃了。

明成祖朱棣解决边患,六次亲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可惜的是朱棣是一心想歼灭鞑靼的,你逃,那我就追,誓杀到底。最后,两军竟然在斡难河边相遇。朱棣是二话没说厮杀了个痛快。这一战解决了残元,使明朝失去了政治上的最主要敌人,蒙古已经成为了“边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残余势力。而鞑靼经过这次战争后开始归降于明朝,每年向明朝进贡马匹。明朝也给予其优厚的赏赐,赐其部臣阿鲁台和宁王的封号。此事让朱棣感慨的是,打仗真爽!

鞑靼败后,瓦刺这片又逐渐强盛起来。以前的旧账又可以翻出来玩玩了,于是瓦刺动不动就去欺负鞑靼一下。鞑靼委屈,便向自己的新主子大明朝诉苦,要大明朝为自己伸张正义。朱棣想鞑靼很听话,又想灭灭瓦刺的锐气,更为了大明朝的边境安全。于是,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朱棣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亲征。诚然,结果是大胜而归,瓦刺大败,此后多年不敢犯边,并年年向明朝贡马谢罪。

明成祖朱棣解决边患,六次亲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朱棣的第三次亲征是因为鞑靼在明朝帮他打败瓦刺后,经过数年的恢复,他又缓过气来,看着自己势力日渐强盛起来了,阿鲁台就曾两次乘瓦刺部被明军重创之危击败瓦刺部。对明朝又改变之前的依附政策,重新反叛明朝,轻侮或拘留明朝使节,并时常出没塞下,骚扰劫掠。朱棣大恼,心想,小子翅膀硬了,老子是三天不打,你就想上房揭瓦了。朱棣就给了阿鲁台一个机会,差人递书于他,告诫其别太猖狂了,然而,阿鲁台置若罔闻。

1422年2月,朱棣带着自己的大军再一次去收拾鞑靼了。谁知道阿鲁台一听说朱棣来了,吓得连夜就带着家眷跑了。这一战朱棣未动一兵一卒,大获全胜。阿鲁台完全是小人一个,人家大军来了,他连应战都不敢。人家一走,他那赖皮劲就又犯了,老想来大明的地盘发下骚,把朱棣恨得牙根直痒痒。

于是,第四次,第五次出征皆因阿鲁台带着自己的小部队到大明的边境去捣个乱。还别说,阿鲁台有自己的能人之能,其逃跑的本事炉火纯青,真是常人所不能及。每次朱棣一来,他第一个就先逃了。可以想象朱棣的每一次亲征对于国资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不过,其捍卫了大明朝的尊严,保持了北边国防上的相对优势。

明成祖朱棣解决边患,六次亲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朱棣像

在第六次亲征时,这位有着“马上天子”之称的明成祖朱棣终于病死在榆木川的军营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