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言阿里裁员2万人?时代主角已悄然转换,唯有价值创造生生不息

作者:职来职往2021
职来职往,深度职场: 所谓裁员,对于企业而言,是对剩余价值创造能力的一次再审视和再调整; 所谓裁员,对于个人而言,是对剩余价值贡献能力的一次再自检和再选择;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天下有永恒的利益!
传言阿里裁员2万人?时代主角已悄然转换,唯有价值创造生生不息

近日一则“阿里内部会通知要裁员大概2万人,管理层更加扁平化管理,有的部门将彻底消失”的截图在网上流传,各大网站和自媒体大号纷纷炒作,阿里巴巴是不是快不行了?。

传言阿里裁员2万人?时代主角已悄然转换,唯有价值创造生生不息

事情的缘由可能与近期阿里发布2022年Q2季度财报有关。11月18日,阿里巴巴第二季度营收2006.9亿元人民币,市场预估2061.7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8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高达39%。财报一经发布,引发市场强烈哗然。结合近期国家反垄断对阿里的罚款、蚂蚁上市受阻、阿里股价持续下跌等信息,广大网民纷纷热议,进而想到一个问题:阿里巴巴是不是不行了?

裁员不裁员,可能只是一个引子。对此经有关人员向阿里方面确认裁员2万人真假,阿里公司回应:没有收到通知,没有此事。

关于裁员,我想说的是,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对于阿里二三十万正式员工的体量来说(腾讯约10万,字节跳动约11万),即使真的有两万人的裁员,也不到整个公司的百分之十。对于很多互联网大公司来说,正常业务波动产生的发展和萎缩,动辄一两万人的增加和减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比如,字节跳动,过去两年,员工数量就增加了两三万人,每个月都发布大量的招聘信息。

在互联网圈子里待过很多年的有心人,应该有这么一个印象,每年一到年底,网上就会曝出某某互联网公司裁员的信息,结合气温骤降的气象预报,给出互联网行业寒冬将至的警告。这无非是一些自媒体的炒作,或者叫做职业使然吧。

一般情况,各大公司会在年底进行公司业务总结,同时对来年的业务作出相应的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调整是整个业务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人员增加和减少的决定,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通常,考虑到企业社会影响力,在没遇到突发性或者毁灭性的困境下,企业不会对外发布裁员的公开消息。即使有裁员的需求,也会变相的通过绩效考核、业务调整、战略聚焦等理由,在内部悄悄的进行人员结构优化。对于大体量的公司,各种管理上稍微紧一紧,比如控一控招聘,适度削减一点人员,加上自然离职率,人员规模慢慢地就能降下去。

传言阿里裁员2万人?时代主角已悄然转换,唯有价值创造生生不息

不过最近互联网圈确实出现了几个容易引起关注的事情。

前段时间,网上曝出字节跳动公司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字节跳动将业务重新梳理为六个业务板块: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随着业务版块的调整,相应地会出现一些关键高管或者人员的变动。其中教育板块减员最多。另外传言字节跳动2021广告收入上半年双位数增长,第三季度陷入停滞。广告收入是字节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广告收入占比集团收入高达77%。

无独有偶,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爱奇艺裁员事件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在随着爱奇艺持续亏损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在发现会员数量无法增加之后,采取了提价措施,提价必然会造成一定用户流失,所以爱奇艺随即加大内容成本的投入,也许是没抓住用户的痛点,内容投入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效果,但是导致开支进一步增加。为了生存,爱奇艺不得不断臂求生,对一些部门进行裁撤或者缩减。

再回到阿里,目前的阿里真的是四面飘摇。前期布局的各大挣钱领域,目前都面临后起之秀的强烈冲击。淘宝是基础,但是前有京东,后有拼多多,目前还有一个潜力股,那就是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也开始了电商和带货。文娱板块基本上没什么动作了,本地生活饿了么被美团死死地压制。蚂蚁金服本来是个巨无霸,可惜因为一次不谨慎的演讲,导致突然搁浅,到现在都前途未卜。

还有美团、京东,腾讯、滴滴等企业,其实仔细观察他们的财报,基本上经营能力都在下降。所以,以上案例并不一定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可能是行业整体的问题。随着国家反垄断对阿里、腾讯、美团等进行处罚,对滴滴上市进行多部委审查,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基建的大力支持(包括北京中小板设立),这里不由得引发猜想,互联网企业的幕布是不是要落下了。

传言阿里裁员2万人?时代主角已悄然转换,唯有价值创造生生不息

互联网时代也许没有那么快谢幕,毕竟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摆在那里。虽然收入和利润的增速放缓,但是还是可以秒杀一众实体企业。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企业都会在中国的舞台上展现魅力。但是一些信息我们不得不关注。

今年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CEO一职。张一鸣决定放下公司日常管理,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长期重要事项,计划“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年纪轻轻,在事业巅峰急流勇退,相信背后必有高人指点,也相信行业必然出现瓶颈。

与此同时,马云、黄铮、刘强东一众互联网大佬也随着卸任,从互联网业务的日常管理中退却出来,开辟人生或者事业的第二战场。

今年发布的胡润百富榜,榜单前10名的富豪排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排名第五的许家印和排名第六的杨惠妍退出了榜单的前10名,曾经占据榜单前10名半壁江山的地产界富豪全部淡出,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代宣布结束。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宁德时代的曾毓群,长城汽车的魏建军进入榜单前10名。富豪榜上名字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最真实的写照。

另外,目前一些传统行业里面经常会有黑马杀出。元気森林随着最新一轮融资披露,估值也水涨船高,达到近千亿人民币。一个短短三五年的小众品牌,在极简的营销策略和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下,对同行业农夫山泉和可口可乐发起迅猛的冲击,大有超越行业龙头之势。

拼多多逆袭淘宝,抖音逆袭微信,新能源汽车厂商蔚来小鹏理想颠覆传统大众汽车厂商。很多追赶和逆袭,以前可能要花个十年八年或者一辈子,现在也许就三五年的时间。而很多巨无霸企业的倒下,也许就是一瞬间,比如恒大,海底捞。

这个社会,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没有创新,不愿变革,也许很快就会被一匹名不见经传的黑马取而代之。躺在过去的成功薄上指点江山的时代基本上结束了,只有不断脚踏实地,推陈出新,才能不断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传言阿里裁员2万人?时代主角已悄然转换,唯有价值创造生生不息

时代已然悄然变化,作为职场中的我们,也需要相机而动,踩准时代的脉搏,提前储备好能力,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永远有危机感,永远保持学习的初心和能力,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是一个价值创造和价值索取的交易体系。多审视自己,自己的薪水,能不能支撑起自己的剩余价值;自己的薪水,能不能支撑起更大的剩余价值。看着很残酷,但是很现实。没有什么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历史功勋,在生存面前,很多都不堪一击,不值一提。

2022年据说有1000万大学生即将涌入社会,这个群体,还在通过国家大批高校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这些人过不了几年,就会成为你我强劲的对手(互联网公司平均从业年龄低于30岁,而且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以往,可能需要十年。现在,也许只需要三五年足矣。

且行且珍惜!

强化自我,永葆价值!

大家好,我是@职来职往2021。关注我,多点赞!聚焦职场管理,点评职场时事,分享职场经验。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头条职场说##互联网##裁员##爱奇艺##互联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