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旅顺老李头

望台炮台位于旅顺市区东北方,海拔182米,是俄军东部防线的制高点。清代称之为将军台,俄军称作大鹰巢炮台,日军叫做望台炮台,民间俗称两杆炮。现在还有两门舰炮留在山头。这两门炮是沙俄彼得堡奥普霍夫兵工厂1899年铸造的150毫米舰用加农炮。炮筒很长,射程可达10公里,并能做360°旋转射击,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远程大炮。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封锁旅顺港,俄军舰炮发不了作用。由于陆上战事吃紧,俄军将舰炮卸下运往陆上炮台。200多个俄海军士兵,用铁轱辘车拖一门大炮,不用一天时间就拖上炮台。有人说,是强迫2000多民工拖了半个月才拖上去的。纯属胡扯,你看看上面的照片里有一个民工的身影吗?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日军向望台炮台发起攻击

1904年12月6日,日军在攻克203高地之后,集中兵力攻击俄军东部防线。东鸡冠山北堡垒、二龙山堡垒、松树山堡垒相继失陷。最后,日军从三面攻击俄军东部防线的制高点望台炮台。1905年1月1日下午2点半炮台失守,标志着5个多月的旅顺争夺战结束。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日军占领望台炮台

1916年10月,满洲战迹保存会在此立碑以示纪念。碑铭由陆军大将一户兵卫书写:明治三十七年八月以来第九師團及第十一師團ノ一部隊之ヲ攻撃シ 同三十八年一月一日占領ス 陸軍大将一戸兵衛碑名ヲ書ス 大正五年十月 滿洲戰蹟保存會。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纪念碑与两杆炮

战后,日军作为战利品,将两门舰炮从枕木上卸下来,用混凝土浇筑炮座,供游人参观,以此炫耀日军的武力。这两门炮是在战争遗址上留下的实物,不是复制品。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残缺的炮口

参观望台炮台,细心的人都会发现西面那门大炮的炮口出现了残缺,形成一个斜断面。从上面量缺少了25公分,从下面量缺少17公分。问题是这残缺部分是怎么形成的?目前有四种说法:一是俄军自己炸毁的;二是炮弹炸膛自己炸毁的;三是日军占领炮台后,炫耀武力用炸药爆破的;四是被日军炮火炸毁的。对于这四种说法我的看法是,自爆说不现实,日军三面发起进攻,俄军仓惶逃命,爆破根本来不及;炸膛说不能成立,原因是整个炮膛完好无损,不可能只炸掉炮口部分。日军爆破的,可能性很小,放大第三张照片可见,日军占领炮台时西面那门大炮的炮口已经形成残缺。排除以上三种说法,很可能就是被日军炮火摧毁的。

多年前,一个老人对我说,日军为了炸掉两杆炮,在水师营火石岭重炮阵地,对准西面炮口瞄了半个月才瞄准,一发炮弹正好射进炮口里,将炮口炸毁。老人讲得神乎其神,我则不大相信。日军要是有那样的神炮手,有两发炮弹就解决了问题了,日军何必几次组织攻打炮台死伤了那么多人呢?

没有去过望台炮台的人,你看第二张照片,炮台所在的山头面积很小,且非常陡峭,炮弹打低了就会打在炮台下面的山体上;炮弹打高了,就会从炮台上面飞过去。炮弹很难落在狭小的炮台上,这正是两门舰炮没被彻底摧毁的原因所在。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炮台上的残炮

攻打望台炮台是旅顺争夺战最后一战,日军集中王家甸、姜家村、鞠家屯、火石岭等重炮阵地的火炮一起轰击俄军大鹰巢炮台,不知是哪个炮台哪门炮发射的炮弹将西面炮口炸毁。看看日俄海战的照片,舰炮炮管被连根炸断;看看日军战利品陈列馆的照片,俄军那些只剩下炮座的残炮,对望台炮台炮口是日军重炮炸毁的判断,你会深信不疑。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被凿伤的铜转盘

顺便说一声,当年除了炮口残缺之外,前护板有伤,其它零部件齐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管理,炮身上能卸掉的物件都送收购站了。你看上图底座里那个大铜转盘,是不是也被凿伤了。很庆幸,这两门大炮因一个意外的原因逃过了大炼钢铁一劫。这座炮台已经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了,是进行近代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场所。

旅顺望台炮台上残缺的炮口是怎样形成的?

战后的两杆炮,炮台上没有立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