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杭州黄宾虹故居

从黄山下来,住在歙县县城,逛完古城,我们坐上三码子——“蹦蹦地”向潭渡村奔去。这里是黄宾虹的故乡,有黄宾虹故居。

杭州黄宾虹故居

司机老兄拉上客话就多了,“你们知道黄宾虹是个大画家,那你们知道不知道他的家乡为什么叫潭渡村呢?”我们一个外乡人那里知道。司机继续讲:“潭渡村有座牌坊,叫‘旌孝坊’,又叫‘孝子黄芮坊’,讲的是黄芮的故事。黄芮是黄潭源人。父亲死后,埋在了潭渡墓地,黄芮守墓三年,来往都要过丰乐河,坐船非常不方便。后来,他见这个地方开阔,荒地也不少,干脆就把家搬了过来,于是,就有了潭渡村。后辈称他为‘唐孝子公’,也就是说,这个村子是唐朝建的,有年头了。”

杭州黄宾虹故居

说着拉着,我们来到了潭渡村,参观瞻仰黄宾虹故居,对大画家黄宾虹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黄宾虹清同治三年(1865年)正月初一,生于浙江金华,原名元吉,更名元质,据传,13岁那年,随父亲返回乡里应童子试,走在前辈修建的横跨丰乐河的桥上,在桥南“滨虹亭”内歇脚,见黄山隐现,绿水长流,不由触景生情,萌发了改名的念头,后来,终于以“宾虹”为号,从此,黄宾虹叫响。

杭州黄宾虹故居

黄宾虹在家乡前前后后有30年,开始,因为辈分高,又有文化,被黄氏家族推举为“文会”主事,兼黄氏族董。光绪三十一年(1905),又在黄宾虹的牵头下,创办了“潭渡小学”,并担任了第一任校长,教育为先,教育为本,为家乡教育奠定了好的基础。到了86岁,黄宾虹还画过一幅《潭渡村画》并题诗曰:“丰溪萦带黄潭上,德泽常阴载口碑。瞻望东山云再出,万方草木誉华兹。”可见黄宾虹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

这次到杭州,得知西湖栖霞岭31号有黄宾虹故居,离岳王庙也不远,不由前来参观瞻仰。据说,1948年夏天,黄宾虹应国立艺专邀请来杭州执教,开始住在栖霞岭19号,只有两间房子,几乎都被书籍杂物塞满,非常挤。后来,又在栖霞岭32号安排了另外一处住所,这就是现在保留下来的黄宾虹故居。

杭州黄宾虹故居

我们到了故居前,只见月亮门上写有“黄宾虹纪念室”。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墙外绿草茵茵,左右有小树,绿化很好。进了院内,仍是绿茵铺地,松竹梅兰,绿木满园,更似苗圃花园。两层小楼前,有一尊黄宾虹全身汉白玉塑像,老人依着长袍,头戴圆帽,双手交叉扶在胸前,一副金丝眼镜,闪烁着老人智慧的眼神,仿佛在思考、在关注着这大千世界、美好人间。

杭州黄宾虹故居

一楼门外,有一蓝底竖匾,上书“画家黄宾虹先生纪念室”。进入一楼,靠窗前有一桌两椅,据说,黄宾虹在世时,一楼是他的睡房和画室,黄宾虹的许多画作就诞生在这里。至今窗前左右依旧高悬着黄宾虹的画作,到了二楼更有黄宾虹作品陈列室,高悬画作;遗物陈列室,展出画家的年谱、著作、手稿。

杭州黄宾虹故居

黄宾虹的画作更具有特性。他自幼攻读诗文经史,学习书法、绘画、篆刻。擅长山水,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他师古不泯古,更重视师法造化。他以老家黄山为基点,一生旅行纪游画稿以万计。他的笔墨浓郁浑厚,意境纯净神秘,弥漫着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独创性的艺术空间,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在近现代中国绘画领域,有“北齐南黄”之说,北齐就是齐白石,南黄就是黄宾虹。当周总理出席给齐白石祝寿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时候,负责华东文委工作的赖少其认为,既然人称“南黄北齐”,那我们也给黄宾虹祝寿,就在黄宾虹90周岁的时候,也被国家授予了“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杭州黄宾虹故居

最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3月25日,黄宾虹病逝于杭州,在3月27日公祭大会上,黄宾虹的夫人及其子女宣布,谨遵遗嘱将黄宾虹生前书画作品、手稿及收藏全部文物共一万余件捐献给国家,这是何等的气派,这是何等的珍贵,思想就在这一刹那闪光。这是一笔文化财富,这是一笔无价之宝,它不仅仅属于浙江省博物馆,也属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书艺无价,书艺没有国界。

参观瞻仰黄宾虹故居真让人感慨,真让人感动,相比今日,因为遗产,不是打官司,就是起诉,显得何等高尚。

杭州黄宾虹故居

出了黄宾虹故居,余情未尽,我们又特意来到西泠印社以东、西湖北岸,拜谒黄宾虹青铜塑像,只见他一手托画板,一手正在起笔作画,目光炯炯注视着远方,注视着西湖。黄宾虹自称“愿作西湖老画工”,创作出许多西湖山水画。此时,我想起了赖少其书写的“人民画师”匾额,黄宾虹当之无愧。

九口2021-12-4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