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作者:历史最美

先讲一个笑话。有人说,朱元璋感激元朝,就因为朱元璋说“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于朕何预?”还有“(元世祖忽必烈)肇基朔漠,入统中华,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明太祖朱元璋。

因为这几句似是而非的话,朱元璋就在某些人的嘴里从一个反元义士,民族英雄转化为大元朝廷的“忠实粉丝”,即使在自己“不小心”地推翻了元朝之后,还对其有感激之情。同时他们以老朱为跳板,把大元朝廷捧成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盛世。

首先,必须要弄清楚,朱元璋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上面那些“混账”话的。

丁丑,颁平定沙漠诏于天下,诏曰: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庚申之君,荒淫昏弱,纪纲大败。由是豪杰并起,海内瓜分。虽元兵四出,无救于乱,此天意也。然倡乱之徒,首祸天下,谋夺土疆欲为王伯,观其所行,不合于礼,故皆灭亡。

朕当是时年二十有四,盘桓避难,终不宁,居遂托身行伍,驱驰三年,睹群雄无成,徒扰生民。乃率众渡江,训将练兵,奉天征讨,于今十有六年。削平强暴,混一天下,大统既正,民庶皆安,而元之遗孽时犯边埸,劳我师旅。今年六月十有五日,左副将军李文忠、左丞赵庸等遣使来奏:五月十六日率兵北至应昌,获元君之孙买的里八剌及其后妃宝册等物,知庚申君已于四月二十八日殂于应昌。大军所至,朔庭遂空。中书上言宜以其孙及后妃献俘于太庙,朕心思之其君之亡,系乎天运,所遗幼孙,若行献俘,实有不忍,况当天下纷乱,朕非有意,不过欲救患全生,今定四海,休息吾民于田里,非朕所能,亦天运致然也。尚虑臣民未知朕意,是用播告天下,左副将军以礼获送买的里八剌已至,朕怜帝王之后难同庶民及首乱僣伪来降者特封崇礼侯,总其眷属以及母后等同居饮食服用出官民上,俾存元祀体法前王,不敢过亏,呜呼,天命靡常,惟殷是鉴,可不畏哉?仍遣使赍诏谕安南高丽占城。《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三》

水平有限,断句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了,如果有错莫见怪,欢迎指出。这篇《平沙漠诏》应该绝大多数的人都能读懂,那句著名的“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就出自于这里。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元明军队的激战。

很明显,这篇诏书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要优待在洪武三年被俘的元顺帝之子里八剌和元顺帝之妃嫔,以此来向仍然奔逃于塞外的残元朝廷示好,从而在政治上彻底瓦解前元。 换句话说,这篇充满“封建正统论”的诏书根本就是一篇“官样文章”而已,和朱元璋本人的真实情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那么,真实的元朝是什么样的?真的会让人“乐生于有元之世吗?”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一统中国,1368年也就是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明北伐军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宣布结束,总共存国89年。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然而,仅仅八十九年的存国时间就出现了十一位皇帝,除去统一中国后的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的三十一年和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元惠宗妥欢帖木儿)统治的二十八年,中间近三十年的时间居然换了八个皇帝!平均一位皇帝在位三年多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元朝上层在忽必烈之后的争斗愈演愈烈。早在忽必烈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西北地区就爆发了海都之乱,这场叛乱居然一直持续到了一直到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之子八察投降,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元武宗海山。

1307年元成宗驾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后来的元仁宗)在元大都发动政变,杀死了元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以及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是为元武宗。元武宗在位四年后去世,皇位由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是为元仁宗,仁宗也仅仅在位十年,死后由英宗硕德八剌继位,元英宗继位之后,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结果守旧派猝然发动政变,把元英宗刺杀于南坡,随后也孙铁木耳即位,是为元泰定帝,泰定帝在位的五年期间,元朝大体无事,社会较为稳定。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元文宗。

然而,在泰定帝死后,元朝上层统治阶级爆发了更为激烈的斗争,最后直接演化为内战。占据大都一带的武宗一系皇室成员,图帖睦尔(元文宗)和世(元明宗)向上都发动进攻,刚刚继位的元天顺帝被打得一败涂地,随后不知所踪。打败泰定帝一系之后,元文宗图帖睦尔把皇位让给其兄和世,然而,仅仅八个月之后和世就神秘地驾崩了,后来一直到明宗之子元顺帝即位,他才宣称,正是元文宗把明宗毒杀。元文宗在位不到五年,死后由元宁宗皇帝继承,这个未成年的小皇帝在此时实际上已经成为供人膜拜的木偶泥胎,各方势力操纵的傀儡,在位不到两个月就死去,年仅七岁,之后,便是由元朝的末代皇帝元惠宗脱欢帖木儿开始了自己长达30余年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元宁宗。

元惠宗统治的30余年间,是元王朝逐渐走向崩溃的一个过程,在这一期间,元朝上层的统治更为混乱,先有皇帝和权臣伯颜之间的斗争,后由宫廷斗争导致的北方军阀的大规模混战,而在这期间元惠宗也从原先的蓄意进取逐步堕落为贪图享乐,直至明军兵临大都城下。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元末明初的混战。

综合来说,整个元朝统治阶层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统治阶层的混乱必然导致政府机关不能行使其职能,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混乱,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中,中低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事实也确实如此,终元一世,依附于蒙元贵族的贪官污吏对人民的搜刮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有力地遏制,元世祖忽必烈的中书右丞卢世荣最后被查出贪污“通计钞二万九千一百一十九锭,金二十九锭,银一百六十八锭,茶引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八引,马一十五匹,玉器七件”,阿合马以及桑哥等人比卢世荣只多不少。

下层官吏的贪污更为触目惊心,众所周知,元代统治者不重视科举取士,相反,他们更喜欢出生于下层的吏,这些人少读诗书,自然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于是乎“视贿赂为权衡,或更-字而生死祸福其良民,或援一例而聋瞽钤制其官长”“外而交接权豪,内而把持官府,捏合簿书。本身为吏,兄弟子侄,亲戚人等置于府州司县写发,上下交通,表里为奸,起灭词讼。”吏,本就出身于下层,知晓当地的人情世故,擅长拉关系,手眼通天,而绝大多数的吏都为唯利是图之人。这些地头蛇对于普通百姓的残害是我们今天的人无法想象的。在元代中后期出现的由关汉卿所作的元杂剧《窦娥冤》毫无疑问是元代黑暗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或许也是朱元璋对于官吏近乎病态的仇视的根源。

吏治的腐朽自然会激化社会矛盾。而元顺帝至正四年,又恰逢黄河泛滥,一直到至正十一年四月,元顺帝才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强征民工15万人开凿两百八十里新河道,使黄河东去,合淮河入海,时紧工迫,监督挖河的官吏又乘机克扣河工“食钱”。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同时,在至正十一年底,元朝朝廷又“诏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一百九十万锭、至元钞十万锭。”这一行为毫无疑问又收紧了已经套在元王朝脖颈上的绞索,滥发宝钞导致人民生活更为困苦,之后甚至已经到了以物换物的地步。

所以综合来说,整个元王朝89年的时间,有一多半的时间,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是十分混乱的,在混乱的社会中,受伤害最深的,永远都是那些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普通农民以及普通的市民,当然,这里说的“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只是因为他们的忍耐没有到极限,一旦突破了这个极限值,这些人就会聚集在一起,掀起排山倒海的巨浪,把整个元王朝彻底击溃。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腐朽的元王朝终于被明军击溃。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认为元朝是盛世吗?

红巾军起义。

说到这里,再绕回朱元璋。朱元璋作为元末的农民子弟,少年时期,家乡就遭了灾荒,父母兄长纷纷饿死,自己也不得不到皇觉寺出家为僧,或许正是幼年的悲惨经历,让朱元璋的性格变得异于常人。有如此之经历,又怎么会对元朝感恩戴德?

最后,我们以朱元璋《御制皇陵碑》做结尾:“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这或许是对于现在被人称赞的“大元盛世”最为直观描述了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