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反沙皇暴政的星星之火——普希金的诗《寄西伯利亚》

作者:文艺天地—宁文英
反沙皇暴政的星星之火——普希金的诗《寄西伯利亚》

文/马家骏

乌云笼罩着莫斯科,广场上普希金的青铜像仿佛沉思地凝视着远方。一群工人、市民、知识分子,在寒风中,摘下帽子向伟大诗人致敬。有人朗诵起诗人的《致恰达耶夫》:“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高高升起,射出光芒,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并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突然,一群特务和警察袭来,棍棒、枪托齐下,人们同镇压者搏斗,有的被逮上警车。致敬仪式被冲散。消息在街头巷尾窃窃私语的群众中流传着。这不是俄国沙 皇时代的社会骚动,这是今天不屈服的苏联人民经常发生的反法西斯统治的斗争。满嘴“人道”、“自由”的统治集团,为什么如此害怕死了一百四十年的俄罗斯伟大诗人呢?我们就来看一下历史和现实吧。

亚力山大·普希金1799年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中。他的父母沉缅于享乐,并不管子女教育。自幼年,普希金从农奴保姆那里吸收了丰富的民间文学的滋养。1811年,他上了皇村学校,从学校的进步教师那里接受了欧洲启蒙文化。次年,发生了拿破仑侵俄并被击退的卫国战争,这次战争唤醒了在农奴制度下沉睡的俄罗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先进的贵族知识分子和军官中酝酿。普希金结识了驻扎学校附近的军官恰达耶夫,初步认识到封建专制和农奴制的弊害。读书期间,他同先进同学建立了友谊,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1817年,他从学校毕业。供职期间,他加入了秘密文学社团“绿灯社”。这个时候的沙皇俄国,对外充当欧洲宪兵,镇压各国人民革命。对内巩固农奴制度,加强超经济的封建剥削;强化沙皇专制暴政的国家机器,残酷镇压任何不满的思想。一批贵族知识分子和军官,组织秘密团体,密谋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实行社会改革。其中就有普希金的密友和同学。普希金的诗篇表达了这些革命者的思想和心声。他在《自由颂》(1817)中响亮地号召:“战栗吧,世间的专制暴君!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听呵,振奋起来,觉醒!”他揭露“无法无情的地主”“用强制的鞭子把农民的一切——劳力,土地,时间,都逼到自己的手里。”(《乡村》,1819)沙皇发觉了在知识界、军官和士兵中流传的普希金这些诗篇,就把诗人流放南俄。

在南俄流放期间,尽管反动当局监视和折磨普希金,但诗人的反抗精神有增无减。他认识了南俄的革命者,列席他们的秘密会议,向当地青年传播进步思想。在《短剑》(1821)一诗中,他号召用武器杀死暴君。他写了一系列长诗,表现反叛思想,甚至歌颂“强盗”。1824年沙皇政府私拆普希金的信,发现他的无神论言论,加上奥德萨长官向沙皇告密说普希金“教坏了”该城青年,于是沙皇政府把诗人押解到诗人父母的领地,把他幽禁在北方荒凉的农村。1824至1826年之间,普希金在农村深入研究了人民的风俗、口头文学、语言,研究了俄国历史,写了大量的作品。在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中,他指出沙皇的覆亡在于丧失民心。诗人说:“人民永远是暗暗同情叛乱的”,表现了俄国人民的反抗精神。这期间,1825年12月在首都彼得堡爆发了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起义被沙皇镇压了下去。这些革命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为首的五个领袖被沙皇绞死。他们之中有普希金的朋友、诗人雷列耶夫。其他的党人,其中有不少是普希金的同学和密友,也被流放西伯利亚服劳役,关进牢房、矿坑。社会上一片黑暗,特务密探竟窜到普希金流放地搜集罪证,以便逮捕他。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来了宪兵,又把诗人押解到莫斯科。

风尘仆仆的普希金被带到沙皇面前。沙皇问他,如果他在彼得堡会不会参加起义。普希金昂然回答:“一定参加,我所有的朋友都参加了,我不会袖手旁观。”沙皇想拉拢普希金成为宫廷诗人。但普希金并不降服。他忠于十二月党人的理想,1827年,他在《阿里昂》一诗中说,他同党人同舟共济,突然风暴袭来,舵手与水手死了,只剩他一个歌者,被暴风雨掷向海岸:“我唱着旧日的领歌,并晒干我潮湿的衣裳,在太阳下的岩石旁。”同年,十二月党人穆拉维约夫的妻子,不顾上流社会与贵族家庭的阻挠,毅然要去西伯利亚同被流放服劳役的丈夫会面并留居下来。离行前的一次聚会上,普希金悄悄将写好的一首诗托她带到西伯利亚去。这就是有名的诗篇《寄西伯利亚》。

在《寄西伯利亚》短短的十六行诗中,普希金宽慰十二月党人,尽管他们遭到不幸,但不幸与希望是孪生姊妹。党人不是孤立无援的,爱情与友谊,诗人的自由诗篇,都在支持他们。只要鼓起斗争勇气,胜利迟早会来到。这首诗宣告了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终有一日会倾覆。诗人鼓舞党人说,你们将获得自由,后继的战土会营救你们,并同你们共同去战斗。但是十二月党人失败的当时,赫尔岑一代新的贵族革命家还没有出现,诗人的宣告还只是空泛的幻想。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使普希金看不到十二月党人纲领的资产阶级性质,看不到十二月党人脱离劳动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弱点,因此,他只能作一般的鼓励,提不出切实的出路。

这首诗语调高昂,用词庄严古朴,意境深远。诗人把意愿和理想化作了可感的形象,将党人的处境与诗人的感情融合得很完美。诗中较多地使用了未来时动词(译为“将”、“会”),以表达美好的愿望。

这首诗在流放地和劳役矿坑中很快地流传开来。十二月党人、诗人亚力山大·奥多耶夫斯基写了一首《答普希金》的诗,其中说:“诗人呀,请你放心!我们以枷锁、以这命运为荣,我们虽然在狱门之内锁禁,可是心中还是把沙皇嘲弄。我们悲修的工作决不会落空——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烈焰,我们将把锁链铸成利剑,再把那自由之火烧起,煽起怒焰轰向沙皇人民将愉快地呼吸! ”诗中“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烈焰”一句,为列宁1900年创刊《火星》报时在刊头引用。

反动年代,普希金写出了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马克思和恩格斯再三引用它,指出普希金早就懂得亚当·斯密的货币与商品转化的道理。普希金在《斯金卡·拉辛之歌》、《戈留辛诺村的历史》、《杜勃洛夫斯基》和《上尉的女儿》中描写了并赞扬了农民起义。尽管这些作品在思想上还有弱点,但在反动年代里作者通过它们所表现的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难能可贵的。

普希金用他的著作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他自豪地说:“我所以永远能和人 民亲近,是因为我曾用我的诗歌,唤起人们的善心,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普希金歌颂的当然不是无产阶级的自由,那时俄国还没有无产阶级。但他向沙皇专制暴政和封建农奴制度作斗争,应是有其历史功绩的。正因为普希金不向沙皇政府屈服,反动统治阶级便不停诽谤他,并唆使一个卑鄙的外国流氓——丹特士,于1837年利用所谓“决斗”,杀害了普希金。同一个丹特士,在1871年又成为镇压巴黎公社起义工人的刽子手。

普希金被沙皇政府杀害的消息传出,吊唁的人数以万计,成了一次向反动派的大示威。沙皇派宪兵偷偷地将普希金的灵柩押回他父母的领地草草安葬了。普希金逝世的当天,--位新诗人莱蒙托夫发出了愤怒的抗议。莱蒙托夫因写《诗人之死》哀悼普希金而被流放,四年后,又同样被沙皇政府所杀害。

老沙皇就是如此残酷地镇压人民的反抗精神的。今天那些步老沙皇的后尘的人,尽管把一批又一批反抗法西斯统治的人,关进牢狱,流放西伯利亚服劳役,都是徒劳的。正如普希金的诗说的“沉重的镣铐会掉下,牢狱会覆亡”。星星之火,必将燎原,经过百多年斗争的苏联人民,定会再举起十月革命的红旗。

[附]普希金《寄西伯利亚》(马家骏 译)

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

望你们保持高傲的容忍,

你们的悲惨的劳动,

和思想的崇高志向不会消泯。

不幸的忠实姊妹——希 望,

在阴暗的地窟之中,

穿过阴暗的牢狱,

正象我那自由的声音,

沉重的镣铐会掉下,

牢狱会覆亡 ——而自由,

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创交到你们手。

(1927)

刊于《群众文艺》[西安]1979年2月号。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