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作者:寓书喻画
导语:作为帝王,宋徽宗赵佶无疑是失败的,但他也并非纨绔之流,更不是庸俗子弟,也曾幻想整治满目疮痍的大宋江山。他的内心犹如他的字一样锋芒毕露,虽然走在危险边缘,但是更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帝王就应该更有霸气,正是这种锋芒毕露,才使得瘦金体更有魅力。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天下一人花押

“天下一人”,宋徽宗赵佶的个性签名。古人称之为花押,用于书画作品的题款。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他要写这样的花押,闲闲几笔,两横却相隔甚远,一撇一捺,像是随意落下。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但“天下一人”这四个字,或许只有他担得起。

只有他,将大宋王朝断送了,自己也成了阶下囚,客死他乡。也只有他,将一己之力的审美推向全中国,甚至影响了千年。

多少年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恨他亡了国,却又无法忽略他在审美上的巅峰造诣。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宋徽宗赵佶是一名宿命错位的皇帝,历史的误会将这个按封建皇位传袭制本不该做皇帝的人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似乎是历史的幸运儿,然而历史又把这位幸运儿抛弃,使他背负着洗刷不清的罪名,成为亡国俘虏,最后客死他乡,成为历史的弃儿。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仅仅用“昏庸”二字形容宋徽宗似乎不尽贴切,宋徽宗赵估自身并非纨绔之流,更不是庸俗子弟,也曾幻想整治满目疮痍的大宋江山。至于宋徽宗最后成为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遭受后世口诛笔伐,都应另当别论。

众所周知,当时的北宋积弱已久,不但再也没有汉人开疆拓土、勒石燕然的气概,也丧失了唐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胆魄。在这样的情况下,奢望宋徽宗妙手回春,挽狂澜于既倒,是不切实际的。但宋徽宗后来荒淫挥霍,任佞逐贤,大兴土木,沉溺道教,使一个本来就积弱积贫的国家更加哀鸿遍野、民怨沸腾,加剧了北宋覆亡的步伐。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假如他能像最初即位时那样,励精图治,宵旰忧勤;假若他能够任能举贤,不受宵小们的包围;假若他能够汲取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教训,北宋王朝也许可以中兴,至少不会被金朝灭亡。可惜的是,这段清明政治只是昙花一现,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宋徽宗虽荒诞无度,但没有写出像前蜀王衍的“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这等格调低下的词;也不曾有过李后主“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那样露骨的感慨。其悲怆欲绝的《燕山亭》,足可与李后主的《破阵子》 相媲美。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宋徽宗赵估与李后主在才能、气质乃至结局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李后主除了诗词、书法外,对于治理国家毫无回天之力,南唐的覆亡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而宋徽宗不同,以他的才能,治理国家本可游刃有余,但到头来却上演了一场牵羊系颈、衔璧出降的悲剧,46岁时被金人押解北上,辗转流徙于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凄风苦雨,不遑宁居,54岁时悄然撒手尘寰,葬在异域他乡。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宋徽宗赵估无疑是个失败的皇帝,但却是个成功的书画家。他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瘦金体。

画,是写出来的,字,是画出来的……自古以来,书法名家的笔墨,用丰盈来形容算是贴切。而赵佶的“瘦金体”,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很多人纵然模仿了八九成的形似,却没有一成的神似,因为他的瘦金体脱离了血肉,筋骨独存。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宋徽宗喜好仙鹤,不但绘画取鹤作题材,就连书法的创作也颇富鹤韵。他在作书过程中无不影现着鹤的肢体、鹤的姿态,甚至在转折处不惜夸张以竹节、鹤膝这些书法家特别忌讳的笔法,将病笔转换成另一种风格。

如《瑞鹤图》的题字,其书法用笔中长横的收笔、竖的顿笔及其转折处似有“坠尾”、“鹤膝”,笔画到处显现着鹤颈与鹤足的细筋之感。这便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只是他的瘦金体却被世俗所不解,有人视之流俗,匠气十足,好像美术字。但细细品味就可发现,瘦金体的笔触尖削而深重,行笔纤细而强劲,速度也迅猛疾劲,笔致具有行书风貌,颇显气势的流贯、舒畅而华丽,彰显了生命律动的美感。各种笔划皆光彩照人,各展风姿。

横和竖的起笔均似快刃切入,送笔的高度紧张急迫之感使笔划成为纤细而急促的线状,收笔时笔势多有顿挫。横画轻入随即重顿,笔画虽细却不免极尽粗细变化之能事,纤弱而不失稳健。竖画犹如长剑,细耳弥坚,风骨精神丝毫不失伯仲之间。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撇画仿若婀娜之碧树,时而旁逸斜出,时而随势就过,但旁逸也好随势也罢,都美得恰到好处;捺画秉承黄庭坚草书的面貌,形飘势逸,有如拨云见日之势,不愧为灵秀淡定的神来之笔。

气韵具有浑然天成的特点,它侧重于天然本真的生命状态,强调生命本色自由自在的流露。要在更高层级上掌握气韵,必须做到看似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实际上又要合乎美的创作规律。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结体多呈长形,尾钩显得尤为锐气锋利,其笔划稍稍集中在上半部,比较注意聚散布局,而且采用开张型的结构,显得圆满而秀丽,通篇法度森严,一丝不苟,浑然一体。

总之,这种体式把运笔的步骤展露无疑,已无任何伪装可言,因此,如果不是运笔骏快,提按熟练,便失去爽利的风神。瘦金书通过点画的组合变化,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上升到一种仙风道骨、御鹤凭风、衣袂飘飘无限的境界之中。

昏而不庸宋徽宗,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也能仙风道骨有鹤韵

结语:

宋徽宗赵佶创立的瘦金书法体是一个奇迹,在名家灿烂云集的历史中,他卓立突兀得让人过目不忘,瞬间脑洞大开,无不服膺他瘦金书体的风神高标而认可他自喟之天下一人。

尤其是在他仅仅22岁时,在书写的千字文中就横空出世般地创出瘦金体,轻轻松松奠定了千秋地位。

这种现象古今未有,将来也很难再有。他虽然是个失败的帝王,可在艺术中他却是永远的恒星,穿越时空,让人叹服而多思。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