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南温故 | 袁枚与南通

作者:紫牛新闻

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网红”式人物,他在33岁年富力强的时候就早早辞官,接着开餐厅,做驴友,卖畅销书,办学收弟子,成为从达官贵人到平头百姓人人皆知的风流人物。他的著作远销朝鲜、日本、琉球等国,他的作品至今还收录在中小学课本里供学生学习。《所见》《黄生借书说》《祭妹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袁枚也是与南通息息相关的名人,他在江海大地流连过,他的朋友圈、亲戚圈中都有南通人。

如皋是袁枚多次去过的地方。《随园诗话》记载了袁枚曾寻访过水绘园遗迹,当时只见水绘园满地荒草,一片衰颓之色,但墙壁上题有两句出色的诗句:“月因恋客常行缓,风为吹花不忍狂。”袁枚将诗句记录下来,收录在了《随园诗话》中。

水绘园虽然衰败了,但当时的如皋却有了一座新的名声卓尔的园林——霁峰园。在霁峰园中,袁枚感慨于园林主人徐湘浦的高超种花水平,并与对方一起赏兰花,品香茗,还写下了一首《霁峰园同徐湘浦主人兰泉煮茗》,表示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再来霁峰园。

江南温故 | 袁枚与南通

湘汀春兰图 袁枚

袁枚与如皋的关系远不止这些,他在如皋有着亲戚圈。他的父亲曾在如皋人衡阳令高清那里做过幕僚,与高清之弟高八结为亲家。袁枚之妹袁机因此嫁到如皋,但高家的儿子是个忤逆父母、殴打妻子的无赖之徒。后来袁家把袁机带回,袁机长时间跟着袁枚生活。袁机去世时,袁枚写下了著名的《祭妹文》。在《祭妹文》中,他把袁机在如皋的失败婚姻归因于他自己,声称都是小时候妹妹跟着自己学习那些古人节义之事而导致悲剧的。

袁枚与扬州八怪多有往来,尤其与南通籍的李方膺感情最为深厚。李方膺在南京时住在借园,袁枚住在随园,两人交往十分频繁。袁枚曾以直抒胸臆的“我爱李晴江,鲁国一男子”表达友情,恰似李白《赠孟浩然》中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方膺爱梅成癖,以画梅闻名于世。袁枚对李方膺所画的梅点评道:“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评语将李方膺的个人性情与梅花的品性融为一体。李方膺在南京住了四年,当他欲离开南京回南通时,袁枚作了《送李晴江还通州》三首,流露出无尽的惋惜之情。在其中的第二首诗中,袁枚对李方膺的回乡生活进行了想象,用“傍海”、“桃源流水”等词语对南通的地理风貌进行了一些描绘。李方膺在南通病危之际托人找到袁枚,请他撰写自己的墓志铭,于是便有了《李晴江墓志铭》。《李晴江墓志铭》被收录于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是研究李方膺生平的重要资料,是考证李方膺生卒年的第一手资料。

海门人丁有煜与袁枚也交情不浅。乾隆庚辰年(1760年)九月,袁枚在如皋时就曾打算到南通拜访丁有煜,后因故未成。这时丁有煜的书童恰好托人请袁枚为丁有煜的画像作跋,袁枚大为欣喜,在《丁有煜坐石图》中写下“未见先生于山中,先见先生于画中,何缘之奇也”,称颂之情油然而发。在丁有煜去世时,袁枚发出了“个老亡,江北无名士矣”的感叹。

如东丰利名人汪之珩、汪为霖父子与袁枚也长期有往来。汪氏家族以盐商起家,酷爱与文人雅士交往。汪之珩曾主编《东皋诗存》,是如皋、如东史上重大文化盛事,袁枚亲自为《东皋诗存》作序。袁枚对汪为霖的诗评价很高,在《随园诗话补遗》多处收录了汪为霖的诗句。

甚至,袁枚与如皋名人李渔还有过“神交”。二人都是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记载了有人告诉他把活鹅投入放了沸油的池中以得到美味鹅掌的做法。李渔斥责了这种残忍做法,声称这样做的人该下地狱。同样,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谴责了“烈炭以炙活鹅之掌”的行为,称残忍的饮食方式“皆君子所不为也”。两人可谓跨越时空的“神交”。

黄 浪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