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作者:元儿讲史

1953年7月27日至28日,随着中、朝、美三方签订完《朝鲜停战协定》,打了3年多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不过对于这一结果,许多人还是“不甘心”的。韩国总统李承晚拒绝签字,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无奈地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更甚的是,美国的“核大炮”已经成功造出,随时都能运到战场上,但战争还是停下来了,那么,艾森豪威尔为何着急停战?他又为什么没有动用“核大炮”来扭转局势?有人说是美军的数据分析起了作用。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一、李承晚拒绝停战,引发了半岛最后一场战役

朝鲜战争打响的第2年,即1951年7月10日,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便逐渐展开停战谈判,在且谈且战中延续了2年,直到1953年6月8日签署了争议最大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时,谈判才接近尾声,战争即将结束。

然而,时任韩国总统李承晚却非常不高兴。他并不想要和平,更想要的是扩大战争,“统一半岛”。

其实从1951年7月10日的谈判之日起,李承晚就强烈反对美国的做法。因此到了《朝鲜停战协定》准备签署前,他不仅拒绝出席签字仪式,还便歇斯底里地说:美国“背叛”了韩国。

为了宣泄不满,有关战俘协议达成一致时,李承晚便命令韩国代表撤出谈判桌,只让美国临时拉来凑数的泰国将军代为签字。

让李承晚失望和错愕的是,中美并不惯着他,就算是有人代为签字,协议签署后也照样生效了。

此刻,眼看着停战在即,李承晚开始着急起来,坐不住了。于是叫嚣着“反对任何妥协”,强烈表示要“单独打下去”,像个哭闹的孩子一样。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李承晚还搞出了小动作。1953年6月18日,在没有通知任何一方的情况下,他以“就地释放”为名,私自打开了4座战俘营,强行把2.7万名朝鲜战俘编入韩军中,美其名曰:为了“解放全朝鲜的战斗”。

李承晚的这一单方面行为,让中美双方感到惊讶的同时,全世界也都为之震撼。

在参战国内部,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半岛上的“联合国军”愤怒不已,他们大都等着回家团圆,并不想给李承晚卖命。

丘吉尔直接表示:“女王政府强烈谴责这种背叛行为。”把李承晚划入了“背叛”的标签之中。

时任“联合国军”司令的美军四星上将克拉克甚至两手一摊,愤怒地说道:“让中国人教训一下韩国人吧!”

既然李承晚想要继续打下去,不希望和平,那就给他一个教训。于是乎!从1953年7月13日开始,为期15天的金城战役打响了。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二、美国人隔岸观火,李承晚硬着头皮与志愿军对抗

金城战役一开打,志愿军便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经过半月的战斗后赢得了完胜。

志愿军20兵团和9兵团24师成功地冲破韩军4个师的防守线,将其正面宽为25千米的阵地都拿了下来,向南扩进了160多平方千米,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区的战线,共歼敌53,000余人。

韩军被消灭的部队中,不乏有装备比较全的王牌部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白虎团”。

但让韩军抬不起头的是,给“白虎团”以非常沉重打击的居然是志愿军的一个侦查班。

志愿军侦察班成功插入白虎团团部驻扎地---二青洞后,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毙了团长崔喜寅,活捉了首都师副师长林益醇(被志愿军抓的最高级军官),并夺下了白虎团团旗。

有意让李承晚被打,美军选择了隔岸观火,没有给予多大的支持。不过,由于志愿军打得太出色了,美军也不得不害怕起来。

有的美国人怀疑“中国军队已不受后勤影响”,有的非常担忧,惧怕战争一直延续下去。

《美国第八集团军简史》描述:大量的炮火在志愿军的头上呼啸,但与此同时,“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被打垮了”。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隔岸观火看到李承晚被打痛以后,克拉克在7月18日组织了反击。毕竟,虽然想要教训李承晚受教训,但以如此方式收场,难免脸上挂不住。

不过,美军只是“收回了””白岩山地区,没有再向前扩展一步。偷鸡不成,李承晚倒撒了一把米。

这一仗不仅让李承晚学会了闭嘴,也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动摇了起来,决定履行选举时的诺言。

二、停战还是继续?艾森豪威尔不放弃核威胁

1952年美国大选时,艾森豪威尔以“结束朝鲜战争”演说而战胜了竞争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

他是二战时期的名将,曾成功地组织了闻名于世的诺曼底登陆,此后成了美国五星上将中晋升最快的一个。

可以说,在战争方面,艾森豪威尔比上任总统杜鲁门更专业。

虽然艾森豪威尔信誓旦旦“要结束战争”,但1952年11月29日到朝鲜战场考察完了以后,他就改变了态度和看法。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在12月1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艾森豪威尔一反常态地说:“对我们所面对的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而只能用行动……。”

此后,经过同新上任的内阁成员磋商,艾森豪威尔与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以较小代价尽早结束战争”,并以此为基本政策。

不难看出,艾森豪威尔先提出来“用行动”,后又希望“以较小代价尽早结束战争”,因此和平谈判只是一种方式,并非唯一选择,战争可能还得继续下去。

为了实施这一政策,艾森豪威尔采纳了国务卿杜勒斯的建议,展开了遏制中国的战略:一、在朝鲜发动更大攻势;二、让老蒋搅乱中国内局;通过印度警告中国,必要情况下会使用原子弹。

在更早之前,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积极提出使用原子弹的时候,就遭到了英法等国的强烈反对。他们不仅担忧自身受到威胁,还害怕引发第3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

受此影响,杜鲁门迟迟不敢动手,将烂摊子交给了艾森豪威尔,让他来全面处理。

再次提出动用核武器,艾森豪威尔必然有还未拿出来的王牌。

1953年5月25日,美国陆军第867野战炮兵营在内华达州举行了一次“核大炮”发射实验,俗称“伽堡核试爆”,取得了巨大成功。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依照设定,该核弹头会在发射19秒后被引爆,当量为1.5万吨,和“小男孩”原子弹属于同一个等级。

“千年之冰非一日之寒”,有人说“核大炮”是美苏冷战的产品,但就当时而言,只要美国愿意,随时都能搬到朝鲜战场上使用。

不过,艾森豪威尔一直没有这么做,反而匆忙地同意了和谈,结束了朝鲜战争。

对此,有的人进行了分析,认为艾森豪威尔1952年11月考察战场时,发现了志愿军的厉害,所以才没有动用“核大炮”。

三、实地考察发现志愿军厉害,听取报告后选择和谈

通过与高级指挥官和士兵的谈话,以及亲临前线的巡查,艾森豪威尔否定了克拉克和李承晚所提出的全面进攻的提议,认为“这计划近乎发疯”。

在日记中,艾森豪威尔写道:“鉴于敌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在阵地上所部署的兵力,正面进攻显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志愿军如何部署呢?他们不仅遍布于各处隐秘战略要地,且同美军和“联合国军”互相交叉,简直“如胶似漆”,因此正面进攻很困难。

在这样的情形下,动用“核大炮”更是无法取胜。一来志愿军已挖好了防空洞,伤害力极大地降低了;二来两军交叉,一旦投放核炮弹,定然会两败俱伤,这就违背了初衷和影响了炮弹效果。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所以,艾森豪威尔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刻,不动用核武器或直接放弃动用核武器。

经过金城战役,让艾森豪威尔看到了韩军的无能和李承晚的“失控”,对韩军的战斗力和可控力深有怀疑。

有力使不出,队友又不可靠,这使艾森豪威尔“回到了原点”,不得不考虑履行选举时的承诺:结束朝鲜战争,完成和平任务。

其实除了李承晚和韩军不给力、动用不了核武器等因素之外,美国军方的一份报告,才是让艾森豪威尔决心快速结束战争的主要原因。

该报告是金城战役的总结,军方认为:仅7月,志愿军就突破了两个记录,一个是连续10天发射炮弹,另一个则是“7月11~20日共发射了197550发炮弹”。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志愿军的火力不减反增,说明有打长久战的家底,能继续耗下去。加之,志愿军和朝鲜军同仇敌忾,兵员达到了上百万,要想将之全部消灭或打退,非一日之功所能成。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简而言之,就是艾森豪威尔想要继续打下去,必须要能消耗,否则只有和平谈判这一条路。

通过美国军方给出的报告和分析,艾森豪威尔明白了一件事,美国是耗不起的,只能和谈。

朝鲜战争爆发至1952年冬,美国损失兵员30余万人,年军费直接开支150亿美元,间接开支800亿美元,使得美国国内深受影响,反战之声鹊起。

因此而言,艾森豪威尔是耗不起的。再者,当时正属于美苏争霸的起步阶段,欧洲才是重要的战略要点,主力部队长期陷入东亚,肯定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内外矛盾,艾森豪威尔才能成功走马上任。所以,在朝鲜战场上与刚建立的新中国军队和谈,虽然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但是对大局是有好处的。

基于这些本身的利益,艾森豪威尔直接忽略李承晚的呼吁和叫嚣,同意了《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7月27日,中、美、朝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尽管上面没有李承晚的签名,但战争还是停止了。

抗美援朝,为何艾森豪威尔急于停战?美军大数据:无法战胜志愿军

正如毛主席所言,人民和人才是战争胜利的根本,武器不能决定胜负。通过朝鲜战争,验证了毛主席的真理。

在内外压力之下,艾森豪威尔只有急忙结束战争这一条路。

结语

《朝鲜停战协议》正式生效以后,没有了美军的帮忙,李承晚尽管有心“统一”,但始终没有这个能力,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经此一战,中国人打出了国际地位,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现在。正如彭德怀元帅所言,西方在中国沿海架设一尊大炮就能控制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军也深刻认识到,战场上遇上中国军队,胜算不大。越南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们就听了中国政府的警告,没有跨过南越和北越的分界线---北纬17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