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凌晨3时。英吉利海峡。
历史上最伟大的登陆行动在这里开始了。
空中,从英伦各机场起飞的数千架轰炸机、运输机、战斗机呼啸着穿过海峡,蜂群般地飞向法国北部。
水面,千余艘登陆舰、运输舰、护卫舰……从不列颠南部各重要港口中游弋而出,向诺曼底滩头疾驶而去。
这就是盟军蓄谋已久的重返欧洲大陆的登陆行动——“霸王”行动。
又一场同纳粹德国的惨烈厮杀从诺曼底的海滩上展开……

艾森豪威尔,这位北非“火炬”行动的统帅,如今更胜往昔,赫然又成了欧洲盟军的总司令,执掌着必将青史留名的“霸王”剑。
他仍下榻在伦敦郊外的“电报屋”中,身边仍是北非时的亲信:凯、蒂克斯和史密斯。
但他的自信心更强了,一种扭转欧洲乾坤的自信心。
凯仍是北非时的凯,仍然那么漂亮,那么充满柔情,给艾森豪威尔以寄托,以温暖。
当“霸王”行动发起的这一刻,凯就在艾森豪威尔身边,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副官蒂克斯和得力助手史密斯。
艾森豪威尔此时此刻的心情,比在直布罗陀指挥“火炬”时更紧张,更激动,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场将推动历史的战斗。
但是,他并不像在北非时那样,位于战斗指挥的第一线,鏖战在第一线的是他麾下的两员得力干将: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他们没有让艾森豪威尔失望。
蒙哥马利麾下第21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在诺曼底东部的“剑”、“朱诺”和“金”三个滩头顺利上陆,很快形成一个稳固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美将布莱德雷统辖第12集团军群从诺曼底西部的“奥马哈”和“犹他”两处滩头登陆。尽管遇到顽强抵抗,仍不负艾森豪威尔所望,及时占领了滩头阵地。
随后,两支铁拳向法国腹地挥出。
纳粹将才隆美尔也的确不是等闲之辈,急调兵遣将,逆流而上,居然一时也减缓了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的匆匆脚步。
正当蒙、布二将为前线渐渐陷入僵持而苦恼之际,艾森豪威尔及时打出一张王牌。
“猛将军”巴顿从西西里一战丢官之后,一直等待着复出的时机。
8月1日,巴顿终如愿以偿。
随着艾森蠹威尔一声令下,巴顿统帅美第3集团军,迅速渡过海峡,加入布莱德雷的战团。
等待已久的巴顿果然不负众望,挥师猛攻,顿时打破僵局,如秋风扫落叶,涤荡着德军。
隆美尔负伤撤出前线,加上希特勒清洗参与暗杀的陆军军官,一时间西线德军雪上加霜,实力大损。
盟军岂肯错过如此佳机,挥师穷追猛打。
蒙哥马利的第21集群折而向东,很快解散荷、比、卢大部分国土。
布莱德雷的第12集群也不甘示弱,在占领巴黎之后,也挥师向东,直逼纳粹国土。
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带着凯、蒂克斯和统帅部的一干人马,从伦敦移师法国兰斯城,亲临战场督战。
盟军势如破竹,一跃踏上纳粹疆土。
寒冬时节,趁盟军不注意之际,希特勒倾其全部机动兵力,在盟军防线最薄弱的阿登山突然杀出,一时使艾森豪威尔计划受挫。但在巴顿迅即解围下,希特勒攻势被粉碎,盟军仍匆匆东进。
蒙哥马利的第21集群受命担任主攻,艾森豪威尔赋予他的任务是通过鲁尔直捣纳粹老巢柏林,并为此将美第9集团军加强到蒙哥马利的集群之中。
为此,蒙哥马利先后组织了“市场——花园”、“榴弹”、“真实”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第21集群百万之众稳步向德国纵深推进着。
不久,宽阔、澎湃的莱茵河也被他们甩在了身后……
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作为蒙哥马利的先锋尖刀直扑柏林。
4月初,艾森豪威尔突然命令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到布莱德雷麾下。
但并没有告诉他改变任务。
所以辛普森仍勇往直前,挥师渐渐逼近柏林。
就在这时,辛普森接到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电话……
1945年4月15日,辛普森这时候的心情是很愉悦的。几日来,他一直处于兴奋之中。因为他的第9集团军不负其所望,顺利地在易北河对岸建立了两个桥头堡,他距柏林只剩下不到120公里。
恰在这时,布莱德雷的电话打到辛普森的司令部,要求他立即飞往威斯巴登,辛普森大为不解,但他还是马上飞往威斯巴登。他刚下飞机,布莱德雷正在机场上等候着他,布莱德雷对他说:“我要坦率地告诉你,你的部队必须原地停止前进,不能再往东前进一步,而且易北河东岸的部队也要重新渡河回来。”
辛普森闻听,两眼睁得大大地看着布莱德雷,大声不满道:“什么?我的上帝,这是从哪来的鬼命令?你要知道,再过24小时,我就可以到柏林了!”
布莱德雷严肃地道:“这是艾森豪威尔亲自下达的命令。”
辛普森一听是总司令亲自下达的命令,转而向布莱德雷乞求道:“你能不能再同艾克交涉一下,柏林可是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目标,难道要让给苏联人?”
布莱德雷也用无奈的口气道:“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辛普森呆了半天,用哭笑不得的语气道:“这简直是出丑!”
布莱德雷苦涩地笑了笑。辛普森转身向飞机走去,布莱德雷没有挽留。
没走几步,大个子将军回头对布莱德雷道:“头,我敢打赌,艾克这次干了一件蠢事。”
艾森豪威尔决定放弃柏林并不是辛普森接到命令的那天才做出的决定。
1945年3月28日夜,艾森豪威尔突然觉得,自诺曼底登陆以来确定的直捣柏林的计划是否太幼稚了些。因为从作战地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他的部队距柏林仍有480公里之遥,中间还隔着雄伟的哈尔茨山脉和滔滔的易北河。而东线朱可夫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奥德河上建立了桥头堡,这里离德国总理府仅有60公里。
“想抢在俄国人之前进入柏林,已无半点可能。”艾森豪威尔寻思道。
“而且,柏林本身已成了一座无足轻重的城市,德国的重兵集团都移到了南部。”他继续想道“如果把主攻方向指向柏林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会使美军部队因受牵制而动弹不得。看来原定攻击柏林的计划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改变。”
于是,他让凯将参谋长史密斯召来。
他将自己的设想和盘托给这位得力助手,史密斯也认为放弃柏林将有利于美军在德国南部大展宏图。两人一拍即合,接着讨论起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来。
苦心思虑一番之后,艾森豪威尔以过去少见的果断定下盟军新的作战计划。
此计划的要点是:立即改变盟军原定的主攻方向,由柏林改向东南的慕尼黑和莱比镯,主攻部队由原来的蒙哥马利第21集群改为布莱德雷的第12集群,并为此将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重新调回到布莱德雷麾下。蒙哥马利的第21集群由原来的任务改为向东北方向进攻,占领位于汉堡正北的波罗的海巨港卢贝克湾,切断在丹麦和挪威的德军退路。
参谋长史密斯对计划本身相当满意,但他不无担心地提醒总司令道:“艾克,我担心英国人会反对这个计划。”
艾森豪威尔道:“自诺曼底登陆以来,我一直迁就他们,把英国人放在主攻位置上,美军长期充任配角。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柏林在战略上已无足轻重,美英军该交换一下角色了。”
史密斯叹了口气,又道:“蒙蒂肯定不会接受这种安排的。”
艾森豪威尔提高嗓门道:“比托,别忘了,我是最高统帅。”
史密斯惊讶地看着艾森豪威尔,暗忖道:“艾克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艾森豪威尔接着说:“我马上就给蒙蒂发报,倒要看看他如何反应。”
凯看了看他的眼色,忙准备好纸和笔,艾森豪威尔口述了给蒙哥马利的电文。
随后,他觉得应该告诉斯大林自己的这一决定。既然俄国人肯定先进入柏林,何不做个好人,主动提出将柏林让给他们。
于是,艾森豪威尔又口述了一封给苏联最高统帅的信,并马上以电报形式发给了美国驻莫斯科的军事代表迪恩少将。
蒙哥马利正踌躇满志地谋划着向柏林进击的具体步骤。3月29日上午,他收到了艾森豪威尔发来的电报。刚扫了两眼,立即就被电文上的内容惊得目瞪口呆,紧接着“啪”地一声将电报摔在桌子上,怒道:“岂有此理!”
艾森豪威尔在电文中谈了他的新作战计划,并明确告诉蒙哥马利:一旦完成对鲁尔的包围,他就应把辛普森的部队还给布莱德雷,第12集团军群则向莱比锡发起主攻。他的任务是保护布莱德雷北翼的安全。这怎不让蒙蒂怒火中烧。
蒙哥马利故意将这一电文在部下面前作了宣读,顿时在集团军群参谋部中掀起一股指责美国人的狂潮,丘吉尔获悉后,更觉得艾森豪威尔干了一件大蠢事,他当即给艾森豪威尔去电,对他在此时此刻忽视柏林问题表示质疑。
不久,艾森豪威尔回电,重复了他做出该决定的论据,并说:让斯大林去攻打柏林,可以免去数万人不必要的伤亡。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军队的指挥官们也收到了一封更令人不安的信。这封信是美国三军指挥官们对他们的英国同事侮辱性地谴责艾森豪威尔新决定的答复。信中称:“在近期内为摧毁德国军队或他们的抵抗能力而应采取的措施方面,艾克是最好的裁判。他的战略观念是明智的,这有利于尽快地摧毁德国。因此,他的新决定应该得到完全的支持。”
毫无疑问,该信坚决支持艾森豪威尔。
丘吉尔也获得了这封信的副本,他不明白美国人的政治眼光为何如此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军事利益。3月30日下午,他又给艾森豪威尔发回了一封长长的电文,逐条反驳了艾森豪威尔提出的理由:
一、越过易北河有什么好处。敌人的抵抗会削弱,尽可能远地向东方挺进。
二、柏林让给俄国军队,这将产生极为严重的政治后果,因为这一切可以加强他们那种已经表露出来的信念:天下是他们打出来的。
三、柏林意义很大,如果柏林陷落,那么大多数德国人就会放弃抵抗。
而丘吉尔提出的计划是:第21集团军群向易北河挺进,攻占柏林。
接着,丘吉尔又给罗斯福总统发出了一封长电。电文说大概意思是:
一、柏林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柏林的陷落对于德国人民来说,那将是惨败的最明显的标志。
二、如果俄国人再攻占柏林,那么他们会认为他们在这场胜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旦这个思想出现,未来会有很大的麻烦。
丘吉尔认为,从政治角度来看,应尽可能地向东挺进。
艾森豪威尔已从最初的疑虑中解脱,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新计划渐渐得到了马歇尔的支持。所以,在接到丘吉尔的电文后,他据理力争地回电。
丘吉尔看到艾森豪威尔仍然没有丝毫改变原决定的回电之后,感到痛心疾首,但他又觉得这样争吵下去意义不大。于是,他给艾克发去了一封通情达理的友好电文:
再次感谢你发来如此客气的电报……但我仍十二万分地重视攻占柏林的问题。不过,假如将柏林让与斯托林成了不可更改的现实的话,我建议应在尽可能靠东的地方同俄国人会师……
就在丘吉尔不厌其烦地规劝艾克之际,远在莫斯科的迪恩将军受命前往克里姆林宫,把那封压了几日的艾森豪威尔关于柏林问题的信交给了斯大林。
这位元帅看完信后,心中涌现出一阵快意,但他仍像平时那样不动声色,淡淡地说:“艾森豪威尔的计划似乎不错。”
他们开始谈论东线的情况。最后斯大林说:“艾森豪威尔关于主攻方向的计划是好的,这个计划可以使我们达到最重要的目标:把德国切成两块。”
第二天下午,斯大林的电报由迪恩发给了艾森豪威尔:
一、把德军一分为二的计划同苏联最高统帅部的计划完全一致;
二、苏联会派次要的部队攻打柏林。
几乎在艾森豪威尔收到迪思发来的斯大林复信电文的同时,丘吉尔也知道了这封信的内容。
他知道生米已煮成熟饭,无法更改。再争吵下去不仅已没有意义,而且会徒伤兄弟间的和气。
在这场电文大战中艾森豪威尔胜利了。
但若论远见,丘吉尔似乎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