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册作于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暮春,董其昌时年五十九岁。正是他被排挤出京,闲居江南,悠游湖山,研精艺事,已趋大成之时。他擅诗文,工书法,精鉴赏,通佛学。尽读古今名迹,梳理中国绘画发展脉络,以儒学禅学贯通画学,创立南北宗论,集古之大成而终成一代大师。松江画派由此创立,吴门盛极一时的艺文风气遂逐渐由云间取代。其画远宗北宋董、巨,近师元四家,而于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尤多会心。

董其昌 书画合璧山水小景册页(十开二十页)
水墨纸本癸丑(1613年) 29.5×22.5 cm 每页
钤印:知制诰日讲官(七次)、董其昌印(十次)、董其昌印(五次)
此册十开,造境似云林,一江两岸,平林远岫,构图简炼而意境空阔;山石则以长披麻淡皴枯擦,松秀润淹;丛树多用率笔、复笔勾勒点染,极尽枯湿之变。淡墨轻岚,一派江南,情景宛然。
▲ (一)夏木垂阴。对题:山中宰相有仙骨,坐爱岭头生白云。壁张此画定惊倒,先请倩人扶着君。米元晖自题画。其昌。
▲ (二)对题:笔精墨妙。澄怀观道宗少文,临池学书王右军。山樵笔力能兼此,五百年中无此君。倪瓒题。
▲ (三)水村图。玄宰。对题:黄子久有沙碛图,赵吴兴有水村图。画谱所谓湖天空阔之景,非曾游三湘七泽者不能领略也。其昌。
▲ (四)玄宰写梅花庵主笔意。对题:自有林亭不得闲,陌尘宫树是非间。终南只在茅檐外,别向人间看华山。其昌。
▲ (五)对题:矗竹为篱松作门,石楠阴底藉芳荪。方袍近日少平叔,注得逍遥无处论。其昌。
▲ (六)无款。对题: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其昌。
▲ (七)仙山读书图。玄宰。对题:绿溪青嶂是秦余,灵境今归藏史居。素友讵迷初得路,顽仙寂读未焚书。题画为武陵杨御侍。其昌。
▲ (八)京口观惠崇画卷,因拟为此。玄宰。对题:云横峭壁水平铺,渡口人家日欲晡。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其昌。
▲ (九)对题:两岸绿芜齐似剪,掩映灵山相向晚。船头独立望长空,日滟波光逼人眼。其昌。
▲ (十)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写此十幅小景。董玄宰。对题:一带清风入画堂,撼真珠箔醉玎珰。更看槛外霏霏雨,似劝须教醉玉觞。其昌。
观画中落款,自云作于京口,又图上多张则之藏印,知为其老友张觐宸所作。觐宸精鉴赏,富收藏。王羲之《瞻近帖》、卢鸿乙《草堂图》、杨凝式《草书真迹》、杜牧《张好好诗卷》、黄公望《秋山图》、沈周《东庄图》皆其“培风阁”所藏。董其昌常常扁舟往访,留连名迹,不知时日。遇兴会,则泚笔作画,故其家独多董其昌精逸之品。此册或作江南水村;或作崇岗岩居;或写山村雨霁;或写夏木垂阴。有仿惠崇者,有仿吴镇、云林者,然笔底灵秀,书卷之气洋溢,则全然自家面目。对开诗题,亦风神散淡,跌宕不减晋人。(其绿溪青嶂一诗已载入其《容台集》)
此册张则之(孝思)之后,即归之于笪重光,重光亦镇江人,为清初颇享声誉之艺术评论家,与王石谷、恽南田友善,所藏亦精。雍、乾时则为康熙第三子允祉诚府及查映山递藏,嘉庆时复归文渊阁大学士卓秉恬,后为李玉棻所得。清末则入孙毓汶之子孙孟延之手。可见流传有绪,是董其昌凿凿可考的名作。
▲ 签条:董其昌书画真迹。 钤印:精研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