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白黄鹤楼罢笔后意难平,仿写一首诗争高下,被认为远超崔颢

作者:诗文说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虽然犯了律诗的大忌,但依然被后人评为唐人七律第一,可见其艺术水平之高。此诗在起兴承转上一气贯通,在引事抒情上自然高妙,全诗浑然天成、纵横开阖、音节流利、神韵悠远,是“擅千古之奇”的七律奇葩,少有能与之媲美的诗作。

《唐才子传》中记载,诗仙李白登黄鹤楼看到此诗,也只能罢笔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李白终究还是意难平,“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李白这首诗被认为可与《黄鹤楼》媲美,甚至远超《黄鹤楼》。

李白黄鹤楼罢笔后意难平,仿写一首诗争高下,被认为远超崔颢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年间被赐金放还后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登凤凰台而作。不难看出,此诗与崔颢的《黄鹤楼》有许多相似之处。

李白黄鹤楼罢笔后意难平,仿写一首诗争高下,被认为远超崔颢

两首诗所押韵部都是下平声十一尤,题材都是吊古伤今。崔颢写黄鹤,李白写凤凰,也特意重复三遍。两首诗在结构和内容诗意上,也基本一致。那么,李白此诗到底胜在何处呢?

此诗首联破题,从凤凰台的传说写起,言凤凰已去,空余台榭,只有江水依旧独自奔流。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栖于梧桐,以竹实为食,历来被认为是盛世的祥瑞。据说,在南朝宋元嘉十六年,有三只凤凰出现在都城金陵,于是便在此地兴建了凤凰台。

然而,李白登临此地时,金陵早已是六朝遗迹。诗人咏叹凤凰已逝,空余此台,其实是在感慨盛世不再。

李白黄鹤楼罢笔后意难平,仿写一首诗争高下,被认为远超崔颢

颔联承“凤去台空”而写,叹六朝繁华已逝,如烟消云散。六朝宫殿都已经荒芜,曾经的风流人物也早已逝去,朝代更迭而物非人非。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也怀着对唐朝的隐忧。

颈联由虚写转为实写,从怀古转入写眼前所见,对仗工整,意境开阔。远处三山隐约可见,似有若无,好像有一半落在青天之外,江水也被白鹭洲分为两支。

诗人没有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中,而是怀古伤今,把目光放回当下,为尾联的感慨作铺垫。

李白黄鹤楼罢笔后意难平,仿写一首诗争高下,被认为远超崔颢

尾联抒发了诗人心中的忧愤,以“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隐喻奸佞当道、昏君不明,贤人不得其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以及对个人前途黯淡、报国无门的失望。

全诗放眼山河,即景怀古,又伤今叹景,意旨深远。李白此诗在格律和气势上与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相近,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评:“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但两首诗的情感不同,崔诗表达思乡之情,而李诗抒发忧国之愁。正是因此,有人认为李白此诗在格调和境界上上远超崔颢的《黄鹤楼》,如明代瞿佑《归田诗话》所评:“爱国忧君意,远过乡关之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