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蕉风:墨子是一个“宗教教主”吗?胡适、梁启超等人的看法

黄蕉风:墨子是一个“宗教教主”吗?胡适、梁启超等人的看法
黄蕉风:墨子是一个“宗教教主”吗?胡适、梁启超等人的看法

梁启超在清末即有墨学论述,他之目墨子为教主、墨家为宗教的观点,终其一生未有改易。梁启超为近代墨学复兴中最早使用“墨教”来指称墨家的学者,其书《子墨子学说》、《墨子学案》以宗教之维考论墨子学说及学派,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在民国思想界影响很大。他认为“墨教”与寻常宗教不同,乃“兼一神众神而并尊”的“在世宗教”;且以“尊天之教”、“鬼神之教”定义墨家宗教思想,谓为“墨学之一大特色”。梁氏论墨,多援西学,至其论墨家“巨子制度”和“尚同主义”,就援基督教的“教皇制度”和“教会专制”来与之比较,指出“墨教”之主张和组织若在中国得以成立,则其“干涉思想自由太过”之流弊,不免陷人于黑暗中世纪的境况。

胡适更重视哲学家的墨子而非宗教家的墨子。虽然如此,他大体也是将墨家视为一建制成型的宗教。《中国哲学史大纲》论及墨家宗教思想与墨家“宗教性”一端,即明言“墨子是一个创教的教主”,“墨学十论”除“天志”“明鬼”之外的教条都“可称为墨教的信条”。墨子虽为极端功利主义者,且不乏科学理性之精神,但他对天鬼信仰的委身程度之深,足证其确为“宗教家的墨子”,“是真信有鬼神的”。胡适对“墨教”教义评价并不高,认为相比它的“应用主义”的哲学方法,其在“哲学史上本来没有什么重要”;且以“天志就是尚同,尚同就是天志”,更容易使天子假天志以行私权,将政治演变为不受制衡的专制政体——“墨教如果曾经做到欧洲中古的教会的地位,一定也会变成一种教会政体;墨家的巨子也会变成欧洲中古的教王(Pope)”。可见,胡适论墨,多有继承梁启超的观点。

黄蕉风:墨子是一个“宗教教主”吗?胡适、梁启超等人的看法

冯友兰论墨,亦重在墨子学说的哲学性而非宗教性。在他看来,《墨子》中相关宗教的言说无非“神道设教”的一种手段;所谓鬼神实有且能赏善罚恶,不外乎墨子收拾人心的权宜方法。他是以哲学的标准衡量墨子的鬼神信仰,更重视其宗教制裁的功能性,贬低其哲学价值——“墨子以证明上帝之存在及其意志之如何,其论证之理论,可谓浅陋。不过墨子对于形上学本无兴趣,其意亦只欲设此制裁,使人交相爱而已”。以“宗教制裁”指代“天志主义”,以“政治制裁”指代“尚同主义”,并以墨子“政教合一”将致君权扩张,“已君主而兼教皇”。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论墨之进路,似受梁启超、胡适之启发。不同之处在于,依冯友兰之论,乃不承认墨子真信鬼神;而梁、胡之论,则较为肯定这一点。

郭沫若论墨,一反常见,其言说见于《青铜时代》与《十批判书》,其理路多从宗教维度入手,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他反对清末以降治墨学人以“神道设教”来为墨子鬼神迷信辩护的观点,指出墨子不但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还是一个“满嘴王公大人,一脑袋鬼神上帝,极端专制、极端保守”的宗教家,思想带有鲜明的“反动性质”,绝非“工农革命的代表”。他认为“天志明鬼”不科学、“尚同尚贤”不民主、“非乐轻文”反进化、“节用节葬”反人性、名兼爱而实偏爱、名非攻而实美攻、名非命而实皈命,基本上全盘否定了墨子学说的思想价值,大异彼时墨学复兴以正面褒扬墨学为主的学人品味。

黄蕉风:墨子是一个“宗教教主”吗?胡适、梁启超等人的看法

郭沫若贬低墨学价值盖在两端,一谓墨子迷信,“屈民以伸天”;二谓墨子愚民,“屈民以伸君”。郭沫若谓墨子天鬼观为宗教迷信的观点,当时已有学者提出商榷,如侯外庐。他在《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论及墨家部分曰:“(墨子)对于鬼神信仰的程度仅为手段性的方面,若惟鬼神求百福而不自求,却是他所反对的”、“墨子的天论不是形而上学,而是方法观”、“墨子的天道观已经含有义理之天”,仅据墨子尊天事鬼就称“反动”实未得中心要领。郭沫若之友人,被称为“墨者老杜”的杜守素,也不同意郭沫若的看法。他认为“墨子虽然承认有意志的天,但他却不是无条件的皈依,而是有意识的运用,就是拿天志做衡量言论的尺度,批评政治的标准”。所谓“天志”——天老爷的意志,只是墨子为了申说方便,为自己主张所披上的一层宗教外衣。由侯、杜两位学人的论说可见,他们并不认为墨子之提倡鬼神会导致“屈民以伸天”的迷信。

至于“愚民”一端,和郭沫若一样以唯物主义史观来研究墨学的李麦麦、陶希圣、范文澜,亦持完全相反的见解。李麦麦认为墨子是“古代中国有产阶级的宗教的创造者”,是反对周朝贵族政治的代表;陶希圣认为,墨子学说是战国时代自由民的学说,其“宗教团体及任侠行为确为无产自由民的组织与活动”。范文澜则认为纵受时代所限,墨家终究是为庶民利益着想,因此才遭受到统治阶级的弃绝;后世农民起义中所成立的有宗教色彩的反抗组织,也是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统治阶级能扑灭墨家,但是农民工人依时代发展的革命力量,却永远不能扑灭”。由李、陶、范三位学人之论说可见,他们并不以墨家具有宗教性质而认为有害其历史进步性——显然也不是“屈民以伸君”的。

黄蕉风:墨子是一个“宗教教主”吗?胡适、梁启超等人的看法

此外,近代以来,大凡论及墨家宗教形态及墨家宗教教义,学人辄以基督教为墨教之“理型”而比附之。然教会界人士如何看待墨子墨家墨学,学界少有审视。具有基督教信仰认知图景的基督徒的墨学论述,往往寓“判教”于“比较”,“耶墨比较”与“宣教布道”兼有之。基督徒投注精力于墨学研究,这一方面的原因,固然是墨学复兴时期“并提耶墨”之风潮流布教会内外,时人大有将耶墨人格与耶墨学说等同之倾向,甚至以“耶教源出于墨教”,使得教会人士不得不有所回应,以辨明二者在神人特性、教义组织的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发现较之权威不再的儒学,正值复兴的墨学可资支持彼时教会内部的“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并作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基督教神学的思想素材。基督徒论墨之代表,有吴雷川、王治心、张亦镜等。(注释从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