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聂荣臻问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隐蔽,总是腿受伤?他的回答很巧妙

作者:文者心语

在1955年授衔时,我国共有57位开国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其中一位,就是杨成武。从闽西一个普通农家的儿子,成长为战功赫赫的开国将领,杨成武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在身经百战的戎马生涯当中,杨成武经历了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在长征前后受过三次腿伤,一次次绝境重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1914年九月初九,杨成武出生在福建长汀的一个农民家里,父亲名叫杨殿华,杨成武这一辈是“能”字辈,父亲给他取名杨能俊。参加革命以后,他给自己改名为杨成武。

在当时,参加革命以后给自己改名字,是一种风潮,新的名字,寄托着他们新的人生理想。比如曾志,原名叫曾昭学,15岁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她将报名表上填的名字改成了“曾志”,意思就是 “要为女性争志气”。 徐向前元帅原名叫徐象谦,后来改成了同音不同字的“徐向前”,意思是要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一往无前。所谓人如其名,杨成武的名字也寓意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名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武将。

聂荣臻问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隐蔽,总是腿受伤?他的回答很巧妙

在长汀一中读书的时候,杨成武接触到了革命浪潮,尤其是受到了老师张赤男的影响,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张赤男是杨成武的老乡,也是福建长汀县人,张家与杨家世代交好,张赤男参加过海陆丰武装起义,经常给杨成武讲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的故事,在杨成武的心里点燃了革命的火焰。

1929年1月,年仅十五岁的杨成武投笔从戎,参加了张赤男领导的长汀农民暴动,担任少年武装先锋队大队长,同年3月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担任闽西红军第三路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

杨成武第一次负伤,是在第四次反围剿的草台冈战斗中。当时聂荣臻任红一军团政委,指挥部队进行草台冈战斗,敌人是国民党陈诚、罗作英的部队。杨成武担任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带着战士们冲锋的时候,腿部中弹,战友们及时将他抬下战场,转进了后方的医院。

聂荣臻问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隐蔽,总是腿受伤?他的回答很巧妙

有勇有谋的杨成武给聂荣臻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前的仙人桥一战中,团长向玉成受伤,在没有团长的情况下,杨成武带着三十二团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了三十多挺捷克式轻机枪,聂荣臻非常高兴,称赞杨成武是“模范团政治委员”。

草台冈一战,杨成武受伤,战斗结束后,聂荣臻专门派人去医院看望杨成武,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希望你出院后一定要回原部队,我们都很喜欢你。”

按当时的政策,伤员出院后一般是重新统一分配,但杨成武已经和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强烈要求回原部队,最终获得了组织的同意。看到杨成武回来,聂荣臻高兴极了:“好啊,你回来了,太好了!”

聂荣臻问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隐蔽,总是腿受伤?他的回答很巧妙

杨成武第二次负伤,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鸡公山战斗中,这一次还是伤到了腿部。当时斗争环境严酷,蒋介石多次调动兵力对苏区进行大规模地围剿,战士伤亡的情况经常发生,作为政治委员的杨成武也连续两次负伤,战斗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杨成武第三次负伤,是在湘江战役的觉山铺阻击战中,这一次是被子弹打中了右腿,也是受腿伤最严重的一次。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红军撤离苏区,拉开长征的序幕。当时杨成武担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治委员,团长是耿飚。红四团抢占界首渡口后,又连夜赶往觉山,与红五团和红一师一团一起阻击敌人,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

聂荣臻问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隐蔽,总是腿受伤?他的回答很巧妙

敌人调集了十六个团的兵力,数量是红军的十几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杨成武和耿飚观察战场后,决定充分利用地理地形,让战士们隐蔽在山上的灌木丛中,静待作战时机。敌人先是派十几架飞机对红军阵地进行轰炸,接着又用大炮攻击,飞机大炮轰炸过后,敌人认为红军的有生力量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便大着胆子一窝蜂地冲了上来。

杨成武根据当时的地势情况,制定了最短的射击距离,当敌人足够靠近时,隐蔽的战士们才开始射击,子弹打完了,便和敌人拼刺刀,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冲锋。红军顽强阻击,虽然大量杀伤敌人,但自身的伤亡也很大。

敌人进攻了一整天,也没能攻下红军的阵地,第二天就加强了火力,发动更猛烈的进攻,面对数倍于几的敌人,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直到全部阵亡以后,阵地才落到了敌人手中。敌人不断派部队增援,想攻下觉山,封锁湘江。为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渡江时间,红一军团的战士们坚守到最后一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杨成武看着一个个伤员从他的面前抬过去,心里非常难受。

红五团的阵地被占领后,敌人集中主要兵力攻击红四团,红四团陷入三面包围的危险处境当中,师长陈光命令红四团转移阵地,一边打一边撤,尽最大努力拖延敌人的行动。虽然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但战士们毫无怨言,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坚持多拖一分钟,就是为主力部队的撤离多争取一分钟的时间。

在觉山脚下的公路边阻挡敌人进攻时,一营在公路左边,杨成武指挥二营在公路右边作战,眼看一营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中,杨成武组织二营火力过去支援。不料刚走到公路中央,一颗子弹打中了杨成武的右腿,子弹从右小腿中部贴着筋骨打进去,留下了鸡蛋那么大的伤口。这一次受伤比前两次都严重,战场上的形势也更加严峻。

聂荣臻问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隐蔽,总是腿受伤?他的回答很巧妙

杨成武的右腿瞬间被血染红,他倒在了公路上,敌人看到杨成武的穿着是红军干部的模样,激动地大喊“抓活的,抓活的”。幸好红五团指导员陈坊仁刚好带着几个战士从东边撤下来,看到杨成武负伤,拼命射击掩护他。红四团六连连长黄霖带着一个班向敌人射击,派了三个战士上去营救。

第一个战士刚上公路就中弹倒下了,第二个战士也负了伤,看着战友们为了救自己流血牺牲,杨成武心如刀绞,一边用力挥手让黄霖不要上来,一边拼命往公路外爬。但是,黄霖还是匍匐着身子,冒着枪林弹雨,爬到了公路上,抓住杨成武的胳膊,将他救了下去。

在战士们的拼命掩护和舍生忘死的营救下,杨成武逃过了一劫,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黄霖让杨成武的警卫员白玉林把杨成武带走,由于杨成武的腿伤很严重,已经不能走路,白玉林和团部书记匡汉谋便一个左一个右,架着杨成武撤下了战场。

白玉林是江西于都人,中等身材,他和匡汉谋架着杨成武在山地上跑了四五里路,跑得气喘吁吁,直到遇到了五团的担架兵,担架兵一看是四团的杨政委,赶紧将他抬上了担架。

一路都在紧张的奔波中,直到躺到了担架上,杨成武才感觉到了没有包扎的伤口又胀又痛,但是想到红军现在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自己却下了战场,他的心里更痛。为了尽快脱离危险区域,担架员抬着杨成武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路,在路上遇到了军团医生戴济民才停了下来。

戴济民用剪刀将杨成武的裤腿剪下来,为他清洗了伤口,涂上了云南白药,然后又用绑腿包扎了伤口,之后杨成武便被送到了红一军团卫生部医院。可能是年纪轻,加上常年在战场上奔波,杨成武的体质比较好,在担架上躺了十几天后,腿伤就恢复得差不多了,可以下担架,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聂荣臻问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隐蔽,总是腿受伤?他的回答很巧妙

因为杨成武的三次受伤,都伤在了腿部,在长征的过程中,聂荣臻和杨成武开玩笑:“杨成武,你是不是不会利用地形地物,把自己隐蔽起来啊?”

杨成武一头雾水,问聂荣臻:“为什么这么说呢?”

聂荣臻说:“你看你三次负伤都伤在腿部,那还不是因为你老是直着身子跑吗?”

杨成武哈哈一笑,说道:“每次负伤都伤在腿部,恰恰说明我很会隐蔽啊,要不然打到头部不就完了。”

自从十五岁跟着张赤男参加革命开始,杨成武就将生死置之度外,谈论起曾经那些生与死的考验,也可以一笑而过、淡然处之,正是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让杨成武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了一个战功赫赫的开国将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