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臣范仲淹带兵守边关,心潮澎湃写下一首边塞词,堪称千古绝唱

作者:陈诗旧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自唐代以来,边塞诗就成了古典诗歌中想象力最丰富,思想性最深刻,艺术性也最强的一部分。因此,也成就了一批很有名的边塞诗人,他们当中,有的去过边塞,有的没有,但无论怎样,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使得后来的宋代,更有文学家将边塞因素融入词的创作当中去,如,范仲淹。

文臣范仲淹带兵守边关,心潮澎湃写下一首边塞词,堪称千古绝唱

北宋仁宗期间,有个李元昊在西北建立了西夏,悍然发动战争,肆意掠夺,侵犯北宋边境。范仲淹临危受命,开赴边境,于康定元年到至庆历三年这段时间里,他身兼陕西经略副使和延州知州两大重任。

范仲淹在陕西任职期间,曾戍边御敌,劝课农桑,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百姓安居乐业,西夏深为惮服。但是,毕竟是远离亲人而戍守苦寒边疆,秋风袭来,满目萧条,难免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千古绝唱《渔家傲·秋思》,堪称边塞诗词中的极品佳作。

文臣范仲淹带兵守边关,心潮澎湃写下一首边塞词,堪称千古绝唱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在边关近四年,有着边境的真实生活体验,更是长期与戍边军士、边境百姓接触,故而我们读这首词能够感受到范仲淹在写这首词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全词沉郁雄浑,慷慨激昂,将自己戍边卫国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以及他们思念亲人的情感。

文臣范仲淹带兵守边关,心潮澎湃写下一首边塞词,堪称千古绝唱

词的上片写塞外风光。作者从大处落笔,通过“塞下秋来风景异”勾勒出一幅塞外风光图。“塞下”交代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更是意味深长,极为精当。它不仅统领了下文,写出了塞下风景与江南的迥然不同——萧索、凄凉而又不失壮阔,而且也让我们隐隐感到了一颗思乡之心在跳动,巧妙地为下片抒发思乡之情做好了铺垫。

文臣范仲淹带兵守边关,心潮澎湃写下一首边塞词,堪称千古绝唱

“衡阳雁去无留意”,归鸿南飞,长空鼓翼,毫无羁留之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军号声声四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数不清的山峰犹如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一座孤城紧闭。“异”存在于比较之中,通过作者对塞下与家乡风景的比较,透过作者对塞外风景的独特感受,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绪,同时全片的思乡之情也由此绵绵而出。

文臣范仲淹带兵守边关,心潮澎湃写下一首边塞词,堪称千古绝唱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抒写了抵御外患、建功立业的决心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起句以“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诉尽了杯酒难销的浓重乡愁。次句化用典故,表明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可是要取得胜利,以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谈何容易。

文臣范仲淹带兵守边关,心潮澎湃写下一首边塞词,堪称千古绝唱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片写夜景。深夜里传来悲凉抑扬的羌笛声,大地铺满冷霜。如此凄清寒夜,满腔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的词人思潮翻滚,怎堪入眠,自然引出“人不寐”。结句由己及人,总收全词,道出了将军与征人共同的情愁: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却因战局长期无进展,又难免有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复杂而矛盾的情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文臣范仲淹带兵守边关,心潮澎湃写下一首边塞词,堪称千古绝唱

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悲凉、雄浑,历来评价极高,刘永济先生曾说:“词旨虽雄壮而取境却苍凉也。相传欧阳修见范此词,戏呼为‘穷塞主’。”中国封建王朝是一个古代等级分明的社会,不少边塞诗人在写诗词的时候,着眼于边境景物与自己的情感,而忽略了将士与百姓,范仲淹则不同,他时时挂牵戍边将士与百姓,极其难能可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