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拥有羞花之貌的贵妃杨玉环,于闻名历史的安史之乱中魂断马嵬坡,而这大名鼎鼎的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便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他们背叛唐朝,发起战乱,意在夺取唐朝的最高统治权。

战乱之下为一代绝世佳人就此香消玉殒而慨叹惋惜的同时,能促使身为唐玄宗宠臣安禄山起兵谋反的原因也不禁引人深思。

按照常理来说,在开元晚年安禄山还曾拜杨贵妃为母,可以说是极受玄宗宠信的,那么身居高位的安禄山又为何还要反唐呢?据相关学者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整个社会达到了继唐太宗李世民与女皇武则天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或许是前半生太过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晚年的唐玄宗沉浸在天下太平的理想状态之下愈发怠政。

尤其是在唐玄宗改元天宝之后,对待政务愈加不上心,盛世时期的节俭之风更是荡然无存,反而整日沉浸于歌舞诗乐之中,一味地贪图享乐,后宫佳丽三千人,唐玄宗唯独盛宠贵妃杨氏。

相传,贵妃噬甜,尤其爱吃荔枝,唐玄宗便下令开辟荔枝产地岭南到京城的专属贡道,更不惜人力物力连夜运回新鲜荔枝只为博美人一笑,玄宗与贵妃纵情声色,宫中奢侈之风愈盛。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朝中亲贵多作趋炎附势的谄媚之态,纷纷巴结讨好贵妃一族;更荒诞的是,安禄山为保自己的荣华与地位,竟然拜了比自己还小十几岁的杨贵妃为母,以表自己对唐玄宗的效忠之心。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贵妃一朝承宠,族中兄弟姐妹也纷纷跟着受封行赏,原本门第并不多荣耀的杨家在朝中的地位瞬间扶摇直上;族兄杨国忠更是位及宰相,杨家兄妹的奢靡风气也愈发猖狂,这为后来唐朝发生叛乱埋下了隐患。

据记载,杨贵妃的姐姐们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更享有与皇帝和贵妃共浴华清宫的殊荣。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杨氏姐妹出行之奢靡作派甚至可以与皇室成员的待遇相提并论,杨家子弟仗着贵妃得宠横行霸道的行径更是在当时激起了民愤。

杨国忠自恃皇亲国戚,且妹妹玉环又久蒙圣宠,在他的巴结逢迎下,杨氏一族多人做了朝中的高官。逐渐地,朝堂之中形成了以杨国忠为首的杨氏权力圈,杨国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滔天,此时的唐朝开启了外戚专权乱政的局面。

玄宗晚年,正直忠臣得不到重用甚至遭到贬黜,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人逐步把控朝中局势,但凡是忠正贤德之士相继被他们弹劾谋害,朝中局势一片乌烟瘴气的糜烂之态。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李林甫本就身为宗室身份尊贵,且官拜宰相一位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贿赂收买服侍在玄宗身边的宫人以窥圣意,久而久之玄宗在李林甫的阳奉阴违下更为懈怠、不理政事,由此放任李林甫为宰专权数十年。

后来贵妃杨氏久蒙盛宠,杨国忠因此得以继任朝中宰相一职,可杨国忠并未比李林甫长进多少,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助长朝政腐败的风气,朝中接连奸佞当道致使朝中四分五裂,臣子结成党派势力相互对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

因此,开元晚期君臣、文武之间的内斗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激化,成为了安禄山等人发动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为维系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需要不断向民间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民不聊生,这使得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杨国忠与安禄山二人一文一武,同为继李林甫之后崛起的朝中新贵,二人也都是唐玄宗的心腹之臣。但往往处于同一高度之时就会生出攀比之心,谁都不愿比谁低一头,更不用说受对方钳制了,于是杨安二人矛盾显露。

大将安禄山麾下皆精锐,为大唐镇守边陲,保唐朝天下太平多年不受外敌侵扰,所以安禄山一度受到玄宗宠信,甚至获得认杨贵妃为母的殊荣。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杨国忠据此认为安禄山拥兵自重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因此对他十分忌恨,一来二去两人便有了过节,甚至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杨国忠身为一介文臣,自然不可能与手握重兵的安禄山正面硬碰硬,而是采用迂回的诛心之法,企图煽动舆论使得杀人不见血;他长期在唐玄宗面前明里暗里指出安禄山暗藏谋逆犯上的不臣之心。

唐玄宗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并没有于两位重臣之间起到震慑和调和的作用,而是置之不理,懈于朝政的玄宗只将其当作自古以来将相不和的普遍现象,无需理睬,慢慢地随着类似言论的增加,久居高位的玄宗渐渐听信谗言生了疑心。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杨国忠还联合河西节度使一起排挤安禄山,久而久之,这使得早已生出不轨之心的安禄山顺势依仗自己手中的兵权意图出兵叛唐。

所以说,宰相杨国忠与大将安禄山之间文臣与武将的权势之争成了安禄山反唐的导火线;此外,安禄山本人还与多名臣子交恶,整个朝堂中众人各怀鬼胎,结党营私的现象屡见不鲜,各派势力盘综错结,人心涣散,君臣失调,已是乱世之象。

玄宗统治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王与臣子、文臣与武将、中央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些都成为了促成安禄山造反的重要因素。

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安禄山虽然曾经极受唐玄宗的宠信,但后来在君王日渐怠政、朝中文武内斗不断的形势下,渐渐地君臣离心,相互猜忌,信任的缺失成为了安禄山最终造反的重要原因。

另外,安禄山与杨国忠武将与文臣之间的失和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宰相杨国忠的谗言陷害、排挤打压,安禄山那颗本就暗藏的异心被迅速激化,拥兵自重的安禄山也最终选择举兵叛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