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作者:ETF之王

编者按:

在公募基金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近些年规模突飞猛进,用户大幅增加,部分行业问题也有所显现。站在ETF行业发展的新起点,ETF之王深访行业领袖,通过专业视角,剖析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本期嘉宾金句

1、做投资你不需要每个机会都抓住,你也很难每个机会都抓住,你只要抓住你能抓住的机会就够了。

2、国泰ETF这些年发展取得成绩的归因来看,就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结果。

3、ETF业务不排除有“幸运儿”存在。比如,你撒了粒种子,什么都没干,它自己就起来了,但绝大多数都需要基金公司去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培育。而且一旦ETF制度和流程没有建设好,是很容易出运营管理的风险事件的,对很多基金公司来说是一种风险收益不对等的业务类型。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200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内市场第一只ETF——上证50ETF,彼时起,ETF投资凭借其透明度更高、交易便捷性好的优势,在这17年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ETF全市场规模从零到破万亿,类型也从宽基指数ETF到行业主题ETF,在不断被拓宽和创新。

国泰基金是公募基金业中较早在ETF领域布局的公司之一,自2011年发行全市场第一只行业ETF产品(国泰上证180金融ETF)以来,2013年国泰基金先后发行了国内首批跟踪国债市场、贵金属市场、海外市场的ETF产品。

之后,国泰基金又陆续推出了国内首只军工行业ETF、首只证券行业ETF等。近10年间,国泰基金ETF规模不断壮大,从2011年仅有一只5.66亿元规模的ETF,到如今国泰非货币ETF共计34只,规模突破900亿元,全市场排名第三。

纵观多年来的表现,国泰ETF业务堪称行业现象级的发展速度。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梁杏

作为国泰ETF狂飙之路的见证者、参与者,梁杏也被认为是国泰ETF业务的发动机。2007年梁杏进入公募基金行业,2011年加入国泰基金,从产品品牌经理做起,逐渐到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16年梁杏开始正式负责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

“就是忙!”下午两点接受采访前,她随便吃了点炒面,算是把中饭解决了。一大早从上海飞到北京,采访完她又要带着行李箱去赶下一班飞机前往青岛参加论坛。弹指一挥间,近十年青春挥洒在ETF行业。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撒下一颗种子,要用心培育

会“生”更要会“养”

在梁杏看来,国泰ETF发展迅速,一大密码就是养成机制,ETF既要会生,更要会养。

回顾国泰ETF产品成长路径就会发现,和市场上很多“热门”ETF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国泰基金旗下的许多产品首发规模都不算大,而是在之后的不断培育与养成中,慢慢壮大,会“生”更会“养”成了国泰ETF业务的标签。

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刚刚获得第十八届“三年期开放式指数金牛奖”的国泰证券ETF,这只ETF在2017年初的规模只有1.47亿元,到2017年底就达到了7亿元,2018年底达到25.84亿元,2019年底增长到139.68亿,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已经达到338.49亿元,几乎是指数级的增长规模。这只证券ETF也成为当前流动性最好、规模最大的ETF之一。

(图一)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数据来源:wind,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历年规模变化,统计区间:截止2021.6.30.

同样发展路径的,还有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首发规模仅2.78亿元,短短半年就突破了百亿元,目前规模已达120亿元;通信ETF首发规模4.76亿元,上市第二个交易日规模翻倍,如今规模26.56亿元。这些产品的成长爆发力在业内都是很少见的。

(图二)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图三)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数据来源:wind,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图二);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图三),历年规模变化,统计区间:截止2021.9.30.

经过多年的深耕与布局,目前国泰基金已成功打造业内首屈一指的ETF品牌——以“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产品覆盖A股、美股、债券、货币、商品等不同资产,在行业上,充分覆盖众多领域。

“ETF是一个公司综合实力的比拼,公司领导给予我们非常大的支持,再加上我们行业布局比较早,并且我们对ETF的培育非常重视,就像撒下一粒小小的种子,通过用心的照料,长成参天大树。这是我们跟同行相比的不同所在。”

日前,ETF之王启动了“ETF创新与发展”系列深度访谈,通过一系列头部ETF公司的深度报道,解密ETF行业发展的密码。

在和梁杏近三个小时的访谈中,她系统的解密了国泰ETF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布局思路。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ETF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重投入也要控风险

ETF之王:国泰基金ETF业务这几年爆发式增长,成为行业内现象级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抓住了哪些关键阶段?

梁 杏:国泰ETF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我觉得可以总结成几个词: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时。

回顾国泰ETF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背景,就是在行业ETF发展之前主要是指数分级基金,但是,分级基金到2015年遭遇到比较大的挫折,我们那时开始谋划转型。

2016年,我们发行两个品种——证券ETF和军工ETF,这在当时都是最大的分级行业对应的ETF,2017-2018年我们对这两个ETF连续培育了两年,都有了比较大的增长。

以证券ETF为例,2016年首发4.3亿元,最小的时候萎缩到1亿多元,2017年底它的规模是7亿,2018年底就到28亿,到2019年增长到139亿,2020年底已经394亿,所以,整体来看2016年是很重要的一个布局开端年。

接下来,2019年也很重要。因为2018年是市场大跌的一年,很多客户抄底会选择宽基ETF,那一年规模增长最多的是500ETF,但到了2019年,由于行业的崛起,大家开始把视线转向了行业ETF,我们的行业ETF赶上了一个天时,一方面资本市场结构化的行情表现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客户对行业的需求、诉求的不断增长,让我们有了一个客户愿意去投行业ETF的前提。

尤其是2019年证券板块的春季行情,引爆了投资者对于证券ETF的热情,那一年国泰证券ETF是规模净流入最多的ETF。

其次,是地利。

地利就是来自于公司层面。

在ETF业务上公司领导一直给予战略上的引导、支持和帮助,包括业务一条龙制度等等,这些都使得我们的决策效率会比较高,跟其他公司竞争时有比较大的优势。

比如,有的公司可能面对一个产品布局还在争论,要不要布局这个产品、布局之后谁来发、发行之后谁来养等等,还没结论的时候,我们一个部门已经把这些事都做完了,这是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布局也一样。

最后,是人和。

人和就是我们部门的人都比较齐心协力。

大家会为了达到一个相同的目标,不太计较个人的得失。大家通常都会先把整体的目标完成,再去考虑其它东西。

所以说,从国泰ETF这些年发展取得成绩归因来看,就是天时、地利与人和。

ETF之王: ETF业务方面,国泰ETF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梁 杏: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布局的比较早。

目前,国泰在行业ETF的布局里是最齐全的,它会形成一个品牌标签——国泰就是“行业ETF大全”。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在找行业ETF的时候,可能首先就会想到国泰,这就形成了我们的“护城河”,虽然这个护城河目前挖的还不算很深,但至少我们已经有一个基础了。

二是,我们在培育ETF方面可能会比同行更好一些,或者说我们更早地意识到ETF是需要培育的。

比如,我们的证券ETF的整体发展,从最小1个多亿到300多亿的产品规模,就是很好的体现。

所以,我觉得总结起来,一个是“生”,另一个就是“养”。

ETF之王:你提到“ETF做到最后也是公司综合实力的比拼”,这句话怎么理解?你觉得要想做好ETF产品需要公司哪些方面的配合呢?

梁 杏:它确实是综合实力的比拼,因为ETF是多个环节的结果。

首先,你的产品布局、发行,你的系统有没有,你的销售团队的实力如何;其次,发行之后你要去培育它,要做好各环节的沟通衔接。比如你要请做市商,要做很多投资者沟通和交流,以及宣传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都需要人员和费用,是一条非常“烧钱”的业务线。

并且,ETF业务你要没做好的话,它的风险是很大的。尤其是在ETF业务早期的时候,行业里出过一些风险事件,造成纠纷甚至赔偿等等。

为了防止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你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投研运营体系的支持,需要大量的人才——基金经理、研究员、交易员、IT工程师、运营团队、风险管理团队等等,再加上各种风险管理系统等的投入成本非常高,但最后还不一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所以,ETF业务它作为一个产品线,或者一种业务类型,对很多准备不充分的新进入者来说,是很有可能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等的。

当然,不排除有运气的成分在。比如,你撒了粒种子,什么都没干,它自己就起来了,不排除有这样的“幸运儿”,但不是每一个品种都是这样的,绝大多数都需要基金公司去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支撑的,做ETF非常考验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明年看好养殖ETF的增长空间

ETF之王:你觉得一只好的ETF产品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梁 杏:我觉得分两方面,一个是基础性的方面,比如流动性要比较好,要有一定的规模,跟踪误差小,不出风险事件等等。

另外,就是基金经理遇到事件时如何处理。比如,遇到各种事件时,基金经理除了考虑自己的风险控制之外,也要综合考虑我们的持有人或者参与者的感受。这个虽然是非常小的点,但它确实也是存在的。

ETF之王:国泰有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你觉得明年规模等比较有增长空间的是哪些产品?

梁 杏:我认为像国泰的证券ETF、军工ETF、芯片ETF、生物医药ETF、新能源车ETF、通信ETF、钢铁ETF、煤炭ETF等等,都是比较不错的产品。

明年的话,我觉得养殖ETF是比较有增长空间的。

首先,猪周期目前处在一个历史上的低价,从需求侧来看,虽然2019年受价格影响,2020年受疫情影响,猪肉需求量下滑,但总体来看需求还是比较稳定。但季节性对猪肉的需求上涨以及国家收储可能是导致目前猪价反弹的原因。

其次,从供给侧来看,7、8、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都有所下降。从供需关系来看,供给下降同时需求稳定的情况下会导致价格上涨。从能繁母猪到产出能够出栏的肉猪大约需要10个月,也就是明年的二、三季度可能见到周期拐点。

再加上,目前我国前五大养殖场集中度仅为百分之十出头,美国这个数据大约是35%。目前,大厂科学喂养的方式是目前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养殖行业的投资逻辑之一。猪价长期上涨则是投资养殖行业的另一条长线逻辑。

目前行业可能处在左侧阶段,可以做一些养殖ETF或者联接基金的定投和分批,等待趋势。肉价关系国计民生,所以养殖ETF和它的联接基金也会很受资本市场的关注。

ETF之王:未来国泰ETF产品的布局重点是什么?

梁 杏:我觉得还是全方位出击,我们接下来会继续挖掘行业ETF,适当做一些主题ETF,然后通过创新的方式进入宽基ETF,对商品ETF和债券ETF方面也会加大力度。

另外,像跨境ETF包括QDIIETF这样的产品我们也会布局一些。

相比费率竞争,做好流动性服务可能更重要。

ETF之王:今年顺周期行业大爆发,你觉得钢铁、煤炭等顺周期行情接下来还有机会吗?

梁 杏:我觉得接下来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它可能不会像之前那样地直线上去,可能会表现为一些阶段性的机会。

这种阶段性机会的大前提是“碳中和”,因为在双碳目标下,碳中和是要持续推进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压降老能源,提升新能源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煤场或者钢厂肯定也会感觉到政策的压力,所以他们会提前降低资本开支,也就是说虽然外界的需求是在降的,但它的供给降的比需求更快,这样就造成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持续存在。因此,在这种供需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它们的业绩还是会比较不错的。

所以,我觉得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它依然还是会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不过,相对来说它的波动也是相当大的,这个波段你要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投资者也要考虑是否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匹配。

ETF之王:在基金投资中,消费板块历来被称作男神,而半导体、军工等因为通常大起大落被称为“渣男”,对于男神与渣男这种反差对比你怎么看?

梁 杏:我们也会这么说,不过这种对比我觉得更多地是博大家一笑。

从长期来看的话,虽然消费板块我个人也很喜欢。不过,我觉得未来经济增长更大的驱动力还是来自于科技板块。

因为科技板块更偏成长一些,拉长来看比消费板块波动会更大,消费板块主要包含的是食品饮料、医药等等很多都属于必选品消费,和国计民生相关度更高,有这么一个更强劲的基础支撑,它的盈利或者增长的稳定性更强,所以它的长期趋势确实要比科技这些成长板块更稳。

所以,从一个配置的角度来看,消费大家确实可以用一个更长的眼光来看待它。

但是,如果你更多是着眼于未来的话,像新能源芯片等科技板块的成长性或者未来驱动能力是更强的。因为它的成长性和可能性更高,包括我们国家目前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虽然我们还不敢说和国外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媲美,但我们目前在很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整体进步也是非常神速,这块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因此,我觉得这两个板块的选择,可能就是基于你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不一样而做出的。如果你想要更稳,可能选择消费板块会比较好,而如果你想规划投资一个更好的未来,科技板块可能更能胜任这样一个角色。

当然,如果你想稳定又要成长,你也可以把他们混在一起,各买一个。

ETF之王:目前ETF面临一个局面,好指数被开发殆尽,国泰ETF未来如何破局?

梁 杏:回首国泰的ETF之路,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寻找市场中存在的认知差。比如,当年没人看好行业ETF的时候,我们进军行业ETF。别人对ETF没有太多投入的时候,我们大量投入,并加强与ETF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科技板块兴起前,我们率先布局了4个科技类ETF。同行跟随进入行业ETF的时候,我们去做别人看不上的钢铁ETF和煤炭ETF。

我们不是整体排名特别靠前的公司,所以那种一拥而上纯粹比拼资源能力的项目,我们是难以胜出的。就只能另辟蹊径,寻找大家没有发现的地方,或者尽量比别人更快一点到达这些地方。

未来还是会不断地寻找存在这种认知差的地方,确实越来越难,难也要找。同时我们还是比很多公司整体实力要强,所以也要整合好资源,尽量精准出击。

ETF之王:怎么看ETF产品通过降低费率来争取市场,未来你觉得有可能费率战越打越热么?

梁 杏:这个问题两年前就存在了,尤其在2018、2019年的时候,基金公司都在积极降费,但是现在大家似乎热情没那么高了,说明它可能并不好用。

我觉得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相比费率问题,客户可能更在意ETF的流动性,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流动性很好的话客户的买单或者卖单就会贴着ETF的IOPV价去成交。举个例子,如果流动性不好,那我想买就买不进,那我就得“高挂”,这样才有人卖给我。比如,我高挂2‰买进,卖的时候又低挂2‰,来回一趟就是4‰,一年的管理费才5‰,所以说,ETF投资者对费率并不会很敏感。

因此,这个例子就能看出,对于一个ETF到底是费率重要还是做好流动性维护更重要,明显是后者。

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目前股票ETF的管理费已经很低了,绝大多数都是0.5%,你就算降到同行的最低——0.15%,也就是说你最多能降35个BP。但是要知道,你来做一个ETF产品背后要做很多流动性的维护,要请做市商,还要做投资者交流、做宣传等一系列成本的投入。假如是一个1亿规模的ETF,按照0.15%的管理费,一年才能回收15万,说实话这些收入不可能支撑基金公司这么多的投入和整个投研体系,也就提供不了好的流动性环境。

所以,我看今年就很少有公司在主打低费率了,说明它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ETF深访|指数女神梁杏:少数幸运儿自己长大,ETF要会生更要会养

投资要做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ETF之王:巴菲特一直推荐散户定投指数基金,你觉得在中国市场环境下这个方式优势大么?

梁 杏:指数基金有快易廉明的特点,它仓位高涨跌跑得快,非常透明,费率低廉,简单明了,风格或者主题确定,不容易偏离。

对于市场没有概念但是对中国前景对中国经济有信心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宽基指数基金,对于市场有一定认知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主题或者行业指数基金,对于量化或者市场风格有进一步认知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Smart Beta ETF。有点指数基金万类霜天竞自由而投资者丰俭由人的意思。

我们觉得在中国目前股市长期向上的市场环境下,定投或者长期投资指数是非常有优势的。长期坚持定投的方式可以使得投资者根据自己的现金流合理安排投资,同时也可以保证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投资者不缺席,市场长期向上投资者的收益则令人可期。

ETF之王:选行业主题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相对比较困难,你觉得应该如何挑选行业ETF?

梁 杏:我觉得分两个方面:

一是,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不熟不做。

也就是说选择一些你熟悉的领域,比如,你日常能接触到的“吃喝玩乐”等。

还有就是和你的工作相关。比如,有的人是科技行业的,有人是教育行业的等等,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可能他会提前有感觉。

二是,对稍微进阶一点的投资者,我会建议他关注这个行业的景气度以及估值的分位等情况。

景气度的话,你可以去多搜集几个行业相关重要公司的财报数据,你是可以看出来他的景气度是不是有延续。还可以搜集一些新闻,新闻上也会有对这个行业景气度描述。

你还要结合景气度看下它的估值情况,如果它估值非常高,景气度往下走,这种行业你可以短期回避;如果他的估值很高,景气度依旧还在,它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调整,后续还会延续下去,这种情况在科技板块里就有很多,像这种“双高”的行业,建议投资者要有一些耐心,长期持有或者长期定投是比较不错的方式。包括我们提到的消费行业、医药行业等,长期依然还是好的品种。

另外,像周期行业大涨大跌,你要把握不住,也不一定非要参与它。这个市场中有很多机会,作为一个投资者你不需要每个机会都抓住的,你也很难每个机会都抓住,你只要抓住你能抓住的机会就够了。

总体来说,用长期的视角来看待和思考问题,你会发现比短期“追涨杀跌”效果要来的好。

ETF之王:如果让你给投资者推荐几本投资类的书籍,你会推荐哪几本?

梁 杏:我推荐三本,第一本是张磊的《价值》,我觉得可以培养投资者的长线思维;第二本是安德烈·科斯托兰尼的《金钱游戏》,可以去看看大师如何面对市场的大起大落;第三本是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我觉得可以对宏观的经济周期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作者:王浩然

-END-

【风险提示】

嘉宾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