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开国十大元帅中,大多都是苦出身,他们的子女也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却因革命的原因不能在一起生活。革命将领们为了子女的安全,会将他们托付给值得信赖的亲友或是百姓,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幸运的,朱德元帅之子朱琦便被强行抓走充当壮丁,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多年后父子相认,饱受折磨的朱琦选择到后方工作。
朱德元帅对待后人的教育也极为严苛,希望后人们也能体会到军营的生活氛围,铭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过程。作为朱德元帅最疼爱的孙子,朱和平继承了爷爷的一切优点,在学业上也屡创新高,考上了高等院校北京理工大学。但朱和平一心只想参军报国,执意从新兵做起,最终一步步成为了少将。

01
在介绍朱和平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下他的父亲朱琦,一位历经坎坷的元帅之子。朱琦出生于四川,在他刚刚记事起父亲便随革命军征讨袁世凯,生活由继母陈玉珍全权负责,两人在四川泸州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朱德这一离开便是十多年,期间他也有过回家探望妻儿的念头,但反动势力太过于顽固,身为全军统帅的他不能私自离开。随着战事的变化,战火烧到了四川地区,年轻力壮的朱琦被当地政府强行带走充壮丁,直到后来朱德元帅才得知儿子正在国民党军队里工作,当即派人将其解救并送回延安。
父子相认后,朱琦并不怪罪父亲当年的不辞而别,反而将他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立志要参军入党。次年,朱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军前往华北作战,负伤后便回到了后方生活,疗养期间结识了未来的妻子赵力平。经过两年的相处,朱琦和赵力平在工作和感情上都有了不小的进展,在贺龙元帅的撮合下两人结为夫妻,朱德元帅也难得抽出时间来为两位新人贺喜。建国后,朱琦自愿来到铁路部门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升迁至火车司机。
02
1952年,朱琦夫妇的儿子诞生于北京顺义,恰好他生于和平盛世,朱家人便决定为他取名为“朱和平”。每当朱德元帅腾出空余时间,他都会抱着小孙子一起玩闹,给他讲自己在战场上的故事,或许从那时起朱和平便萌生了参军报国的理想。
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军人,不仅要具备强硬的身体素质,还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两点朱和平都完美达标,只需等着到法定年龄便能向上级提交入伍申请。可惜朱家人碰上了特殊时期,因为朱德元帅的身份一家人都受到了牵连,朱和平的申请迟迟得不到批准。
无奈之下,朱和平来到首钢集团的钢厂中当学徒工,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工作,盼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参军。为了将来参军做准备,朱和平向同事和朋友借了不少学习资料,下班后将自己关在屋内挑灯夜战,一旁的同事都很不理解,认为他完全可以靠爷爷的身份将自己调入部队。朱和平深知,铁面无私的朱德元帅绝不会允许这件事,一切的一切还是要靠自己来争取,直到多年后他才拿到了日思夜想的入伍通知书。
03
进入部队后,朱和平面对人生规划产生了迷茫,他本打算到炮兵学院进修,却被朱德元帅拦了下来。朱德元帅认为,未来的战争是高科技战争,朱和平应该到更好的院校学习科技知识,于是朱和平便参加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入学考试。朱和平本身就有文化功底,再加上部队内部的推荐,他顺利进入到大学之中,虽然年龄与同届学生相差较大,但朱和平还是会谦虚地向他们讨教问题。从大学毕业后,朱和平被委任为高级技术军官,专攻雷达领域,这项工作关乎到中国在未来战争中的作战时机。
朱和平在工作中深刻意识到,中国雷达领域与外国相差究竟有多大,雷达就像是军队的眼睛,能够提前察觉敌人动向并进行防御空中打击,没有这只眼睛就会处处受到压制。朱和平带领一众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推动大陆雷达领域不断向前迈进,这才有了我们如今发达的雷达技术。为了表彰朱和平的功绩,他先后被提拔为军中的参谋、处长,后来被授予少将军衔。
结语
元帅之后都如此励志,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什么道理不拼搏呢?朱德元帅确实给了朱和平良好的生活,但朱和平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付出所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今朱和平已经70岁,希望朱和平晚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