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二战苏德战场,如果抛开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战史,东线作战会显得格外枯燥,由于这支部队一直承担着三个作战方向的最重要任务,也是4支装甲集群里唯一参与过列宁格勒包围战、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坦克决战的部队,所以它的战斗历程也是最丰富和战史学家研究最多的。之所以这支部队这么能打,离不开两任指挥官和曼施坦因的重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支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
从德军装甲部队发展史得知,虽然1941年进攻苏联时的4支装甲集群中,前三支承担的作战任务不仅最重也是最重要的作战方向,但第4装甲集群却是最早挺进波罗的海三国,曼施坦因指挥他的第56装甲军也是最早占领西德维纳河渡口的部队。
早在德军发动二战之前,第4装甲集群的前身是第16摩托化军,它不仅在1938年参与了占领苏台德地区的作战,还在1939年闪击波兰的进攻中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0集团军,在1940年德军进攻西欧占领法国的作战中,第16摩托化军又归属到B集团军群,并在1941年2月升级为第4装甲集群。
从德军装甲集群组建过程看出,虽然第1第2第3三个装甲集群都是从前期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和霍特装甲集群发展而来,但霍普纳装甲集群的组建是德军专门为进攻苏联所准备的,在进攻列宁格勒的道路上,第4装甲集群也是受到挫折最多,又成为后来居上的一支装甲部队。
有些人认为,虽然曼施坦因指挥第56装甲军跑得很快,但在1941年7月份就陷于到原始森林和沼泽地里转圈出不来,严重影响了第4装甲集群的作战任务,德国陆军副总参谋长保卢斯甚至专门为这事飞到前线了解情况。实际上,曼施坦因陷于原始森林才发现,这些失误都是德军情报部门没有弄清波罗的海三国地理环境,而北方集团军群所进攻的路线又不适合于装甲部队行军,客观上这是上天没有给曼施坦因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是,第4装甲集群的作战能力是不容否定的,虽然第56装甲军遭遇险情,但第41装甲军却打了一个翻身仗,在拉塞尼亚,200辆德军坦克围歼了苏军700多辆坦克,从而让苏军格外重视。
从这个层面讲,第4装甲集群虽然排名靠后,但其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参与南下作战以后,它的战斗力完全得到释放,在参与东线各场大规模战役中,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1941年9月30日,东线德军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进攻战役打响,180万德军向莫斯科进发势在必得,为了加强装甲进攻力度,德军统帅部将第4装甲集群也派到了中央集团军群,加上第2第3两支装甲部队,三把铁钳齐头并进开向莫斯科。
在此之前,德军于8月份暂停了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进攻,同时命令第2装甲集群增援基辅战场,第3装甲集群增援列宁格勒战场,在古德里安9月16日合围西南方面军的同时,霍普纳也在霍特的帮助下,挺进到了离列宁格勒11公里的地方,是德军装甲部队离列宁格勒前线最近的。
但好事多磨,由于德军围困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苏军的需要,第4装甲集群参与莫斯科战役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北线,并在莫斯科战役以后,开始承担起战场救火队的职责。
1942年1月份,第4装甲集群正式升级为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官也由第3装甲集群的霍特接任,也是从这时候起,这支装甲部队逢仗必打,而且还经历了三次拼光坦克重新增补的过程。
第一次增补兵力是1942年参与蓝色方案行动。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24、48两个装甲军和第13军,共有3个装甲师和4个摩步师,装甲坦克达到了633辆,其中第11第24装甲师装备最多,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师战斗力最强悍。但这场作战因德军统帅部的分兵策略,让第4装甲集团军成了跑龙套的,先是南下增援A集团军群,后因组建顿河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成了打助攻的,被苏军差点包了饺子。
第二次增补兵力是1943年的库尔斯克坦克决战。虽然在1943年1月初,整个东线德军只有495辆坦克可投入作战,但经过3月15日的哈尔科夫反击战胜利,第4装甲集团军战斗力全面恢复,到7月5日曼施坦因决定展开“堡垒行动”时,第4装甲集团军已拥有1100辆坦克和25万名士兵,其作战实力达到顶峰。但是,这次作战是曼施坦因表演的最后一次疯狂,第4装甲集团军不仅遭遇迎头痛击,其作战装备也损失大半,到战役结束,德军不仅损兵折将,还将最宝贵的坦克拼个精光。
第三次增补兵力是1943年底的苏军收复基辅之战。此战,虽然曼施坦因集结了第2第8两个集团军,但主要作战力量还是第4装甲集团军,虽然库尔斯克坦克决战拼光了家底,但德军还是集中了400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兵力也达到了50万人。
但是,与曼施坦因对峙的是苏军瓦图京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这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瓦图京又是曼施坦因的老对手,他二人从列宁格勒打到基辅,从北打到南,曼施坦因就赢了一场哈尔科夫反击战,所以,瓦图京集结了6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一个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共计有66万人67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7000门各式火炮还有700多架飞机。从作战阵营上看,曼施坦因已经没了胜算。
战役的结果,瓦图京采取了声东击西战术,把曼施坦因调到克林登陆场,主力却星夜转移到北面柳捷日登陆场,打了第4装甲集团军一个措手不及,虽然曼施坦因多方协调增派了部队和坦克,但苏军获得了最终胜利收复基辅,第4装甲集团军元气大伤,12个德军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装甲掷弹兵师被击溃,缴获600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以及1200多门各式火炮,以自身损失不到3万的代价歼敌10万,曼施坦因想夺回战场主动权的希望从此破灭。
从这个层面讲,第4装甲集团军从南下莫斯科开始,就一直处在战争的中心,哪里有大仗哪里就有它,但1943年是它的灾难之年,虽然打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却暴露了实力,最后又在堡垒行动中再遭挫折,而基辅一战让他拼光所有家底,不仅霍特因此被解除职务,曼施坦因也受此战影响,不久也被调离战场。
就第4装甲集团军来说,德军统帅部曾经寄予厚望,曼施坦因也将其作为东山再起的主力,但是,战场环境不会给这支部队再创辉煌的机会。随着第聂伯河会战的结束,德军逐渐向西线撤退,第4装甲集团军也逐渐沦落为一支助攻部队,先是归属乌克兰集团与第1装甲集团军合兵一处,后又划归中央集团军群下面的第4集团军,据守维斯瓦河,最后又撤退到第9集团军防区内,被苏军包围,一部向美军投降,一部负隅顽抗。
应该说,关于第4装甲集团军的资料最多,既是对这支部队的褒奖也是对他作战历史的认可。但是,即使这支部队战斗力多么厉害,但他仍然是德军发动闪击战的工具,在他的装甲铁蹄下,无数苏军付出了生命代价。所以,当苏军包围圈越来越小时,这支部队选择了与苏军顽抗到底,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向苏军投降。
当然,第4装甲集团军之所以这么能打,离不开他的几任优秀指挥官霍普纳和霍特,而曼施坦因接手南线指挥权后,更是把希望寄托在这支装甲劲旅身上,他们既是这支部队的灵魂,又是作战能力的直接体现。可是,他们都被解职了,这支部队的灵魂也就丢了,战斗力也会随之下滑。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1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第1装甲集团军为何被阻?苏军首秀围歼战斗
二战苏德战争,古德里安为何将装甲集群改为集团军?保障难度加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第3装甲集团军甘当绿叶?两任指挥官忍辱负重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以城养战策略,以局部利益换来整体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