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文/入诗

史上比较有名气的古诗词里,出现过“宝钗”二字的都有哪些。苏轼的《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里有一句:“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李商隐的《残花》。“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

南宋官员著名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大家都知道。

蒋捷还写过一阕词叫《女冠子•元夕》

其中有一句“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这阙词是词人对当时南宋末期醉生梦死的满朝文武,表达的忧心与不满。

我想曹雪芹就是取的这阙词里的“宝钗”,为《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命名。曹雪芹也显然是经过缜密推敲。

书中又用“随时从分”进行强调薛宝钗这个人物的特点。

大家读《红楼梦》也会一贯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代表的是部分文人气质。薛宝钗“随时从分”豁达开明,是古代的政治家形象。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我们在回到前边说过的因南宋灭亡隐居不仕的官员蒋捷。曹雪芹借蒋捷的《女冠子•元夕》给薛宝钗取名,显然是对南宋官员们的嘲讽。

“靖康之耻”的漏网之鱼赵构,从汴梁逃往杭州建立南宋。而后却并没有痛定思痛。依旧“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朝中的官员大多也都是得过且过。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最终“崖山之战”,被敌军团团围困的爱国将领陆秀夫,为了避免又一个“靖康之耻”,不得不背着两个小皇帝跳涯自杀,为国捐躯。也是这一战,文天祥英勇就义,留下不朽名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红楼梦》里的“宝钗”两个字,包涵多少曹雪芹的忧国忧民之情也不言而喻。

陆秀夫与文天祥这样的将领,皆是誓与国家共存亡,用生命捍卫国家民族尊严。

再回想曹雪芹用“随时从分”的薛宝钗,来代表的那个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群体又是不是一种打脸讽刺。

曹雪芹塑造的《红楼梦》里,薛宝钗这个人物,也是嘲讽南宋时期一大批官员,看似在南宋灭亡后,选择“隐居不仕”,好像比较有气节。实则,南宋又何尝不是被这些人所误。南宋官员们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导致大批的爱国将领噤若寒蝉,英雄无用武之地。奸佞当道,而那些看似爱国的官员们、又都个个独善其身,惧怕拉帮结派的强权,不敢冒死谏言。导致佞臣更加肆无忌惮欺下瞒上惑乱朝纲,最终连皇帝都成了摆设。数次贬误北伐战机。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红楼梦》里薛宝钗名字中的“宝钗”这两个字,曹雪芹就是告诫众人,不要忘记“靖康之耻”。

古代某个时期,遇见困难就去隐居,一度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显然曹雪芹也对由官入僧,“独善其身”的隐居,不能够认同。

每个人都努力一点,爱国家爱民族,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可以不完美,只是在爱国这件事上,绝不能打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乱世之中,何谈独善其身。

由官入僧,由商入僧,充其量也就是苟且偷生而已。

这也注定了《红楼梦》里薛宝钗最终的结局。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都说文如其人,想了解曹雪芹,首先要读懂《红楼梦》。围绕曹雪芹的家世进行探索,显然意义不大。有句俗语叫“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况且士别三日,都要刮目相看。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与读过的书,见过的人、走过的路,还有个人天赋,很多综合因素密不可分。

曹雪芹通过大荒山下一块郁郁不得志的顽石为引子,嬉笑怒骂撰写的“百科全书”、千古绝唱《红楼梦》,这部堪称文苑奇葩的瑰宝,在文学史上,至今都无人超越。

曹雪芹为何给《红楼梦》里的女主角取名宝钗?

《红楼梦》里,薛宝钗这个向来被读者褒贬不一的人物,曹雪芹也是下过一番功夫。

由此也能看出,一生都在致力于开悟众生的曹雪芹,与古代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伟大的光辉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