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代苏州三杰之大学士潘世恩

作者:穿越历史君

潘世恩(1769年-1854年),出生于大清经济文化达到鼎盛时期的乾隆年间,是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癸丑科状元,为官五十余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

清代苏州三杰之大学士潘世恩

潘世恩出生于享有“风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誉的苏州,这是一个人才辈出之地,其父潘奕基为杭州府庠生,因屡举乡试不中,归隐苏州,读书养性。因此,潘世恩也算是出生于书香之家,这为其以后求学登科奠定了基础。

潘世恩会试高中一甲第一名之后,直接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普通进士进翰林院只能被授予庶吉士,要想取得该职位,必须是三年后“散馆”且考绩优异者,所以,潘世恩起步就要优于其他同年,另一方面,在封建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这是非常荣耀、光彩夺目的事情,这让他官场起步就非常平坦。后来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曾帮助纪昀署理《四库全书》事宜,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任《四库全书》总裁、文颖馆总裁,次年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授工部尚书职,十八年(公元1813年),调任户部担任尚书,仍兼任工部尚书,不久又署理吏部尚书。

清代苏州三杰之大学士潘世恩

此后,潘世恩母丧,回家丁忧,期满后以其老父亲年迈,上疏嘉庆皇帝,要求在家侍养老父。嘉庆为之大为不满,颁诏斥责道:“忠孝”二字,不可歧视,懂得忠孝孰先孰后,近乎大道。但你身系一品大员,况且你父虽精神状态不好,但并非大病,难道就不能亲自来京奏请吗?于是,将其尚书职降为侍郎,这样潘世恩在老家一待就是十四年,这段时间对于他政治生涯来说是个空白。

道光七年,潘世恩父丧守孝期满返京,道光帝遵从先皇遗旨,命署理工部左侍郎,不久又实授吏部左侍郎,一年后,先后署理吏部尚书、礼部尚书。道光十年,擢为工部尚书。潘世恩时隔十七年后又回到了尚书任上。

清代苏州三杰之大学士潘世恩

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六十四岁的潘世恩被擢为体仁阁大学士,位居相位,并管理户部事务,同年又调任兵部。十四年,道光帝命他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行走是最高权力机关军机处的大臣中之一种,位次军机大臣。同时,道光还把圆明园一所府第赐给他,真可谓备受恩宠。道光十五年,再授东阁大学士,并管理工部事务。同年七月,改为管理户部事务。道光十六年,出任上书房总师傅,成为皇子们的老师。十七年,授太子太保衔。十八年,晋为武英殿大学士,同年十二月,潘世恩70寿辰,道光皇帝御书一副对联赐他,上联是“粥亮宣就襄密勿”,下联为“靖共介福锡康疆”,横批“熙载延祺”。

清代苏州三杰之大学士潘世恩

鸦片战争爆发后,支持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力主严内治,方能御外侮。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道光帝恩赐他“紫禁城乘轿”。道光二十八年,潘世恩晋太子太傅衔。同年十二月,潘世恩80寿辰,道光帝再次御书“寿”字和一副对联赐他,上联是“望重三公资燮理”,下联是“祥开八勤衍期颐”,横批“三朝省硕”,道光皇帝对潘世恩的恩赐算是已达极致。

咸丰帝即位后下诏求贤,以八十岁高龄的潘世恩保荐林则徐、姚莹等人。咸丰三年,咸丰皇帝亲书“琼林人瑞”匾额相赠。次年潘世恩在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谥号“文恭”并入祀贤良祠。

1、潘世璜(1765—1829),大学士潘世恩堂兄,潘世璜乡试一举夺魁,成为解元,乾隆六十年(1795),中乙卯恩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改任户部主事,后补户部浙江司兼云南司行走。不久,因母丧丁忧去职。守丧期满,潘世璜以父亲年迈,请求终养,不再出仕,闭户读书三十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潘世璜入祀乡贤祠。

清代苏州三杰之大学士潘世恩

2、潘祖荫(1830~1890),大学士潘世恩之孙,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恰逢潘世恩80大寿,道光皇帝恩赏潘祖荫为举人。咸丰二年(1852年),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甘乡试正考官、国子监祭酒、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光绪皇帝时期官至工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上行走,兵部尚书等职。

清代苏州三杰之大学士潘世恩

后记:一个家族,祖孙三代前后共取得一个状元、两个探花,这在科举历史中是很罕见的。即便放到现代社会,一个家庭不用出现省高考文理状元,哪怕接二连三出现几位清华北大生,也足以让媒体、世人传颂,更何况这两者远远不在一个档次上!